在全球各第三機構針對世界城市的排名榜單中,由位於英國拉夫堡大學的GaWC(全球化與世界級城市研究小組與網絡)每兩年推出一次的「世界城市名冊」排名最被各國、業界以及市場推崇和認可。
近日(8月21日),The World According to GaWC 2020正式對外發布(這也是自2016年以來第三次對外發布),我國共有27個城市入選該榜單,相較於2018年新增了2個城市:海口和哈爾濱。
GaWC根據銀行、保險、法律、諮詢管理、廣告和會計這六大高級生產性服務業機構在世界700多座城市中的分布,將世界城市分為Alpha(一線城市)、Beta(二線城市)、Gamma(三線城市)、Sufficiency(自給自足城市)四大等級。
其中又分別針對三個線型城市進行了細化排名,其中Alpha細化為:Alpha++、Alpha+、Alpha、Alpha-,我們可以分別理解為:一線超強城市、一線強城市、一線城市和一線弱城市;
對Beta和Gamma分別細化為:Beta+(二線強城市)、Beta(二線城市)、Beta-(二線弱城市)和Gamma+(三線強城市)、Gamma(三線城市)、Gamma-(三線弱城市)。
那麼2020年我國26個入選世界城市名冊的城市排名又有哪些變化呢?
首先入選2020年Alpha++的城市依然只有兩個,分別為倫敦和紐約,自世界一線城市排名發布以來一直沒有改變,這也代表了我國城市依然有進步的空間。
Alpha+(世界一線強城市)全球範圍內只有7個城市入選,其中3個是我國城市,分別為:香港、上海和北京。其中香港依舊位列Alpha+第一位,上海市上升一位,而北京則下降兩位。
實際上,近年來北京處於調整城市空間格局、拓展發展新空間、治理大城市病、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以及探索人口經濟密集區優化開發階段。行政中心也正式遷入北京城市副中心,因此近年來北京市常住人口呈現不增反而微幅下降趨勢,前不久《財富》雜誌發布的2020年世界500強企業,總部位於北京的世界500強數量減少也從側面反映了這一點。
Alpha(世界一線城市)此次全球共有15個城市入圍,中國城市並未出現在這一划分之中。
Alpha-(世界一線弱城市)全球範圍內共有26個城市入圍,多為各個國家的首都和經濟強市,我國共有廣州、台北和深圳3個城市入選。
其中廣州和台北從2018年世界城市名冊的Alpha城市下滑至2020年的Alpha-城市,深圳則保持排名不變。
Beta+(世界二線強城市)相較於2018年排名,此次入選世界二線強城市的中國城市只有成都市,且排名上升了7個位次。在我國網絡輿論中,常常有北上廣深後「全國第五城」的爭議,這次的世界城市名冊可以給大家提供一個全新參考(僅是參考)。
Beta(世界二線城市)此次我國共有天津、南京、杭州、重慶4個城市入選,其中天津和南京分別上升了7名和5名,重慶更是從2018年的世界二線弱城市晉升為Beta級別,然而杭州市則是從2018年的Beta+下降至Beta,且排在天津、南京等城市之後,杭州的下降讓成都成為唯一站穩Beta+的中國城市,期待杭州未來的表現。
Beta-(世界二線弱城市)我國入選的城市數量最多,達到了8個分別為:武漢、長沙、廈門、鄭州、瀋陽、西安、大連和濟南。值得肯定的是其中鄭州和西安是首次晉升為Beta-城市,同時武漢則是由Beta下降至Beta-,2020年至於武漢是尤為特殊的一年,相信通過武漢的優秀表現一定能改寫這個排名。
Gamma+(世界三線強城市)有城市排名上升,自然也就會有城市排名下降,此次我國入選Gamma+的4個城市青島、蘇州、昆明、合肥,其中青島和蘇州此前還處於世界二線弱城市,兩個城市排名下降也與其港口外貿型產業城市相關,因全球疫情影響,我國外貿出口受阻,加上部分外資企業撤場不僅造成了兩個城市全球城市名冊排名下降,同時表現在國內城市GDP排名中也分別有所下降。
Gamma(世界三線城市)2020年入選世界三線城市的中國城市只有海口,可喜的是這也是海口首次出現在世界城市名冊的入圍名單中,2020年6月《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正式印發,未來海南將建成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的自由貿易港,成為引領我國新時代對外開放的重要開放門戶,而作為省會的海口市引領帶動地位將進一步提升。
Gamma-(世界三線弱城市)相較於2018年,此次入選Gamma-的城市增加至3個福州、太原和哈爾濱,其中福州排名不變,太原由此前的Gamma下降至Gamma-,值得肯定的是哈爾濱作為位於我國東北地區的副省級城市、省會城市,此次首次入圍世界城市名冊。
最後祝賀以上27個中國城市的優秀表現,期待下一次的世界城市名冊中能夠出現更多的中國城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XDPNGXQBLq-Ct6CZlS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