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開違法、買票違法,企業未來該如何合理合法「避稅」

2019-11-06     納稅籌劃小蔣

01

一、杭州98家企業虛開發票,價稅高達3.23億元

2019年9月,杭州市公安局西湖區分局接到杭州市稅務局稽查部門移交線索,發現杭州有98家企業涉嫌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經對線索初步梳理,發現該案件牽連深廣,案情複雜,涉案單位涉及全國多個省(市、自治區),涉及人員眾多,涉案金額巨大,嚴重破壞了國家稅收制度,給社會正常經濟秩序造成了惡劣影響。

為嚴厲打擊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犯罪,為國家財政挽回損失的稅款,西湖公安分局高度重視,在杭州市經偵支隊的統一組織下,根據「百城會戰」專項行動方案,迅速成立專案組,由西湖公安分局經偵大隊牽頭,聯合杭州市稅務稽查局、西湖公安分局行動偵查大隊、網警大隊等多部門統一行動,對該案進行立案調查。

通過對嫌疑單位線索進一步調查,涉案單位背後的犯罪事實和犯罪團伙逐漸浮出水面。2018年6月起,李某等人通過交易企業註冊材料的微信群,購買企業註冊材料和該企業從稅務大廳領取的發票,在無實際經營情況下,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並在企業稅務申報時進行虛假稅務申報。李某等人購買的涉案企業信息在稅務系統內無相關帳戶登記,無對應銀行帳戶,活躍周期三個月,具有「不走資金,不交社保,不交稅款」等特徵,該團伙在完成虛開犯罪後即迅速流竄至其他省市。經查實,李某等人通過購買或虛假註冊的企業40餘家,先後向全國11個省、市、自治區158家企業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3000餘份,價稅合計3.23億元。

02高壓之下,虛開為何屢禁不止?

1、進項稅率和銷項稅率不等,老闆心裡不平衡

有的公司採購原材料增值稅進項稅率低,比如農產品10%,還有其他的費用發票很多也是小規模開出來的3%發票,甚至很多業務壓根就取得不了進項發票,但是自己公司加工後銷售按照16%繳納,這不公平的待遇豈能容忍,找點票給點安慰。

所以很多老闆為了彌補自己虧損或者微利,只能去虛開發票。

2、大額的薪資、費用支出沒有發票

高管員工薪資、年終獎誰想承擔這些個稅;還有搞銷售業務的提成、好處費等等,這可不是隨便找點小票就能頂替的。

這些費用開支去哪裡搞發票啊,沒發票又不讓扣除,只能虛開。

3、企業所得稅交太多,增加點成本可以節稅!

簡單粗暴,就是這麼任性。老闆都認為這是稅務籌劃的最基本思路,為什麼咱們不能做啊?

03虛開發票的行為必須收手了!

1、營改增之前玩票是「錢的問題」,營改增之後玩票可是「引火燒身」,切不可盲目冒險!

2、查帳必查票、查稅必查票、查案必查票,企業經營中財務人員的底線:就是切記不要虛開虛抵發票,我們始終牢記三句話「開好票」「做好帳」「報好稅」!

3、稅控系統升級,嚴格實行編碼開票,一品一碼、進銷比對,對所有人發出一個警告!

4、開具增值稅普通發票必須填寫購買方納稅人識別號,便於大數據的信息採集,數據處理的效率大大提高,立刻監控到每一張發票的去向,虛開發票必須收手了,伸手必被捉!

5、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稅款數額1萬元或使國家稅款被騙取5000元的,基準刑為有期徒刑六個月;虛開的稅款數額每增加3000元或實際被騙取的稅款數額每增加1500元,刑期增加一個月。

記住:只要涉嫌發票虛開,量刑點為1萬元,很多情況下,老闆進去了,會計也跟著進去;老闆出來了,會計可能還在監獄裡面,切記不要拿自己的生命來賭博!

6、從2016年1月1日起,會計檔案的保存期限延長到了30年,基本上涵蓋了會計人員執業的大半生,也大大超過了民事案件的訴訟時效最長為20年,意味著你離職了,責任依然在。

7、企業正全面進入「稅收強制規範」的時代,切記不要到處找票入帳了,真實列支公司的支出與收入,真實地取得進項,並同樣真實地開具銷項,才能保證企業長久安全的經營下去。

04總部經濟園區招商

我國,因為東西部發展不均衡導致很多地區經濟跟不上,貧富差距比較大,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一直是國家的重要戰略目標。一個地區企業的增長數量往往能影響到該地區GDP的增長,對於西部地區而言除了本土企業,涉及到招商外地企業就比較困難,因為當地可能沒有好的資源環境、便利交通、優質市場能夠吸引到企業,這就使得這些地區的經濟發展一直處於一個難以提高的水平。但近幾年,西南地區的政府部門響應國家號召,出台了各項招商引資的政策,其中對於企業稅收來講最重要的就是總部經濟稅收優惠政策

總部經濟稅收優惠政策重點在於對入駐享受政策的企業提供非常好的稅收籌劃環境,幫助企業合理合法減輕稅收壓力。例如在我們園區成立個人獨資企業即可享受核定徵收,核定所得稅為開票金額的2%,綜合稅率也只有5.03%,是各種缺乏成本費用的服務行業進行稅收籌劃的好辦法(一般納稅人根據行業也可享受核定徵收);

開設獨立核算的分公司或者新公司在稅收窪地園區(上海、重慶、湖北),享受總部經濟增值稅企業所得稅財政扶持返還(返還地方留存20%~70%)

開設與自己主公司相匹配的個人獨資企業,通過業務分流將部分業務讓個人獨資企業去承接,個人獨資享受核定徵收(服務業10%商貿業5%建築業7%)根據自身公司的情況來進行方案定製

第1步,重構業務模式。新增或將部分生產經營環節拆分,並以個人獨資/合夥企業外包形式獨立運營(需要自己掌控)。將企業利潤分攤為成本,減少利潤以少交企業所得稅。將稅負和利潤轉移到外包獨資/合夥企業。

第2步,將承包的獨資/合夥企業落地在稅收窪地,將轉移過來的稅負通過政策消化。如經濟園區的核定徵收和納稅獎勵政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VWDiP24BMH2_cNUgikY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