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財經大學行路實踐團隊「雲遊」教育小鎮

2020-09-01     館陶廣播電視台

原標題:中央財經大學行路實踐團隊「雲遊」教育小鎮

近日,中央財經大學行路實踐團隊通過「雲調研」「雲訪談」的方式,對我縣教育小鎮進行了一次「雲遊」。下面讓我們一起看看這次活動的詳細情況吧:

實踐 ·背景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鄉村建設社亦是其中重要的一環。鄉村文化建設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對鄉村整體發展的重要性也日漸提升。作為新時代大學生應該走出學習的象牙塔,立足社會民生,關注最廣大人民的生活現狀,真正做到青年服務國家,青春彰顯擔當。

此次實踐活動,行路團隊將視線聚焦在基層農村,聚焦社會民生,確定調研地點為河北省館陶縣王桃園村。圍繞「青春視角·社會民生調研」這一專題,以鄉村文化振興為切入點,展開對教育小鎮的鄉村文化傳承機制的調查研究,探索以文化建設推動鄉村振興的方法,並努力發現一條以文化帶動鄉村整體發展的新路徑,彰顯青年擔當,為鄉村發展貢獻力量。

前期 ·準備

7月9日,行路團隊將實踐地點確定為教育小鎮王桃園村。此後,團隊成員開始電話聯繫鄉村藝術家王付利先生,進一步了解王桃園村的主要情況和重教文化發展現狀。經過商議最終將實踐項目確定為「『重教禮賢鄉風傳,文化振興新桃源』鄉村文化傳承機制研究——以河北館陶教育小鎮為例」,並由此進一步設計調查問卷、訪談大綱,高效完成了前期準備工作。

前期準備材料

王付利先生的回信

由於疫情防控期間的特殊要求,團隊決定在實踐過程中採用「雲調研」 「雲訪談」的方式,由鄉村藝術家王付利先生帶領團隊成員通過線上視頻通話的方式參觀王桃園村。

實踐 ·紀實

8月5日下午4時,書法家王付利先生與行路團隊成員進行遠程視頻連線,帶我們「雲遊」王桃園村,並與村支書王付慶先生共同接受採訪。

視頻連線截圖

王付利先生首先整體介紹了教育小鎮王桃園村。王桃園村位於館陶縣的邊緣,地理位置偏僻,但是由於村裡的孩子學習成績優異,王桃園村引起了大家的關注。據統計,該村125戶人口,截止今年一共考出了154名大學生,其中不乏清華北大等名校,最近8年走出了5名縣中、高考狀元。由於這種良好的教育現象和積極的學風,當地決定將王桃園村打造成為教育小鎮,而這種重教的特色文化也吸引各地人們前來參觀實踐。

在接下來的雲參觀中,團隊成員看到了新建的書亭、光榮牌和光榮榜、喬十光姥姥家等極具教育風采的標誌性景點,通過這些成員們感受到了王桃園村極其濃厚的重教氛圍。

喬十光姥姥家

進士牌

除此之外,王付利先生也向成員們展示了什麼是「就地取材、打造鄉村」。過去農村中常見的大喇叭、老水塔、廢鐵桶、舊汽車、養雞房、灌溉機等等這些在先生及其學生的手上,或被改造成為鄉村的標誌性建築、旅遊景點,或被打造成商店、書屋。這些舊物改造使得小鎮煥然一新,也使鄉村煥發更蓬勃的生機。

「我們的口號是『收藏一個鄉村』!」王付利先生在採訪過程中不斷提到。為了響應這個口號,村中所有老百姓在百年石集體宣誓,把村莊收藏100年——街巷數目不變,房屋造型不變,傳統民俗文化行業不變。大家對王桃園村土地的熱愛令大家十分感動,也讓成員們更為真切地看到了鄉村可持續發展性,鄉村在新時代繼續延續的可行出路。

同時,在採訪過程中成員們也發現,和中國大部分鄉村一樣,王桃園村也面臨著鄉村人口流失、人口老齡化現象嚴重的問題。據王付利先生所講,王桃園村有一半的宅子是空的,最近一次處理空心宅基高達68個。這也是如今影響王桃園村發展的一個較為棘手的問題。

空閒宅基

值得一提的是,王桃園村的鄉村旅遊、研學配套設施目前已基本建設完畢。此外,教育小鎮將與衡水信都教育集團合作,在王桃園村打造一個能容納一萬人的新校區,預計投資2.5億,建設信都學校將成為今後王桃園村發展的主線。這不僅能讓村民以土地入股、增加收入,還能促使王桃園村保持發展活力,更有助於繼承王桃園村重教文化傳統,是一個因地制宜、一舉多得的新型發展方式。

陶山書院

文廟

衡水市信都學校館陶縣

簽約建校儀式

「鄉村是中國文化的根,鄉村是中國人的根。鄉村未來發展肯定是讓老百姓都能過上好日子,讓老百姓的生活條件慢慢有所改善。」王付利先生這樣說。

實踐 ·小結

通過與書法家王付利先生的視頻連線,行路團隊成員了解到了中國鄉村的真正面貌,更明白鄉村文化振興對鄉村發展、全面小康社會的重要意義。行路團隊的成員們也意識到,以王桃園村為例,樹立當地獨特教育文化在教育小鎮未來發展中起到了支柱作用。當然,一切開拓和探索都不是一蹴而就、一帆風順的,同學們看到了王桃園村發展面臨的瓶頸,但可貴的是,當地村民、文藝工作者都在為教育小鎮的未來貢獻自己的力量,當地政府也積極尋求新的發展出路,這些都證明了王桃園村發展的希望與曙光。

重教禮賢鄉風傳,文化振興新桃源。本次實踐中行路團隊的同學們看到了文化在鄉村振興的力量,學習到了王桃園村以鄉村文化傳承機制帶動鄉村多領域共同發展的鄉村發展路徑。在接下來的實踐中,行路團隊也會繼續深入訪談,積極調研,發揮自身專業特長,展示青年擔當,思考在全面小康背景下中國鄉村的未來,努力為決勝全面小康,推動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疫情當前 不信謠 不傳謠

請關注權威黨媒 獲取官方消息

聲明

凡本平台原創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部分資源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RzrTSHQBLq-Ct6CZ846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