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種新的媒介產生,都會改變人們感知、認知的方式。
影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因此道長將焦點聚焦於網際網路,探討在網絡不斷發展的今天,網際網路的流量紅利正在消失,流量越來越貴,轉化率越來越低,經營越來越難,中小企業與教培機構該如何走出流量困境,突破變現。
道長認為,中小企業、教培機構想要實現流量變現,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轉變思維認知,從以往的流量思維轉變為社群思維,社群不是微信群或QQ群,而是具有相同價值觀的精神聯合體。
社群思維是以關注並滿足人的精神需求為出發點。
通過打造具有相同價值觀的精神聯合體來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方式和能力。
功能商業時代正在落幕,精神商業時代即將盛大開啟,中小企業、教培機構想要生存並獲得發展,贏得消費者對功能層面的滿意,需要著重考慮如何滿足消費者在精神層面的剛性需求。
怎麼說呢!
首先我可以告訴大家,社群運營的整體思路,其實都是在做減法,這怎麼理解社群思維之前,我們要了解一下,產品演化的整個思維。
第一個,我們都知道,80年代的時候或者90年代,那個階段更多的是產品稀缺的時候,你只要有好的產品,真的就是酒香不怕巷子深,因為大家都沒有,所以有好的產品,大家都蜂擁而去找你,所以呢在那個時候,你只要一心把產品做好就可以了,
到了2000年時候,網際網路的興起,這個時候關注就是生產力,如何獲得更多的關注,那麼你就能夠比別人更領先一步,此時大家都習慣了去網際網路查,去找,哪裡有更好的產品,哪裡性價比更高,特別是淘寶京東等等。
這些商城的崛起,所以關注就變為尤其重要了,而這個階段的思維,實際上就必須要養成流量的思維,而流量的思維更多的,就是要你體現出能夠吸引更多的關注。
第二種連接叫情感連接或者心靈層面的連接。
當你跟這個人產生情感之後,你們的連接關係就升級了。
第三種連接叫靈魂的連接,或者叫精神層面的連接,我們經常講叫價值觀上的相同。
在這個基礎上,我們要看到社群時代到來了,我們一定要掌握社群思維,對創業而言,如果你現在有能力去做一個爆款的東西。
爆款是什麼?
爆款就是一定的,剛需的,高頻的,真正解決用戶問題的。
怎麼樣做到爆款,最簡單的就是性價比要高。
怎麼樣才能性價比高?
首先價格要有殺傷力,第二性能要好,極度的關注用戶體驗。
如何讓價格低,只有一種辦法,就是不考慮任何廣告預算,不考慮任何驅動,我不跟任何人分享,我直接把它送給我的用戶。
在這個時代,我們有辦法去解決它,我的邏輯叫極致的產品找到你的首發體驗人群,首發體驗人群千萬不要超過1000人。
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我們知道爆款的傳播,找你的首發體驗人群,在廣州這個市場沒有問題。
一定要用網際網路思維來做,第一是免費思維。
有兩種辦法,第一種是純免費,第二是成本定價法。
但是你會發現任何一個商品,當你用免費思維來做的時候,你放眼望去,價格上沒有競爭對手。
過去十幾年我們有一個渠道為王的時代,國美和蘇寧就是這樣,它可以讓所有的家電廠商讓他低頭。2005年以後,阿里巴巴崛起,天貓的強大,天貓把流量批發給商家,這統統都是中間環節,以後肯定會沒落。
你不要想有任何中間環節,這是一個做情懷,做產品的時代,當你做完以後你就想我送給人有沒有人用,送給人都沒有人用,沒意義,送給人用,別人不重複使用也沒有意義。
最基本的,先不要談成本,不要談價格,能不能解決問題才是最關鍵的。
找到首發人群之後,我們要用社群思維打造一個忠誠的客戶群。
很簡單,根據我這兩年來的研究,每一個社群不能超過300人,理論上峰值300人,200人最好。社群裡面怎麼樣打造一種極致的人群呢?
當一群人體現過你的服務之後聚集起來了,你一定要把他們聚集起來,不能讓他們走。我們過去的思維是這樣,我們這邊不停燒新用戶。
然後老用戶在流失,我們只有賺取中間的差額才能成長,它和用戶中間隔了很多很多層,沒有建立用戶的連接,它還停留在生理連接和物理連接的層面上。
不管你是和別人競爭還是互相pk,還是互相競爭, 比如多加寶和王老吉,他們就是因為一唱一鬧,結果多家寶一個不知名的品牌,經過幾年以後,都變成百億市值的品牌了,而這個過程中,其實實際上就是流量思維,關注就是生產力的思維,
而現在,就必須要有一個爆品思維,什麼叫爆品思維呢!
我們要找到一群人群裡面的痛點,這個痛點我們叫一針見血,然後讓他那這個痛點,找到合適解決這個痛點的產品,然後就能夠有效的去做好這一群人群的生意,那這個時候我們就會發現,我們其實一開始這個過程,其實已經接近於社群的思維,為什麼這樣說?
因為這個痛點,可能一開始的時候,只有一小眾人。這個一小眾的人,聚集在一起以後,我們通過不斷的滿足她的需求,不斷的為他賦能,從而把這一小中一起形成一股勢能以後,不斷的去尋找這一小眾共同屬性的人群,慢慢的越聚越多,然後再用小眾變成大眾。
從而就形成一個龐大的社群,而這個過程的演變,其實就是戰略性的改變,這就是思維方式改變,也是叫爆品思維,而對應爆品思維服務屬性的其實就是社群思維,
遵循三原則
核心的原則有三個:圈層化,情感化,參與感。
大家都知道小米的成功離不開背後的米粉,那麼就拿小米舉例子。
圈層化就是你要找到有同樣需求或同樣喜好的那群人,小米成立之初找到的100個天使用戶就是從手機論壇挖掘的一群具有極客精神的手機發燒友。
參與感就是讓用戶參與進來共同創造產品,這聽起來就很酷,小米就是讓用戶參與了手機系統開發。
情感化,往下就是情緒,往上就是價值觀。能容忍不良體驗其實都是源於情感。
眾所周知小米會為用戶舉辦年度慶典、米粉節,在這一天小米的幾個合伙人會集體出現跟粉絲玩在一起,所有這些活動直接目的都不是為了賣產品,而是為了增加粉絲之間,以及粉絲與公司之間的接觸點和接觸頻率,從而形成情感。
粉絲變成家人
世間有三種情:親情、友情、愛情。
將用戶運營成粉絲之後,我們似乎還可以再往前走一步。
因為世間有三種情:親情、友情、愛情,這樣的感情更綿延長久。
賣保健品的見到老頭老太就喊爸喊媽,陪聊天、做家務、逛景點……不知道的還真以為是老頭老太的兒子閨女。
父母對於「子女」的推薦自然是照單全收啊,不僅自己照單全收,還搖旗吶喊,將自己的「兒子閨女」推薦給更多的爸爸媽媽,親生子女知道了怎麼勸都勸不過來,到底誰才是親生的還真是傻傻分不清楚。
最後撒一句雞湯:
網際網路發展之快,讓身處其中的人活在焦慮之中,亟不可待的汲取著各種「乾貨」,但我們可以認為這些知識是對的,也可以認為這些知識全是錯的,最重要的不是對的就照搬照做,錯的就嗤之以鼻,而是在思辨精神中實現自我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