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花間醜男是飛卿:苦思搜詩燈下吟,不眠長夜怕寒衾

2020-02-29     周忠應

花間醜男是飛卿

周忠應



男子無丑相,其實是女人對男人的安慰,醜人多作怪便是對醜人的貶韃。

曾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姓溫的官人,最大的官是常侍,他別無他長,就是善於隱僻繪事。後來游至四川,本來想憑藉自己的一技之長,到州牧門下做個門客,結果當面被拒絕,理由是他長得太悲情了,太像他爺爺了。這人就是唐末花間鼻祖溫庭筠的孫子。

溫庭筠的丑是出了名的,《舊唐書》里說他貌丑且不修邊幅,那個時代的人給他起個外號叫「溫鍾馗」。溫庭筠長得太「驚世駭俗」、「隨心所欲」了,這似乎昭示了他一生的悲情命運,這種丑相而且延續到他的孫子。

也許正因為他長得丑,才讓他對美有著無限的追求,才有他「花間鼻祖」的成就吧。溫庭筠字飛卿,長得肯定比我還丑,但我卻無法愈越他對中國漢文的駕馭,並且碰不到他一點皮毛,這是我對他的嫉妒與欽羨。

同學李細玖的女兒考取大學,我前往祝賀,我跟同學說,真羨慕你,這麼好的女兒,會讀書又長是這麼漂亮,並跟她女兒開個玩笑,當我女兒好不好?想不到同學的女兒把頭直搖,而且對我說了一句:你長得太有個性了!呵呵,我知道這個性就是太醜了點呢。

年輕的時候,我特別自卑,人長得丑,又沒有前途,後來是飛卿的詞章讓我對人生有了新的認識:丑,真的算不了什麼,而善於在精神里開拓,反而可以避開世俗的紛擾,專注於心,從而獲得至純至美的精神品質。

例如飛卿,他的丑在歷史上是有名的,但千多年後的今天還不是有許許多多人對他頂禮膜拜?他的精神品質與他的藝術成就又有誰能超越?我對飛卿是百分之九十五的欣賞,當然還有百分之五的爭議,這爭取留在文章後面細說,先設下懸念。

詞人苦難


因為貌丑,飛卿還是吃了不不苦頭。醜人多作怪,飛卿卻是醜人有怪才,有怪性。

飛卿年小的時候就表現出非常的才智,同其他有成就的詩人一樣,自幼好學,苦心硯席,除了善鼓琴吹笛外,尤長於詩詞。 「能逐弦吹之音,為側艷之詞」,是後人對他的讚嘆。在當時飛卿與李商隱齊名,時號溫李。《北夢瑣言》說溫庭筠「才思艷麗,工於小賦,每入試,押官韻作賦,凡八叉手而八韻成」,所以時人稱為「溫八叉」。在我國古代文思敏捷者,有數步成詩之說,而像溫庭筠這樣八叉手而成八韻者,再無第二人。這是醜人之怪。

這樣有才華的人,卻數舉進土不中第。飛卿於開成四年( 839年)年近不惑之年才開始應舉,未中,只在京兆府試以榜副得貢,連省試也未能參加。有人說是因為他長得太有個性,也有人說是受宮中政治鬥爭之害,或許兩者均該有之。因為楊賢妃的讒害,莊恪太子左右數十人或被殺,或被逐,隨后庄恪太子不明不白地突然死去。溫庭筠被卷進這起政治鬥爭中,幸好沒有過多地波及於他,中進土的指望便成幻想了。其實,在他步入科場前,便註定了不能及第的命運。開成四年應舉不第後,溫庭筠在雩郊住了兩年,用他自己的話說,是「二年抱疾,不赴鄉薦試有司」。當時到底是真病,還是畏禍呆在家裡,我們不得而知。

55歲那年,溫庭筠又去應試。在這之前曾幾次應試,每次都名落孫山。這次應試,是大中九年( 855年),沈詢主春闈,溫庭筠攪擾場屋,弄得滿城風雨。攪擾場屋的原因 ,是溫庭筠有「救數人」的綽號,即在考場幫助左右的考生,因此這次沈詢將溫庭筠特別對待,特召溫庭筠於簾前試之。溫庭筠因此大鬧起來,攪擾場屋。據說這次雖有沈詢嚴防,但溫庭筠還是暗中幫了八個人的忙。當然,這次考試又沒能中。從此之後,也就是說從56歲起,溫庭筠便絕了這門心事,不再涉足名場。

考場救人,雖屬不該,現在來說是一種作弊地為,但可看出溫庭筠的才能。同考場救人一樣,溫庭筠還幫過相國令狐陶的忙。溫庭筠出入令狐館中,待遇甚厚。當時唐宣宗喜歡《菩薩蠻》,令狐暗自請溫庭筠代己新填《菩薩蠻》詞以進,囑咐溫庭筠千萬不要泄漏出去,而溫庭筠卻將此事傳了開來,令狐陶大為不滿。溫庭筠看不起令狐陶的才學。宣宗賦詩,上句有「金步搖」,未能對,讓未第進士對之,溫庭筠「玉條脫」對立,宣宗很高興,予以賞賜。令狐陶不知玉條脫之說,問溫庭筠。溫庭筠告他出自《南華經》,並且說,《南華經》並非僻書,相國公務之暇,也應看點書,言外之意說令狐陶不讀書,又常對人說「中書省內坐將軍」,譏諷令狐陶無學。令狐陶因此更加恨他,奏他有才無行,不宜與第。由此可知溫庭筠一直未中第,非其才學不高,皆因當權者所嫉所至。不僅才高不第,反倒落下了品行不好的壞名聲。又相傳溫庭筠在傳舍遇到微行至此的宣宗,因不識為皇帝,曾傲語詰之。

飛卿不是當官的料,他不會左右逢源,用現人的話說,腦袋沒有開竅。

溫庭筠攪擾場屋後,貶隨州隨縣尉,當了一個小得不能再小的官。後徐商鎮襄陽,闢為巡官,此時溫庭筠已56歲。在襄陽,溫庭筠與皮成式、周繇等交遊酬唱。在襄陽呆了幾年時間,徐商詔征赴闕,溫庭筠隨後也離開襄陽,去了江東,此時已經61歲了,62歲那年冬回又到了淮南。此時的溫庭筠,雖詩名頗著,但已自潦倒,不檢行跡。當時令狐陶出鎮淮南,溫庭筠因其在位時曾壓制過自己,雖是老相識,也不去看他。後來,溫庭筠因窮迫乞於揚子院,醉而犯夜,竟被巡邏的兵丁打耳光,連牙齒也打折了。他將此訴於令狐陶,令狐陶並未處置無禮之兵丁。兵丁極言溫庭筠狹邪丑跡,說他品行扭曲。因此有關溫庭筠品行極壞的話傳了到京師。63歲老翁,被打折了牙齒,並且落了更壞的名聲,溫庭筠只好親自到長安,致書公卿間,申說原委,為己雪冤,隨後即居於京師。

咸通六年(865 年),溫庭筠出任國子助教,第二年,以國子助教主國子監試。曾在科場屢遭壓制的溫庭筠,主試與眾不同,嚴格以文判等,「乃榜三十篇以振公道」,並書榜文曰:「右,前件進土所納詩篇等,識略精進,堪神教化,聲調激切,曲備風謠,標題命篇,時所難著,燈燭之下,雄詞卓然。誠宜榜示眾人,不敢獨斷華藻。並仰榜出,以明無私。」將所試詩文公布於眾,大有請群眾監督的意思,杜絕了因人取士的不正之風,在當時傳為美談。而此舉又給溫庭筠帶來了不幸。

他完全以文判等,且榜之於眾,但遭權貴不滿,又所榜詩文中有指斥時政,揭露腐敗者,溫庭筠說「聲調激切,曲備風謠」,更為權貴所忌很。所以,宰相楊收非常惱怒,將溫庭筠貶為方城尉。因主持公道而招忌被貶,所以紀唐夫送其赴方城時,詩云:「且飲綠(酉錄)銷積恨,莫辭黃綬拂行塵。」遭受此次打擊,再次被貶,年事已高的溫庭筠在這年寒冬抑鬱而死。一代詞人,就這樣悄悄地悲愴地離去。

花間鼻祖


飛卿是一位書情聖手,開花間詞風的偉大詞人。他用那絕妙溫婉的筆觸,寫了眾多的讓人側目的濃詞艷曲。在當時讓他風靡無限,當之無愧地登上了花間鼻祖的寶座。於是整個晚唐及五代的詞壇因他而終散發出一股撩人的春意。

溫庭筠善於描弄閨思幽情,好吟誦風花雪月,文字深美婉。他出身於沒落的貴族的家庭,見慣了物是人非,對世事有一種消極的態度,於是沉緬於聲色之中,仕途不暢,且一生潦倒。溫庭筠頻繁地出入出入青樓酒館之中,借酒消愁,這使他得以結識一大批的文人歌妓。與他們的交往密切而使飛卿大量倚聲填詞,終成就了他的詞名。劉融齋在《藝概》中評曰「溫飛卿詞精艷絕人」,聊聊幾字,盡顯飛卿之風流。

如飛卿詞名的代表作《菩薩蠻》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

此詞描繪了一幅深閨美人圖,蘇軾感慨:「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我亦言之,味飛卿之詞,詞中亦有畫」。清人張惠言謂此詞為感懷不遇之作,且此說盛行一時,千年之後的我卻認為此言實在使穿鑿附會之辭。飛卿常混跡於青樓舞妓之中,難免此詞言及的為一風塵麗質女子。不管怎樣,筆下的該女子確實有宛若天仙之態了。

朝陽初開,透過水晶簾,照進紗窗里,昨宵的一枕濃睡擾亂了她如墨的青絲,額上所附的蕊黃若隱若現,美人香腮,晶透如雪,嬌嫩如花,她坐在古鏡台前,看著自己緊蹙的蛾眉,蛾眉裡面暗藏了滿腔的欲說還休的心事。暗然簪花自賞。著上繡花錦衣,本該心情好轉起來,然又是顧影自憐,獨嘗幽居之苦。

飛卿用筆何等的溫存繾綣,讓人頓覺栩栩如生,真切如畫。

讀到此又不覺想起《紅樓夢》里描寫晴雯睡態那一段:王夫人見她釵軃鬢松,衫垂帶短,大有春睡捧心之態,而且形容面貌恰似上月的那人,不覺鉤起方才的火來。王夫人便冷笑道,好個美人兒,真像個病西施了。從此段精彩的描繪中揣測雪芹公依稀有模仿了飛卿的痕跡,卻又是渾然天成。

飛卿有《菩薩蠻》組詞,用語方面極其華麗,易使人眩目,如七寶樓台,然其也有些用語清新卻又是情思綿遠之篇。如《夢江南》:梳洗罷, 獨倚望江樓。 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腸斷白苹洲。

梳洗完,獨自在望江樓上倚欄遠眺。過去成百上千的船兒卻不見心上人的那一隻。斜陽餘暉,含情脈脈,江水悠悠遠逝,怎麼令人愁腸寸在白苹洲。

此詞寫一女子登樓遠眺、盼望歸人的情景,表現了她從希望到失望以致最後的「腸斷」的感情。接著,出現了一幅廣闊、多彩的藝術畫面:「獨倚望江樓。」江為背景,樓為主體,焦點是獨倚的人。這時的女子,感情是複雜的;隨著時間的推移,情緒是變化的。初登樓時的興奮喜悅,久等不至的焦急,還有對往日的深沉追懷……這裡,一個「獨」字用得很傳神。「獨」字,既無色澤,又無音響,卻意味深長。這不是戀人昵昵情語的「互倚」,也不是一群人嘰嘰喳喳的「共倚」,透過這無語獨倚的畫面,反映了人物的精神世界。一幅美人憑欄遠眺圖,卻是「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的「離情正苦」。把人、景、情聯繫起來,畫面上就有了盛妝女子和美麗江景調和在一起的斑斕色彩,有了人物感情變化和江水流動的交融。

「過盡千帆皆不是」,是全詞感情上的大轉折。這句和起句的歡快情緒形成對照,鮮明而強烈;又和「獨倚望江樓」的空寂焦急相連結,承上而啟下。船盡江空,人何以堪!希望落空,幻想破滅,這時映入她眼帘的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落日流水本是沒有生命的無情物,但在此時此地的思婦眼裡,成了多愁善感的有情者。這是她的痛苦心境移情於自然物而產生的一種聯想類比。斜陽欲落未落,對失望女子含情脈脈,不忍離去,悄悄收著餘暉;不盡江水似乎也懂得她的心情,悠悠無語流去。它像一組電影鏡頭:一位著意修飾的女子,倚樓凝眸煙波浩淼的江水,等待久別不歸的愛人,從日出到日落,由希望變失望,把這個女子的不幸,表現得多麼動人。

至此,景物的描繪,感情的抒發,氣氛的烘托,都已成熟,最後彈出了全曲的最強音:「腸斷白苹洲。」獨倚望江樓,一眼就可看到此洲,但那時盼人心切,只顧看船而不見有洲了。千帆過盡,斜暉脈脈,江洲依舊,不見所思,能不腸斷!此詞不作重筆,而深情款款,低徊不盡。寫遍了相思之情,意境頗似《楚辭》中「望夫君兮未來,吹參差兮誰思」。被東坡言為「露花倒影柳屯田」的柳七有一句「想佳人倚樓長望,幾回天際識歸舟」當是從此處化出,痕跡畢露,亦可見飛卿之詞影響甚遠。

提起「花間派」,有些人總是嗤之以鼻,一個大男人,整天琢磨女人的容貌、服飾和情態,有什麼出息啊?在那個時代,女人地位低,「女子無才就是德」,要想做女作家更是難上加難,不說身邊人的唾沫淹死你,就是那些故作正經的士大夫的誹謗、嫉妒,也會讓女作家的生存雪上加霜。女人被迫集體「失語」,總要有男人為她們發出一點聲音吧?從這個角度來看,溫庭筠不失為女性的知己,女性的代言人。

「過盡千帆皆不是」,就是一種很私人的感覺,說是溫庭筠的某個紅顏知己,倚著他的臂膀,向他訴說的思念,也不為過。溫庭筠長期出入青樓娼館,按《舊唐書》上的說法,是「不修邊幅,能逐弦吹之音,為側艷之詞」,大概是因為長得丑,所以對穿衣打扮就不上心,倒是吹拉彈唱填詞作曲樣樣精通,才華總算彌補了相貌的缺憾。

感懷花間鼻祖,世人皆憐其才。同為唐朝詩人,李白、杜甫珠玉在前,光芒盛極,遮掩住了溫庭筠曠世之才。與其說人們仰慕李白、杜甫的詩句,倒不如說是對盛唐精神的嚮往,那份深深扎進盛唐精神骨髓的樂觀豁達,是被無數人仿效勵志自勉。比較起「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大無畏勇氣,溫庭筠的兒女情事,終究有些無可奈何花落去的蒼白。

男人脆弱


前面我說過,對飛卿我還留有百分之五的爭議,這就是緣自他的脆弱。任何堅強的男人也許都有他脆弱的一面吧。

這得要說起飛卿與才貌雙絕的唐三大女詩人之一的魚幼薇的故事。魚幼薇出生於一個書香門弟之家,在父親的調教和培養下幼有詩名,詩作在當時已被傳誦。然命途多舛,先父過早地逝去,為生活所逼,母女迫而居於平康里章台之地,只為了多為人洗衣多掙得些供生計的細碎錢兩。

小幼薇的詩名和才華被當時以為文人所賞識,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溫庭筠。當他踏進魚家院落門前的那一刻,便註定了有一位才女的橫空出世冠滿京華。從此,小幼薇成了飛卿的弟子。他指導她學問的同時並接濟小幼薇母女的生活。他們之間的關係是師生、似父女,還有一層曖昧的色彩。

溫庭筠離開長安,因徐商鎮襄陽被闢為巡官,此年的飛卿已是五十六高齡。小幼薇在長安想起了遠方的故人,秋節將至,她的思念一日濃似一日。故寄詩一首《寄飛卿》 :階砌亂蛩鳴,庭柯煙露清。月中鄰樂—,樓上遠山明。珍簟涼風著,瑤琴寄恨生。 嵇君懶書札,底物慰秋情。

不難看出,這詩中的懵懂而又若明若暗的少女情懷,但是對於幼薇的傾訴,飛卿未置以回復,他知道他不可以,更多的是他不敢,飛卿年事已高,他認為不能耽誤了這樣一個如花似玉的女子。他只有無言以對,頗有些當年陸羽對李季蘭的無奈心境。雖然飛卿無言無語,但我知道飛卿應該是喜歡魚玄機的,這種喜歡肯定有曖昧的色彩。

幼薇忍不住自己對飛卿的思念之情,離寄詩的時間已是數月有餘。秋盡冬來,又至洞庭波兮木葉下的時分,於是又修書一封,遙寄一首《冬夜寄溫飛卿》:苦思搜詩燈下吟,不眠長夜怕寒衾;滿庭木葉愁風起,透幌紗窗惜月沈。疏散未聞終隨願,盛衰空見本來心;幽棲莫定梧桐樹,暮雀啾啾空繞林。

飛卿始終沒有接受幼薇的多情,還是像平常待她。只是神女有意,襄王無情。脆弱的飛卿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為幼薇尋得一樁姻緣。即文才了得的文才少年李億。也許飛卿心中有過一陣淡淡的失落,但應是很快就平復了過來,因為他為自己深深牽掛的幼薇尋得了良好的歸宿。

然而,天終不遂人願,也許是天妒紅顏,幼薇卻不能和李億長相廝守,李億對她還不錯,但是李億老家的老婆見丈夫帶著魚玄機進門就不客氣了,先是打,然後趕出家門。萬般無奈,李億將魚玄機送進一座道觀內,說三年後再來接她。她成了道姑,就是這個時候開始叫道號「玄機」的。

「過盡千帆皆不是」,三年的等待,終究成了一場空夢。她開始改變自己,不再等什麼男人,飛卿也好,李憶也好。她成了艷麗女道士,什麼男人都陪過夜,不少男人成了她的入幕之賓,把個修行所變成了妓院。後來因為爭風吃醋,一時失去理智,把情人的貼身丫環鞭打致死。這起命案很快被搞到官府,聲名狼藉的魚玄機被判處死刑,斬首。那一年,魚玄機還是個妙齡少婦,年僅26歲。溫庭筠在千里之外,聽說自己的學生落得如此下場,痛心疾首。

這就是我對飛卿不懂的地方,飛卿本來就是風流之人,他為何拒絕一代才女的相思?我想這應該歸根一個男人的脆弱吧。在那個年代,男人有愛多個女人權利,飛卿為什麼一而再再而三地拒絕魚玄機呢?也因為他的懦弱才讓一代才女落個悲慘下場。

飛卿已遠,但他的花間詞留下了六十六首,如今讀來,依舊讓人感慨世事的無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Nb1vknABjYh_GJGV3S6C.html

















許家洞的故事

2019-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