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炒的外婆菜:粗茶淡飯的日子像詩一樣美好

2020-02-29     周忠應

母親炒的外婆菜

周忠應


原來在長江信息報當編輯的時候,天天到報社旁邊的井水飯莊吃飯。報社將平民的飯莊當成自己的食堂,每餐報社補貼五塊錢,自己出五塊錢,十元一餐,同事幾個湊在一起吃。為了吃飽,我們習慣點幾個菜:大碗花菜、剁椒魚頭等,其中一定還會點個外婆菜,一是外婆菜不貴,二是外婆菜好下飯。

外婆菜實惠,好咽飯,我們報社的同事都喜歡。據說外婆菜起源於湘西。相傳古時湘西各家女兒出嫁後,出嫁的女兒很難再回娘家省親。於是,女兒出嫁之時,做娘的都會為女兒做上一份離家的菜,咸、酸、辣、脆、甜、苦各種滋味盡在其中。菜中滋味入女口,在娘心。因為慈母一片愛女之心,這道菜也一代代傳了下來。

外婆菜並不是一個食材的名字,而是一種做法的代稱,透著一種親昵。原料選用多種野菜、農村的土菜,以傳統的民間製作方法曬乾放入壇內腌制而成,不添加任何色素和防腐劑,加上肉泥、辣椒、植物油、食鹽等,是難得一見的時尚湘菜,口感極好,嚼之有勁,品之逾香,非常開胃下飯,聽說還能降血脂、軟化血管、滋養容顏。不過,我吃了那麼多外婆菜,依然有未老先衰的跡象,不到五十歲的時候,就顯出了腦門,前額發光閃亮。


我沒有見過外婆,外婆在我媽媽才十來歲的時候就離世了,所以沒有吃過外婆做的菜。印象中外公最會做的是煎豆腐,特別好吃。母親是做外婆菜的老手,她做的菜比飯店裡的菜更是好上百倍。小時候吃得特別多,我們叫酸菜雜炒,是多種腌制的酸菜加辣椒、豆豉炒在一起。後來才知道,母親炒的這種菜應該就是外婆菜。母親怕菜不好吃,總是把各種酸菜剁得非常細碎,便於我們咀嚼。去學校讀書,多半也帶上這種菜,這菜放上一個星期是沒有問題的,不會變質,而且好下飯。那時,這菜少油沒肉,不比現在的外婆菜,會加入肉泥,甚至雞蛋等葷菜,也會放適量的糖,增加甜味。小時候,母親炒的外婆菜,是純粹的土菜,糖也稀缺,肉也珍貴,它們是很難與這些酸菜相遇的。我們吃菜的候,總是喜歡把裡面的蘿蔔丁當成肉丁,把酸豆角當成雞胗咀嚼。

母親現在依然喜歡炒外婆菜給我們吃,不過她的手藝與時俱進了,炒出來的味道依然比飯店裡的好吃。她將自家菜園裡的白菜、芥菜、蘿蔔、齊心菜、豆角進行蒸曬後,腌制在大大小小的陶罐里,炒的時候,才一樣樣拿出來,洗干剁碎,將辣椒蔥姜蒜切末,用大火炒。當然肉丁會用另外的鍋炒,會淋入料酒,加入少許醬油炒個八成熟,然後與加入少量糖、豆豉的各種酸菜一起翻炒。母親炒菜有一個特點,她是不放味精、雞精什麼的,尤其是外婆菜,她說,放了味精雞精的外婆菜會失去最原始的美味。

吃,不僅只是為了填飽肚子,更多的品味生活的本真。一家人坐在一起,一邊吃著美味的外婆菜,一邊聊著家常,粗茶淡飯的日子像詩一樣美好。你會在緊張的工作之後,回歸親情的溫暖,自然就拋卻很多世俗的羈絆與困擾,讓一種幸福的情緒在外婆菜的五味中舒展開來。


2020年2月28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6QKYknABgx9BqZZImCtS.html

















許家洞的故事

2019-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