珞珈三傑之袁昌英:醴陵飛出的金孔雀,也是武漢大學的奠基人

2019-08-07     村口大花

吾之民國,雖時局動盪,但也人才輩出,細數當時的才子才女,從聞一多到林徽因,從魯迅到張愛玲,從徐志摩到冰心,無論他們的作品還是名望,對於普通大眾來說,都有所耳聞,而那股文化洪流里更多的熱血才子卻隨著那個時代的隱去,也悄然走出了我們的記憶,珞珈三傑之袁昌英就是其一。

作為我國民國時期偉大的作家、教育家、中國第一位留英女碩士、第一個研究和推介莎士比亞的女學者,袁昌英對於我們近代文學史和學術史的貢獻都是不可忽視的。著名作家沈從文曾稱袁昌英是『湖南留法女作家最露面的一位』,同時,沈從文章也堅定地認為袁昌英是『目前治西洋文學女教授中最有成就的一位』。

袁昌英

袁昌英曾兩次出洋留學,歸國後於武漢大學執教數十年,為了給國家培養更多人才,最多的時候,她一人執教『莎士比亞』、『希臘神話』、『希臘悲劇』、『現代歐美戲劇』及英法文翻譯等七門學科,也成為了武漢大學校史上執教科目最多的教授。

出於對祖國的熱愛,以及欲要身體力行為祖國教育事業作出貢獻的袁昌英恨不能將自己所學才華都授之桃李,而她的努力也終沒辜負心意,袁昌英的學子間,也出了不少名師大家,如翻譯家葉君健、莎士比亞研究者孫法理等。而同樣也是在武漢大學,袁昌英的博學多才深得諸人見證,因而與蘇雪林、凌叔華被並稱為珞珈三傑!

在那個特殊時期,不懼阻力,一心求學,嚴謹治學的袁昌英永遠值得被我們認識、敬重、記憶!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這隻『愛丁堡飛出的金孔雀』吧:

袁昌英雕像

阿丁堡的孔雀

袁昌英1894年10月11日出生於湖南醴陵,父親曾在湖南、山東、安徽等地上任官職,是位飽讀詩書,儒雅風流的民國官員,也正是因為有了這樣一位思想開明的父親,袁昌英才得以在『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封建思想殘留下有機會走進家鄉的私塾學校接受教育,而當時的醴陵是全國範圍內教育模範縣,因此袁昌英接受的教育資源也是相對優越的,這也為她後期才華的積累,打下了一個夯實的基礎。

1905年,袁昌英結束了家鄉私塾學校為期三年的學習,後隨父親遠赴江西,進入江西萍鄉正本女校讀書,直至1911進入長沙遵道女校讀書,同時兼任培德小學的教員工作,一年後,她又跟隨父新去到北京雲南等地,開始居家學習英文,到1914年才正式進入上海中西女塾。

袁昌英在中西女塾就學兩年,於1916年自費留學英國,那一年,袁昌英才22歲,在交通及通訊都不發達的時期,她一個人遠渡重洋,進入蘇格蘭愛丁堡大學學習英國文學。遠離故土的留洋生活對於袁昌英來說,有著諸多不便,但她還是堅強忍受著很多方面的不習慣,在愛丁堡大學苦讀5年,終於獲得了文學碩士學位。

愛丁堡大學舊照

1921年,27歲的袁昌英學成歸國,在武漢大學首任校長王世傑與同樣留學愛丁堡大學並獲得博士學位的周鯁生的介紹下,進入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執教英國小說及散文,後又轉至上海澄衷中學教英文。

武漢大學舊照

在那個時代,這樣的成就對於一個女孩來說已經非常不易了,但是袁昌英並不滿足於當初的現狀,1926年,她再次出洋留學,這一次她選擇的是法國巴黎大學,又是兩年異國苦讀,袁昌英絲毫沒有退縮,兩年後歸國,先是在胡適主校的上海吳淞中國公學任教,講授莎士比亞及散文,後進入武漢大學,執教現代歐美戲劇、希臘悲劇及羅馬神話等課程。

也是在進入武漢大學執教的第二年,袁昌英就因個人創作的三幕劇《孔雀東南飛》而聲名鵲起,也因此被稱為『愛丁堡飛出的孔雀』,但是對於袁昌英來說,她即算作是孔雀,也永遠是祖國的孔雀,湖南的孔雀!

袁昌英

珞珈三傑

袁昌英執教武漢大學期間,也是武漢大學文風極盛的一個時期,袁昌英入校執教時也不過三十出頭,她一人執教多個學科不說,隨後創作的《孔雀東南飛》更是震驚了整個劇壇。作家王哲甫曾這樣評價道:袁昌英的戲劇雖然就只有這一集(指《孔雀東南飛及其他》),已使她在文壇上占了一個相當重要的地位。

除此之外更為難能可貴的是,在武大執教的時期,袁昌英更是一邊授課,一邊堅持寫作,完成了20萬字的《法國文學》,這也使她更近一步被業界認可。而促使袁昌英源源不斷創作的,除了她深厚的文學功底,與她先後兩次出國留學以及多處執教授業的經歷也脫不開干係。

那個時期,袁昌英雖然異常忙碌,但她依舊筆耕不輟,由其創作的散文《游新都後的感想》,以及朱自清、俞平伯創作的同題散文《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當時在文壇被譽為『鼎足而三』。不僅如此,她在武大執教期間還陸續寫了不少散文、雜文、評論,如《山居散墨》、《忙》等。

袁昌英作品《山居散墨》

同時期,武漢大學裡與袁昌英才華學識不相上下的還有執教中文系、被稱為文壇常青樹的蘇雪林,以及武大文學院院長陳西瀅的夫人『中國的曼殊菲兒』凌叔華等。

其中蘇雪林不愧為大文豪蘇轍的38代嫡孫,自幼能詩善畫,也曾留學法國,歸國後留於武大執教,她的長篇自傳體小說《棘心》成為當時國內反應留學生國外生活的第一部小說,而她的散文集《綠天》更是較大程度地影響到了中國現文壇。

蘇雪林

與蘇雪林不同的是,當時的凌叔華僅以一篇短篇小說《酒後》就享譽文學界,被魯迅點評為描寫『高門巨族的精魂』!而當時袁昌英、蘇雪林及凌叔華都同在武漢大學工作生活,三人以文會友,竟然成了惺惺相惜的好朋友,同時也都是自"五四"以來的中國文壇上頗有名氣的女作家。而武漢大學正坐落在秀美的珞珈又下,因此,三人被並稱為『珞珈三傑』,意指珞珈山下的三個文學朋友,而他們也並沒有辜負這一稱謂,三人組合之後更是傑作不斷,為威威武大增光不少!

珞珈三傑

武漢大學的奠基人

1919年,袁昌英第一次自費留學英國,在愛丁堡大學攻讀英國文學時,便結識了同時期赴英留學的一些熱血青年,如同為湖南籍的周鯁生、皮宗石等,也正是在那個時期,她認識了當時在倫敦大學攻讀貨幣銀行專業,後來成為她丈夫的才子楊端六,而更為巧合的是,楊端六居然是袁父袁雪安的門生,楊端六受教於袁雪安的時候,也一直深得袁雪安的器重的依賴。

那個時期的楊端六也是小有名氣的青年才俊,其實早在1920年,楊端六、趙元任等三人就代表北京大學和中國公學等四個團體,陪同英國哲學家羅素還有美國哲學家杜威在全國作巡迴演講,後來又在長沙第一師範應主席之邀演講了《社會與社會主義》和《介紹羅素其人--與羅素一席談》等三個專題。

楊端六

當時的袁昌英和楊端六,可以說是不折不扣的熱血青年,又都才華橫溢,加之是同鄉,以及楊端六與袁父的師生關係,所以袁昌英和楊端六漸漸熟悉,並慢慢處成了情侶關係,所以1921年袁昌英學成歸國後,便與當時已經36歲的楊端六步入了婚姻殿堂。

婚後不久,楊端六便遠赴上海出任商務印書館的會計,袁昌英則進入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執教,到袁昌英第二次去法國留學的時候,他們已經有了自己的孩子,又是經歷了數年的分離後,他們才一起留在武漢大學執教,袁昌英執教外文系,楊端六則為武大經濟系主任,後被同時被評為武大的『四級教授』。

袁昌英楊端六及孩子

袁昌英和楊端六這對夫妻教授當時對武大的貢獻可謂舉足輕重,不僅如此,他們嚴謹治孜孜不倦的學業態度也被他們靈活地運用到課堂上,影響了當時武大一大批青年學生。尤其是袁昌英,她的教學方式極其認真,但又不弔條古板,經常會自己研究琢磨出一套讀書學習的方案,借學生們借鑑,例如什麼『遊戲式』、『討論式』的讀書方法,這一點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學生們更深一步掌握學習到了很多國外文學間很深邃的內涵,也成為了武大很大意義上的奠基人。

關於這一點,袁昌英的學生在後期回憶中,也都給了這樣很肯定的評價:

張培剛在談袁昌英的嚴格教學使他受益無窮時說:「我赴美國哈佛大學讀研究生時,不到一年時間,就以筆試通過了第二外國語法文考試。」

著名法學家、大法官端木正回憶說:「大學二年級開第二外語課,我選修法語,是袁昌英教授講課。她用的是美國教材,用漢語講,也用英語講。考試時,學生將法語譯成漢語,也可譯成英語。這對我們幫助很大,我至今還十分感謝袁昌英先生和其他老師們。」

其實不僅是課堂上形式多樣,態度嚴謹,即便是困難來襲,袁昌英也絲毫不會讓這些困難影響到學生們的學習,例如1939年,袁昌英的家在轟炸侵襲下已然片瓦無存,但是她照樣平靜地站在講台上教書授課!例如通貨膨脹時期,她經濟拮据到入不敷出,依然沒有像別人那樣出校接忍兼職,而是把所有心力精力繼續用在教書育人上面!

袁昌英楊端六和孩子

袁昌英是如何這樣春蠶不倦地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祖國教書育人的事業中去的?是出於她內心對我大中華的那份熱愛!當初,她一邊執教一邊完成的20萬字的《法國文學》序言里有這樣一句:

我這半年中,聚精會神地寫了這部《法國文學》,苦真是苦極了,可是我的大安慰是:我是中華民族的女兒,我要盡我所能寫書,因為中國不是埃及,中國人民是永遠不能做奴隸的,所以我要在這中華民族精神的大火炬大光明中,貢獻一隻小小的火把!

不僅如此,袁昌英的很多作品也都飽含愛國熱情,謳歌前方將士,鞭撻腐敗現象。在1944屆畢業生告別會上她也曾這樣勉勵學生:今後走上社會要清清白白地做人,實實在在地做事,每個人要牢記武大的校訓,為國家為民族保存一點氣節。

昔日武大

袁昌英用一生精力實現著報效祖國的偉大的理想,也一直身體力行地為祖國的大好未來增磚添瓦,而她的夫君楊端六也更是在最艱難的時期,一邊認真執教,一邊竭盡全力地保護武大不受侵襲!這一對學者伉儷在祖國最關鍵的時期,堅守武大,用他們畢生精力,默默地為國家的教育事業做著個人所有的全部的努力。

如今,每逢陽春,武大的櫻花會吸引很多遊客前去觀賞,大家行走在美麗的櫻花大道上,往往只觀得眼前美景,卻很少有人會知道,在那個時局動盪的時期,袁昌英及楊瑞六等一批青年才俊為武大所作的終生守候!而當你讀過這篇文章,再入武大,你會同我一樣,同武大的寸磚片瓦一起去銘記、敬仰當時那批執筆仗義,孜孜不倦的熱血才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MSrxeW0BJleJMoPMU8K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