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文閱讀量近百萬,微頭條閱讀700萬,我是如何從小白做到這些的

2019-10-14     親子育兒堂

應頭條官方的邀請,寫下這篇文章,和各位新、老朋友們分享一下我和頭條的故事。

進駐頭條已經有四個多月的時間了,開始的兩個月,一直沒有找到正確的發展方向,在情感領域苦苦掙扎的我,對於自媒體創作幾乎是「小白」的水平。

真正找到了感覺,也不過就是兩個月的事情。

在這兩個月里,我更換了領域,從育兒領域再出發。

現在的我,雖然不能和領域大咖相比,卻也取得了一些不錯的成績:

寫出了一篇推薦量超過1500萬,閱讀量逼近百萬的爆款文章;

獲得了四篇青雲獎,完成了一個專欄共10篇文章的寫作,正在參加專欄的青雲計劃競選;

寫出了十幾條爆款微頭條,最火爆的一條達到了725萬閱讀量……

粉絲數量從一個月前的1000人增長到了現在的6000多人……

我不是專業創作者,生活中的我,是一個非典型的「全職寶爸」,接送孩子、打理家務、輔導功課是我每天最主要的工作,留給創作的時間所剩無幾,所以我是搶時間、擠時間完成寫作任務的,忙碌的時候幾天都寫不完一片文章。

產量雖少,成果倒還喜人,對此我還是很滿意的,而這也是頭條官方對我的肯定和鼓勵,支持著我一步一步走下去。

說到這裡,肯定有朋友會問我是如何做到這些的,其實我能做到的,每一個人都能做到,關鍵是看你有沒有這樣的心態和這樣的行動力。

心態篇

1.要有耐得住寂寞、甘坐冷板凳的心態

有句歌詞叫:「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沒有人能夠隨隨便便成功。」用在頭條創作上我覺得非常合適。

拿出我們的手機,打開主頁的推薦文章,多的是「教你幾篇文開通原創」、「頭條寫作一個月月入兩萬」之類的專欄,這似乎給新入平台的創作者一個錯覺,以為頭條是遍地黃金、俯首即是。

其實頭條根本沒有什麼速成經驗,隨著大批優秀的創作者湧入,平台創作環境比起過去可以說是嚴峻多了,想要突出重圍,不用心沉澱,不付出努力顯然是不可能的。

即便你認為自己滿腹經綸,才華橫溢,也需要潛心創作,拿出最優質的、能夠代表自己最高水平的文章來,才有可能得到平台的注意。

在此期間,肯定會有一段時間的「靜默期」,你會覺得自己一直在付出,卻沒有得到回報,這種情況人人都有,在這種時候尤其要沉得住氣,要相信自己,千萬不要中途放棄。

2.要有與世無爭,不拘泥、不計較的心態

創作是一個需要靜心、安心的過程,在構思布局、遣詞造句的時候,如果滿腦子都是雜亂的念頭,我想誰也寫不出錦繡文章。

因此我們還要錘鍊自己的心境,不要浮躁、不要焦慮,更不要輕易受到他人的干擾。網絡「噴子」在哪個領域都是存在的,在評論中看到故意抬槓、污言穢語的時候,無視就好,千萬不要和對方一較語言高下,這只會讓自己的心境被白白擾亂

還有一個問題是對待抄襲。寫得好的原創文章很難不受到「文賊」的注意,我的幾篇文章就已經被「文抄公」們搬到了各個平台,更有甚者直接錄為音頻播放,為自己謀利。

還有些善於取巧的洗稿者直接將我的觀點全部融入到他的文章中,居然還能獲得青雲獎,看到這樣的情況時,我當時確實非常震驚和氣憤,也導致了好幾天不想寫作。

後來想想也就釋然了,抄襲只不過能夠獲利一時,遲早會遭到應有的懲罰,而我的思路和知識底蘊卻是他們盜不走、搬不完的,所以何必浪費時間在他們身上呢?專注於自己的創作工作就好。

3.要有謙虛坦誠,包容開放的心態

在頭條創作需要有足夠的自信,但自信不等於盲目驕傲,不能一味閉門造車,這樣永遠也得不到提高。

事實上,頭條是一個人才濟濟的平台,到處都是我們值得學習的擁有真才實學的老師、高人。我們應該謙虛一些,懷著「做學生」的心態,認真地拜讀人家的作品,看看其中有哪些細節是人家非常注意,而我們卻有欠缺的。這種查缺補漏的工作往往能夠讓我們得到飛速的提高。

最後,我們還要保持學習和進步的心態,積極參加頭條舉辦的各種創作班,在那裡能夠獲得大咖和專業老師傳授的第一手的經驗,對我們普通創作者來說是十分寶貴的。

上個月我就參加了頭條的「萌芽5期—作者變現訓練營」,每天都認真打卡並完成當天的作業,感覺對自己的提高很大。

行動篇

做好了心態的準備後,下一步就是要勇敢地去行動了。沒有強大的行動力,再美好的夢想、再圓滿的計劃都不會產生實際的價值。

那麼,在頭條創作需要怎樣的行動力呢?

1.停止猶豫,先邁出第一步

不止一次看到創作者說,不知道如何寫文章,忙乎了半天,卻連個開頭都寫不出來。

這其實正應了那句老話「萬事開頭難」,有時候雖然我們並不想這麼做,但是在一件事情即將開始的時候,我們總會感到前途多舛,充滿了太多的不確定性,腦海中千頭萬緒,卻總是很難邁出那最初的一步。

其實我們應當告訴自己,行動總是要一步一步開始的,如果不邁出第一步,就連失敗的機會都沒有。所以,與其浪費時間和精力擔憂、煩惱,還不如勇敢地邁出第一步——先敲下一個開頭,哪怕它看上去不太精彩,但畢竟改變了現狀。

也許就從這第一步開始,我們就會發現一切不但沒有想像中那麼困難,說不定還會讓人感到十分驚喜。

2.拒絕懶散,保持持續輸出

頭條創作切忌懶散,今天不想寫文了,對自己說:「休息一天,明天再寫。」那麼到了明天肯定還會出現同樣的情況,而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斷更既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也是對廣大讀者朋友的不負責

懶散是滋生拖延的溫床,很容易讓人意志消沉,精神萎靡。為了避免這種惡果,我們一定要經常進行自我鞭策,要努力將懶散從身邊趕跑,這樣才能夠逐漸養成不懶惰不拖延的好習慣,行動力也會得以不斷增強。

記得在參加專欄課的時候,有一天老師布置了任務,而我的專欄文章卻還沒有開始寫。當時已經是晚上十點半了,好不容易安排女兒上床睡覺了,我覺得又累又困,很想給自己找個藉口休息一晚上。

可是最後我還是努力說服了自己,坐下來開始寫作,幸好腦海中的思路是現成的,我一面給自己打氣,一面瘋狂「輸出」,最終終於在12點前寫完了一篇3000多字的文章,當時心中的成就感簡直無法言表。

懶散就是這樣一種怪毛病,你越堅強它就越弱小,反之,你越是拖延,越是找藉口,懶病就會越來越嚴重,最終會讓自己陷入拖延的泥潭,難以自拔。

3.反映迅速,隨時搶跟熱點

在頭條創作,想要引起更多的關注,「跟熱點」是一個不錯的好辦法,有時候往往能夠帶來驚人的流量收益。

熱點從哪裡來?頭條的老師們告訴我們要多關注新聞和社會事件,同時可以通過微博、知乎、百度指數等途徑獲得最新鮮的信息。

找到信息之後怎麼辦?當然是快速行動,不要遲延,否則熱點的熱度就會退卻,而且別人寫多了,熱點就不新鮮了,就不容易成為爆款了。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快」就是你對熱點的敏感度和行動力。有了這樣的行動力,何愁不會獲得成功?

方法篇

說完了創作心態和行動力,最後來說一說我對創作方法的領悟吧。

第一,源自真實體驗。

開始頭條創作的第一天起,我就一直堅持寫自己的觀點,說自己的看法,這樣的文章是最有真情實感的,也是最有說服力的。

就像我寫的《三隻青蛙》這篇文章,是我結合自己遇到的孩子寫作業慢的問題,想到可以將這種最簡單實用的辦法介紹給家長朋友們。因為是自己親證有效的方法,所以在講述時能夠說得深入淺出,讓讀者有茅塞頓開的感覺。

第二,保持題材新鮮。

創作要求新、求變,不要總是去寫一些被人家寫了很多遍,讀者已經產生了審美疲勞的題材,而是要寫一些新穎的,能夠引發大家關注和思考的東西。

比如我的一條討論「現在的書包太重」的微頭條,在當時就是一個比較新鮮的話題,我對這個話題很感興趣,也有自己的一些看法,寫下來後果然引起了讀者朋友的關注,大家積極討論,短短時間內評論就超過了300條。

第三,突出鮮明觀點。

創作者對某一事件有什麼看法,可以重點突出一下,不要在事件中扮演「和稀泥」的角色。有觀點才能引發討論,也才容易打造爆款。

比如我在寫微頭條的時候就會在闡述事件之後簡單地講一下自己的傾向和看法,有的讀者朋友有不同的意見,就會留下評論一起討論,氛圍立刻就變得火熱起來了。

當然作為創作者,我們的看法應力求健康向上,不能為了博人眼球故意說一些三觀不正確的怪話。

第四,賦予讀者「乾貨」。

誰也不喜歡看那些空洞的大道理,讀者朋友們更希望文章能夠解決自己的實際問題,所以我們一定要在文章中準備大量的「乾貨」,這樣的文章才是有價值、有意義的。

當然「乾貨」不可能憑空而來,個人的知識面畢竟有限,我們需要查閱大量的科學、準確的資料,並要認真學習、總結,才能拿得出靠譜的、對讀者有幫助的乾貨。

這樣的過程肯定是非常辛苦的,但回報也是喜人的,不但能夠讓自己的文章質量更上一層樓,還能回饋關愛自己的讀者,同時也能讓自己的學識更加豐富,可以說是一舉多得。

第五,多與讀者互動。

最後,創作者一定要尊重自己的讀者,對於讀者的評論要認真閱讀、點贊,用誠意去對待這些支持自己的好朋友。

我在頭條已經獲得了難以計數的熱情的評論,這些評論,我每一句都認真地閱讀過,可惜有時家務活太多,又要照顧女兒,實在無暇一一回評,只能是儘量點贊,點贊即是代表了我一顆誠摯的感恩的心。

上述這些是我個人在頭條創作的實戰經驗,已經毫無保留地向大家呈現,希望能夠給朋友們一些幫助。

在此還要感謝頭條的各位老師和一直支持和厚愛我的粉絲朋友們,你們就是支持我走上創作道路的最強動力!

#我和頭條的故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LtWZ8m0BMH2_cNUgJQf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