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養生需注意哪些事項?重要的是心裡有火別憋著,有愛就要表達

2020-06-05     羊爸爸育兒

原標題:夏季養生需注意哪些事項?重要的是心裡有火別憋著,有愛就要表達

文 | 懶貓

夏天,我們要怎麼生活?

《黃帝內經》早早地告訴我們了。「夏三月,此為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勿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

「無厭於日」高溫下,樹葉、小草和我們都長得更快了

古人講:「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春天,天氣由寒變暖,人體感天地而生,體內環境也隨之陰消陽長,陽氣始旺。

到了夏季,外界環境溫度達到鼎盛,人體內陽氣也隨之到達高峰。

具體表現上,我們會覺得熱,身體出汗,皮膚表面一直到肢體末梢都變得溫暖,陽氣通達到身體的每一個角落。這是自然規律,也是大自然在對我們做艾灸,順應自然,我們在夏天獲得足夠的陽氣,能為身體的陽氣做儲備,也正好順應氣血的流動,把身體里陳的寒濕痰濕垃圾排出去。

樹上的樹葉和花兒在盛夏生長到了最旺盛的時候。 我們人體的氣血和能量也都更多的用來滋養身體的四肢,皮毛,上焦。這種生命力是夏天才會有的,是那個我們有些抗拒的「高溫」帶給我們的禮物。

莊稼人都知道,在接近收麥的日子,如果沒有幾天連續的高溫讓麥子徹底成熟,那一年的收成就不會太好。我們也會看到很多小朋友,經過一個暑假的戶外活動,把自己曬得黑黝黝的時候,個子也竄了幾竄。這個就是夏天的養長。所以,我們不要討厭夏天的日頭,不要太過逃避盛夏的高溫,因為正是那個熱,讓我們長得更好,更成熟。

如果為了躲開夏天的熱情,每天窩在房子裡空調冷飲西瓜,那真真就是辜負了大自然的一番美意了。

我們本應該盡情地出著汗,卻吹著17度的冷風,舒服卻傷了陽氣。反季節的蔬菜瓜果不好吃,反季節的生活,也同樣傷身體。所以,關於空調,適度就好。能調節溫度,讓我們不至於太難過即可,千萬別貪涼哈。

按照正常的規律,夏天我們不但不能貪涼,反而需要曬一曬太陽。艾草感太陽之氣而生,稱之為「地之陽」,它已經能幫我們解決很多問題了。而太陽卻是大自然的饋贈,我們叫做「天之陽」。如果說艾草是純陽之物,能祛濕除寒,那麼太陽就是一切虛寒濕症的剋星。 一年之中,當屬夏季的太陽,是陽氣最足,祛濕祛寒,反補陽氣最佳的時候了。

對於身體真正有頑固陳寒需要拔除的,其實三伏天,下午兩點左右的太陽是最好的。但是對於大多數保健的我們來說,能稍稍曬一曬,效果也足夠了。

具體方法:可以取早上7-9點,和下午4-6點的太陽,每次半小時。注意觀察身體的感受,微微出汗就可以停止,不要出大汗。

部位:以曬背為主。背部為人體陽經循環處,曬背,能最快的幫助身體疏通陽脈,補益陽氣。

「夜臥早起」中午一定歇一會兒

最近好多朋友問: 為什麼最近我醒得越來越早了?冬天能睡到八九點,夏天六七點就睡不著了,夢也變多了?還有人說:為什麼最近晚上睡不著,白天總打瞌睡?

夏天的特點是:晝長夜短。白天長,黑夜短,這也反應了天地間陽氣的變化:陰消陽長。人體也是一樣。

當我們睡覺的時候,動作思維都處於相對靜止的狀態,氣血從體表收回身體內部,這個是陰;白天我們工作,生活,運動,社交,身體和腦子一刻都沒停下來,氣血能量都聚集在上焦和體表,這個是陽。

身體的陰陽會隨著大自然的陰陽變化而有變化。明顯的反應就是,夏天早上太陽升起的早了,我們的陽氣也會更早的被喚醒,晚上太陽落山晚,我們的陽氣就更晚的沉降。所以夜晚的睡眠時間就短了。

睡得晚,起得早,再加上夏季通常會出汗比較多,陽氣升發得過了,陰就容易不足,身體就會虛。就好像一個不停在工作運轉的機器,時間太長得不到休息,自身的部件就報廢得更快。

所以大部分人在夏日午後,吃過飯就開始有困意了。這時候如果強打精神撐過去,整個下午的狀態可能都不大好。

午睡,就是夏日養生保健中,很重要的一環。

夏季在五臟中對應著心,中午十一點到下午一點之間,正好是心經當令,午睡能讓氣血回歸,滋養我們的心神。現代醫學研究說,適當午睡可以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就是這個道理。

而中午這個時間段,也正好是一天當中陰氣初生的時候,這時候的休息正好能讓我們虛浮在外的陽氣收一收,是最養陰,最補的,效果可比吃什麼滋補的東西都要好。

如果是不方便午睡的呢,至少要在這個時間段,給自己十五分鐘,靜下來閉目養神。停下手邊的所有事物,深深地呼氣吸氣,放鬆全身,這也是一個氣血回收的過程,對於恢復我們的精氣神也很有幫助。

注意,午睡的時間不能過長。如果午睡太久太沉,反而讓陽氣回收的太過,而不能升發。所以很多午睡多了的人,一下午都是昏昏沉沉,清醒不過來的,這樣也不是正確的養生方式。

「使志無怒」有火別憋著,有愛就要表達

使志勿怒,是特別抽象的一個概念,常言道:「憤傷人,怒傷己」,憤是爆發,怒是壓抑,通俗理解,就是別一天天的壓抑自己,憋著火。夏天本來就屬火,為心經當令的季節,憋著火不發,導致的結果就是容易生乳腺疾病(在心胸附近)和瘡瘍(心火過旺的病)。

如何做到「使志無怒」呢?《黃帝內經》里其實已經提到了:「若所愛在外」。

將自己的情緒,從內在自我轉移到外界上去,去體會外界世界的美好,不管是愛的人,或是愛的事,都盡情的去表達,不要壓抑。可以擁抱自然,學習畫畫,賞花,看書…去做一些偏向於文靜的,自己感興趣的事,放大自己的眼界,當外面的世界大了,自我狹隘感就小了,自然的,自我糾結的情緒也會變得不那麼重要。

當自我憤怒消失了,寧靜淡泊的心性也就自然養成了。這便是夏季最好的情緒狀態,不怒不躁,心靜自然涼,空調也省了。

最後,對於夏季心火特別旺,煩躁易怒,晚上失眠、多夢,口舌生瘡的朋友,這裡推薦一個小小的食療方。

蓮子養心粥

用蓮子3克,百合1克,紅棗3顆(切開),龍眼肉6顆,大米適量煮粥,大火煮開後燉一小時就差不多了。

方解:大棗補血養心健脾,切開效果最好。蓮子放幾顆不取芯的,可清心火,安神。龍眼肉補心脾,有養血安神的功效。百合入心肺,有清心安神的功效。以上煮粥,對於夏季養心,會有很好的輔助效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KNWRg3IBfGB4SiUwFTF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