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譜藍君 譜藍保
每次譜藍君建議選擇最長繳費期的時候,許多朋友都會很吃驚:
「30年繳費期?!太長了吧!」
「而且我算了一下,繳費期越長,交上去的總額就越大,很不划算啊!」
如果你也是這麼想的,那麼今天的文章你要認真好好看看了。繳費期沒選對,可能會損失一大筆錢哦!
主要內容如下:
- 為什麼繳費期越長越好?
- 什麼時候不選最長繳費期?
1
為什麼繳費期越長越好?
每款產品的繳費年限都不同,很多線下保險產品只限定19或者20年交;
線上產品的選擇豐富些,一般有躉交、5年、10年、15年、20年、30年交。
那麼為什麼譜藍君建議大家儘量選最長繳費期呢?
1、貨幣有時間價值
繳費期越長,每年平攤下來的保費壓力就會小一點,雖然交上去的總金額會更多一些,但其實貨幣是有時間價值的,最直接的表現就是通貨膨脹,現在交的5千元年費,和30年後交的5千元年費,肯定是不一樣的分量;
我們繳費的時間拖得越長,能夠享受的通脹紅利更多,交給保險公司的錢實際上是價值更少的。
再者,每年節省下來的保費,也可以被我們充分利用起來。
拿芯愛重疾險來舉例。
假設被保人是30歲男性,買50萬保額,保終身。
如果我們選擇30年繳費期的話,每年我們就可以少交1350元,但是保費總額多了27000元。
每年省下來的這1350元,即使我們拿去投最簡單、穩妥的貨幣基金,平均年化收益率3%,複利滾存30年後,可以得到64226元,完全可以彌補比20年繳多出來的27000元的總保費差,還多出37226元!
2、保費豁免的幾率更大
現在很多重疾險都有保費豁免的功能了:繳費期內如果出險且符合條款,可以申請豁免剩餘未交保費,保費不用再交了,但保單仍然有效保障我們!
選擇較長的繳費期,意味著豁免的幾率更大。
如果選擇20年繳費期,剛好保障期前20年都相安無事,到第21年出險,已經無法享受保費豁免了;
如果選擇了交30年的,就可以豁免接下來10年的保費,並繼續享有保障!
保費豁免能為我們省多少?
繼續拿芯愛舉例:還是這個30歲的男性,買50萬保額,保終身。假設在第10年出險。
繳費期為20年的,出險時已經交了6.75萬元,豁免剩下的另一半保費6.75萬元;
繳費期為30年的,第十年出險,可豁免接下來20年的保費10.8萬元!也就是說,這個人僅支付54000元就買了一份50萬保額的重疾險,槓桿作用更大化了。
3、降低每年的保費壓力,省下來的錢去加保或投資
選擇更長的繳費期限,還有一個作用就是平攤每年間的保費壓力。
如果年繳保費壓力大,有可能交不上保費,導致保單進入中止期,甚至是終止,保單失效,之前的保費也收不回來了;
即便選擇減額繳清,也會有一定的虧損。
而選擇更長的繳費期,每年節省下來的保費,可以選擇加保,讓保障更充分;也可以把這些錢拿去投資理財,保值增值。
2
什麼時候不選最長繳費期?
當然,有些情況,就不太適合選最長繳費期了。比如:
1、未來收入不穩定
比如40歲以上的中年/中老年,因為離退休年齡比較近了,一旦退休,收入來源會比較單薄,甚至沒有了收入,彼時可能會無法承擔每年的保費壓力。
所以建議繳費期儘量不要延長到收入中斷的人生階段。
一般來說,保險公司也會有這方面的限制,一般繳費期不會超過65歲。
2、沒有保費壓力,沒有豁免紅利
一般這種情況會出現在父母為孩子投保的時候。
因為孩子年齡小,即使給ta買一份終身的重疾險,每年的保費也就小几千,最多五六千,對於我們來說保費壓力還是很小的。
而且有些少兒險產品是沒有「投保人豁免」可選的,如果繳費期太長,萬一期間投保人發生了事故,孩子的保障可能會受影響。
所以如果保費壓力不大,又沒有投保人豁免的話,可以考慮早繳完早省心。
(關於投保人豁免,想要了解更多,可以點擊
《幫家人投保嗎?用對這個技巧,你就賺多一份保障》)
3
總結
一般情況下,譜藍君都是建議繳費期越長越好。不僅豁免保費的幾率更大,而且可以充分利用貨幣的時間價值,把每年省下來的保費進行加保或投資增值。
怎麼樣?是不是和你當初的想法很不一樣?
另外告訴大家一個行業小秘密,保險的分銷成本都是以首年保費作為基準的,20年期繳以上的,都是一樣的分銷比例;
所以,20年和30年繳的分銷提成比例是一樣的,但30年繳,每年的保費更低,拿到手的佣金或提成當然就越少了。
因此,如果你遇到的機構或理財師,建議你選擇最長的繳費期,意味著ta願意少賺點錢,減輕你的公款壓力,妥妥的良心機構!
這只是投保上的一個小技巧啦,大家以後也可以用來作為挑選機構的鍊金石之一哦~
這也是為什麼譜藍君一直提倡大家投保前要多學習正確的保險知識,並不是為了成為專業的保險代理人,而是關於我們自己的切身利益,知其所以然,以後才不致於掉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