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長是發育的前提,發育寓於生長之中。」
生長發育從醫學上來講是從受精卵開始身體形狀和功能完全發育成熟的連續過程,它貫穿胎兒期、兒童期、青春期甚至成年,例如:身體長高變壯,智力變高、變聰明,都是一步一步來的,生長到一定程度便開始發育了。就像蘋果如果說從綠變紅,從小到大是生長,那麼從酸到甜就是發育。本文將教你正常的生長發育規律。
那麼人是怎麼長高的呢?
肌肉、骨骼等共同生長的表現,其中以骨骼的生長最為關鍵。
一、那麼生長發育有哪些規律呢?
1、通常遺傳因素占70%,環境和營養因素占30%。
所以各位家長不要覺得父母都矮,孩子一定矮,只要後天營養、睡眠和運動配合好也是有希望長高的。
2、生長發育的共同性和個體性
例如:孩子們都會在青春期前猛躥個子,但是終身高卻不相同,這也是孩子們一起長個子,卻有的高有的矮的原因。
3、生長發育的程序性和時間性
身體生長:「頭尾發育規律和向心率」,比如:小的時候先長頭、腳,後長中間;
動作發育:「嬰兒動作發育」「氣管功能的發育」,比如:先從粗大的動作,後到精細的小動作等。
4、生長發育包括生理和心理兩個密切相連的方面
不只是要關注孩子的身體生長,更重要的是孩子的心理問題,不管孩子的身高如何,一定要讓孩子的心裡壓力不要太大,要多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5、生長發育的自然性和社會性
如:城市裡的孩子會比農村的孩子長得高,男孩子比女孩子長得高等。
6、生長發育的連續性
孩子在生長過程中會有兩個生長高峰,嬰兒期會有一個,青春期前也會有一個,家長們需要關注。
7、生長發育的不平衡性
在孩子生長發育的過程中,神經系統最先發育,其次是淋巴系統,第三位是體格生長,發育最晚的是生殖系統。
提醒各位家長:在孩子生長發育的過程中有兩個「關鍵生長期」:腦組織的關鍵生長期 ——「胎兒期到出生後6個月」;骨骼的關鍵生長期——「青春期早期」。
二、那麼各年齡正常的生長速度是多少呢?
1、1歲以內增長25cm,身高達到75cm;
2、增長10-12cm,達87cm;
3、3歲到青春期前,每年4-7cm;
4、青春期前8-10cm。
各位家長可以在生長曲線圖上來描跡自己孩子的生長曲線,就可以通過孩子自己的生長曲線來判斷孩子的身高增長速度是否正常了。建議各位家長不要測身高測的太頻繁,3個月1次即可,要在「同一個時間、同一個身高尺、同樣的站立方法、同一個人測量」,這樣就能最大程度的避免測量誤差了。
A:身高測量:準確測量身高需要注意「四同」:
相同的測量尺、測量工具;
相同的時間,由於站立或坐起後,人的脊柱的椎間隙會受到壓縮,早晚身高會不同,相同的時間測量才有可比性;
相同的站立方法(要求脫鞋、腳跟、臀部、肩部和頭部全部靠牆,挺胸、收腹、腰部儘量挺直、兩眼平視,頭部不要過仰,否則測不到頭部的最高點);
同一測量者測者,不同的人,尺卡在頭部的鬆緊度會有差別。
如果在家測量,可在牆上貼一張紙,每次測量後在紙上畫一條線,不需要每測量出具體高度,只需要區分出與上一月的差距即可。
B:如何描跡生長曲線:
通常以3個月記錄一次,在相應的橫軸(年齡)、豎軸(身高/體重)交叉畫一個點,得到目前孩子身高/體重所處百分位。曲線圖的六條相對較粗的線,上面三條代表身高曲線圖,如果發現您孩子身高在最低線或最低線以下,說明孩子身高已經低於第三百分位,也就是通常我們說的矮小診斷標準。在多次記錄之後可連成曲線,這條就是您孩子的生長曲線,如果孩子的生長過程中沒有特殊情況,會一直沿著這樣的曲線來長個,直至父母的遺傳身高(即成年終身高)。
身高處於第10百分位以下,家長就應帶孩子去醫院內分泌科查找原因。如果您的孩子屬於以下情況:1、身高低於第3百分位數;2、骨齡小於實際年齡2歲以上;3、身高增長率在第25百分位以下者: < 2 歲兒童(< 7 cm/年)4歲半至青春期兒童(< 5 cm/年)青春期兒童(< 6 cm/年)時還要進行一些特殊項目的檢查。
如果您的孩子的生長速度明顯落下,請及時到門診來篩查原因,如果真的需要干預,那麼越早干預效果越好,成本越低。
最後,希望所有的孩子們都能健康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