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由於環境、生活方式和飲食結構的改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發現糖尿病、高血壓、血脂異常和肥胖等疾病常可合併出現,代謝綜合徵(MS)逐漸成為公眾健康的主要焦點。
代謝綜合徵是與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癌症和其他慢性疾病風險增加相關的一系列代謝風險因素的總稱,包括向心性肥胖、高血糖、高血壓、血脂異常和胰島素抵抗。有調查發現,代謝綜合徵能顯著增加心腦血管疾病意外事件的發生率,因而MS正嚴重威脅著人們的身體健康。
影響代謝綜合徵發生的因素有許多,如遺傳、年齡、性別、心理及人格因素,勞動強度等,而膳食結構不合理和不良的飲食行為習慣是MS高患病率的主要因素。
調查中發現,幾乎所有代謝綜合徵患者均有多食善飢、喜食肉食、油炸食品、甜食、零食、飲料及少動喜睡的習慣。一半以上的代謝綜合徵病人存在高熱量、高脂肪飲食。當多餘的熱量積聚、脂肪堆積與體內時,代謝綜合徵就隨著肥胖悄悄接近著您。
值得注意的是,MS不僅在成人期普遍出現,而且其異常多始於兒童青少年階段。換言之,肥胖不僅導致成人期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率、死亡率上升,在兒童青少年時期即可對健康構成威脅。
若對此時出現的症狀積極干預,加強對兒童生活的管理,如通過科學合理膳食結構和體力活動控制體重過度增長,將有效緩解血壓上升,提高胰島素敏感性,糾正血脂代謝紊亂,從而顯著降低成人期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
目前還沒有公認的治療代謝綜合徵方案,各健康組織的推薦方案均是從預防和治療各危險因素入手,包括膳食結構和體能活動在內的生活方式可能在MS的病因和預防中發揮重要作用。
科學合理的膳食結構包括:養成清淡、低脂、低糖,多維生素的飲食習慣。脂肪的攝入應該以植物性不飽和脂肪酸為主,如水果、蔬菜、核桃、燕麥等;提倡每日攝入全穀物和奶製品,每周攝入魚類、家禽和豆類;注意補充可溶性纖維及富含植物雌激素食物,如大豆、葛根等。
三餐應遵循控制總熱量、減少動物脂肪和食鹽的攝入,脂肪的攝入量應控制在攝入總熱量的30 %以下的飲食原則。
在調整膳食結構的同時,只有從兒童開始就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堅持體育鍛鍊,控制體重,培養健康的情緒,才能讓代謝綜合徵遠離你我,健康幸福常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