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繼承了超級帝國前蘇聯大部分軍事遺產的俄羅斯,其軍事底蘊還是相當雄厚的,即使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經濟嚴重下滑,近三十年來一直處於萎靡不振的狀態,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未來幾十年,俄羅斯在軍事方面的超然地位怕是仍舊沒幾個國家敢於挑戰,即使美國也不敢有絲毫小覷。
米-28系列的優異性能自不必多說,這是前蘇聯和俄羅斯綜合國力的象徵,不過,強盛不止於此,今天,小編再來為大家介紹俄羅斯另一爆款武裝直升機。
卡-52武裝直升機,外號"短吻鱷",這是北約送給他的名稱,單從稱呼上就可以看出這款直升機的實力有多強悍,也體現出北約國家對這款直升機的暗中忌憚之色。
該機研製於上世紀80年代,由前蘇聯大名鼎鼎的卡莫夫設計局設計,彼時,由前蘇聯另一家著名設計局——米里設計局設計的米-28也正處於研製當中,所以,卡-52也是兩家設計局競爭的結果。兩家同為前蘇聯最出名的飛機設計局,理所當然的會在飛機製造領域展開激烈競爭,其名下產品也是各有長短,各領風騷。
卡-52的前身是卡-50,也是米-28的第一代競爭對手,該機設計非常有特色,採用共軸雙旋翼設計,這是卡-50區別於其它機型最突出的地方。
關於共軸雙旋翼,軍迷小夥伴肯定都聽說過,但在軍事武器中不太常見,一般用在航空器上,蘇系和俄系飛機中比較常見,而卡莫夫設計局就是相關領域的佼佼者,可以說是其獨門絕活,該設計局出產的很多產品都採用這種設計,比如航母等大型軍艦上停放的卡-25、卡-27、卡-28等艦載直升機,由於出色的飛控性能被改裝成各種用途的機種,可以預警,可以反潛,也可以承擔海上救援任務。
這種技術在同一軸線上採用上下兩副旋翼,旋翼轉向相反,用來抵消單旋翼帶來的偏轉力,卡-50採用該技術後,也一度被西方盛傳為當今世界最先進武裝直升機。
話說回來,作為競爭對手,卡-50和米-28都拼盡全力希望能贏得軍方的認可,但可惜的是,卡-50由於駕駛布局等原因沒被軍方認可,而米-28的結局也沒好到哪裡去,它缺乏夜戰和複雜氣候條件下的作戰能力,不能滿足軍方需求,同樣的沒被軍方接受。
為此,兩家臥薪嘗膽,數年後又各自推出了最新的改進版本,卡-52和米-28H。為解決駕駛艙布局設計不足的問題,滿足軍方的需求,卡-52針對駕駛艙做了較大改進,機艙寬度做的更寬,並將卡-50傳統的串列座椅布局方式改為並列方式,這在當今的武直設計中算是標新立異。
與卡-50一樣,卡-52也採用火箭-降落傘救生座椅系統,由於卡-52有兩名飛行員,所以彈射系統的設計比卡-50要更複雜一些。
雖然成員增加了,但卡-52與卡-50相比整機重量並沒有多少變化,主要是因為卡-52機體大量採用復合材料,其重量約占整機重量的35%,此外,並列而坐的兩名駕駛員可以共用某些機艙儀表,減少電子系統的搭載量。
在武器系統方面,卡-52與卡-50沒有太大區別,同樣繼承了蘇系武器一項強悍的掛載能力,兩側短機翼共有四個掛載點,最多能掛載12枚"旋風-M"雷射制導超音速空對地飛彈,也可同時安裝四個B-8B20A火箭發射巢,每個發射巢可攜帶20枚火箭彈,共80枚,一個波次的打擊可瞬間將地面變火海。還可以最多攜帶16枚"針"式空對空飛彈,近距離打擊空中目標。
如此強大的火力足可跟米-28NM相媲美,即使硬扛阿帕奇也沒有絲毫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