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20億元支持,創下兩個第一!太重集團八年多來首次債券融資落地

2023-12-08     紅刊財經

原標題:獲20億元支持,創下兩個第一!太重集團八年多來首次債券融資落地

時隔八年多,太重集團首次於債券市場完成一輪融資,金額高達20億元,而且是有著「硬科技」象徵的科創債。

太重集團此次成功發債,是市場對其脫困求生成果的認可,亦包含對其業務轉型升級後「新面貌」的期許。這筆融資不僅為太重集團發展注入動能,同時,也推動了山西省產業轉型發展。

當然,背後難度也可想而知,此次債券發行背後凝聚了太重集團、承銷商中德證券,以及上交所等多方的努力和智慧。

01、創下兩個第一

12月5日,太原重型機械集團有限公司2023年面向專業投資者非公開發行科技創新可續期公司債券(第一期)發行完成。上述債券發行規模為20億元,債券期限為2+N年期,票面利率5.80%,中德證券作為獨家主承銷商。

據了解,這是山西省首單機械行業科技創新可續期公司債券,也是2023年以來山西省發行規模最大的可續期公司債券。

有了這20億資金的支持,太重集團的財務結構將得到優化,可有效降低公司資產負債率,提高公司短期償債能力。假設本期債券全部發行完成且募集資金20億元用於償還到期債務,在不考慮融資相關費用等情況下,公司合併財務報表的資產負債率與發行前相比將下降近3個百分點。

此外,太重集團本期通過發行公司債券,可以適當利用財務槓桿,拓寬公司融資渠道,為公司快速發展增加新的資金來源,進一步提高公司的綜合競爭能力,更好地實現公司業務加快發展的目標。

本次成功發債,除了上述對太重集團日常經營的直觀影響,其背後深意更為值得推敲。

在晉融社看來,此次太重集團發債工作除了創下兩個省內第一,還有兩大看點。第一大看點的關鍵詞是「科技創新」,第二個則是「可續期」。

02、市場給予的信心和認可

太重集團是山西省屬大型裝備製造企業,主要從事重型機械製造業務,生產的主要產品包括軋鍛設備、起重機設備、挖掘焦化設備、火車輪軸及輪對等。作為國內重型機械領域龍頭企業之一,其已經有70餘年歷史,曾研製出我國第一台大型電動橋式起重機、第一台割煤機等。

而「科技創新債」則要求企業具有「硬科技」屬性,這似乎與這位「老大哥」留給市場的刻板印象並不相符。

去年5月20日,證監會官網發布消息稱,為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推進關鍵領域核心技術攻關,證監會指導滬深交易所在前期試點基礎上正式推出科技創新公司債券,進一步增強資本市場對科技創新企業的融資服務能力。

同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制定並發布了《上海證券交易所公司債券發行上市審核規則適用指引第4號——科技創新公司債券》(簡稱《指引》),標誌著科技創新公司債券品種正式落地。文件明確,科創債支持科創企業類、科創升級類、科創投資類和科創孵化類四類發行人。

事實上,太重集團這些年一直在「悄悄」努力,早已具有顯著的科技創新屬性。

(截圖來源:太重集團官網)

從具體業務端來看,太重集團高端製造產品涉及多個科技創新領域,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2018) 》,公司主要產品的所屬行業為「2高端裝備製造產業」 項。

其早在2008年就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部、國務院國資委及中華全國總工會認定的「創新型企業」,去年被列為山西省高端裝備製造產業鏈及風電裝備產業鏈「雙鏈主企業」,子公司太重軌道交通設備為國務院國資委2022年公布的「科改示範企業」。近年來,太重集團研發投入年平均增長率超過30%,研發投入強度超過行業「發展線」水平,2020年、2021年、2022年分別投入6.15億元、8.06億元、11.80億元,2023年度計劃投入15.00億元。

截至目前,太重集團形成核心技術和主營業務收入的發明專利(含國防專利)累計授權1000餘項等,累計創造了500餘項中國和世界第一,擁有礦山採掘裝備及智能製造國家重點實驗室及國家認證的企業技術中心,形成了機械、電氣、液壓、傳動為一體的技術研發體系。

(截圖來源:太重集團官網)

太重集團早已煥「新顏」。本次科技創新債的成功發行,一方面是認購者對太重「新顏」的認可,另一方面也讓市場上更多機構重新認識了這家老牌重工企業。

03、市場形象的恢復與重塑

據晉融社了解,太重集團上次發債融資要追溯到2015年,至此次已經八年有餘。

而本次發行的債券為「可續期公司債」,其是一種可以延期償付本金及利息的債券,在基礎期限到期時,發行人可以選擇繼續延長相應的債券期限。較其他債券來說,可續期公司債對發債主體要求較高,而且屬於權益類產品,投資者範圍較小,發行難度非常大。

那麼,太重集團為何得以成功發行山西省年內發行規模最大的可續期公司債券?

2020年,山西省委省政府敲定太重集團開啟「大破大立」的改革脫困之路,從集團領導層的「大換血」到啟動上市平台太原重工定增、剝離不良資產,集團整體退城搬遷等等,大招頻出。同時,省政府以及省國運公司對太重集團給予了較高關注和支持,充實了太重集團的實力。

《募集說明書》顯示,2021年度、2022年度和2023年1-6月,太重集團的營業總收入分別為150.63億元、165.17億元和75.22億元;營業毛利潤分別為31.94億元、33億元和12.64億元。

各方努力和支持下,太重集團發展已然走上正軌。

04、金融市場賦能產業轉型

事實上,拋開太重集團個例來談,產業企業在債券市場融資一直以來就是一個比較困難的工作。

相較於上市公司,很多非上市產業企業的信息透明度較低,這給投資端了解企業造成很大不便,信息的不對等讓非上市產業企業這類融資主體難以取得市場信任和投資熱情。

為此,上交所致力於發揮市場組織功能,創設「交易所搭台,市場主體唱戲」的全新服務模式。在本次發債過程中,積極協調各方力量,促進投融資對接,引導債券發行人提升信息披露質量。

作為獨家主承銷商,中德證券一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幫助太重集團做好信披工作,「這麼多年首次發債,沒有存續債券,市場都不太了解企業的情況,所以進行了多輪投資者溝通,就投資者提出的每個問題,和企業一起給予充分的解答。」中德證券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另一方面,中德證券協助發債主體選擇了一個比較好的窗口期,加速了債券發行工作的落地。

多方努力和配合,才有太重集團此次「高調」亮相債券市場,這也正好向市場重新傳遞太重「高端裝備製造企業」這張山西「名片」,推動其從「製造」向「智造」的轉變,幫助其更好地在推動山西省產業轉型發展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今年以來,山西省多家大型國企成功發行科創債。

今年7月,山西焦煤集團成功發行了25億元科技創新可交換公司債券,為煤炭行業首單科技創新可交換債券;11月23日,晉能控股裝備製造集團成功發行15億元科技創新可續期公司債券;12月,潞安化工集團成功發行40億元科技創新可交換公司債,是全國地方國企、全煤炭行業和山西省金額最大的可交換公司債券,創科技創新公司債券最低利率……

金融市場日益成為山西企業「煥新顏」重要動力,賦能山西省高質量轉型。

來源:晉融社

免責聲明:本文為轉載內容,不代表本刊立場,亦不構成投資建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8ca787fc702bf0a1eca2249f106f0e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