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 | 不只是科技發展,可穿戴設備還帶來了新的生命狀態

2023-10-07     社會科學報

原標題:數字化 | 不只是科技發展,可穿戴設備還帶來了新的生命狀態

數字化 | 不只是科技發展,可穿戴設備還帶來了新的生命狀態

發表於上海

▋數字化

可穿戴設備可以引發數字醫療和數字健康的革命,讓個體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生命狀態。

原文:可穿戴設備帶來新的生命狀態

作者 | 中國科協-復旦大學科技倫理與人類未來研究院教授 楊慶峰

圖片 |網絡

數字化發展是智能時代一個城市乃至國家發展面臨的重要機遇和挑戰,可以實現數字惠民,也是實現人民美好生活的技術保障。就人民生命質量而言,將可穿戴設備納入數字惠民服務體系,可以使人們掌握和監測自身健康狀況,充分發揮可穿戴設備效能,是提升人民生命質量,賦能健康中國建設,從而實現美好生活的一條有效途徑。

可穿戴設備作為健康標配可助力美好生活

2023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提出「建設數字中國是數字時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引擎」。這份文件給各個地方的數字化轉型、數字化改革注入了新的動力和信心。從數字健康來看,服務資源加速擴容下沉,地市級、縣級遠程醫療服務實現全覆蓋,5595家二級以上醫院可以提供線上服務。然而,數字化不止是硬體和線上平台建設,還可以充分發揮可穿戴設備的效能,更好地推進數字中國和健康中國建設。

根據可穿戴設備與人類的關係,可以把設備與人的關係劃分為六類:穿、戴、墊、掛、貼和裝。「穿」主要泛指私人訂製的外骨骼設備;「戴」如同戴眼鏡一樣,這種設備可以戴在頭上,如VR設備;「墊」即把設備墊在鞋裡面,比如智能鞋墊;掛是指把設備掛在脖子上,如Vicon Revue;「貼」是指把可穿戴設備像貼紙一樣貼在身體上,如醫療用途的生物粘附超聲 (BAUS)貼片;「裝」如同給身體裝上新的肢體一樣,這類設備多表現為多餘的肢體,如第六指。它們與人類自身的關係可以利用具身性理論給予分析。從本質上看,上述六類可穿戴設備可以劃分為服務人類生活與增強人類生活感受兩種類型。

從場景看,上述智能可穿戴設備通過整合手機App可以根據不同場景採集人體汗液、步態、聲音等數據並進行分析。在健康狀態下,人們利用可穿戴設備對自己的運動狀態、日常生活進行分享。跑步者會把自己的跑步路線和距離進行分享,旅遊者會分享自己的各種照片;在疾病狀態下,醫生利用可穿戴設備監控病人的情況,如用智能鞋墊可以監測老年人的步態數據,智能貼可以監測嬰幼兒的健康狀況;病人對自己治療的進展進行分享,展示自己與疾病做鬥爭的精神狀態。可穿戴設備還可以增強生活感受。裝在身上的第六指主要是增強運動能力,能夠使得用戶完成五指無法勝任的工作,戴在頭上的頭部顯示設備可以形成增強沉浸體驗,進入全新的元宇宙世界。

從健康角度看,要把智能可穿戴設備看作數字健康和醫療的標準配置,它能夠提升和改善生活質量,能夠確立起分享美德,增強和改善分享者朋友圈的狀態和行為。但是遺憾的是,「作為健康標配的可穿戴設備」觀念並沒有被醫生和病人意識到。如果充分發揮這一設備引發的主動健康干預的潛能,就有可能實現真正的技術向善,也只有在這個基礎上,數字健康與醫療的內涵才更為充實。

另外,還需要關注可穿戴設備的倫理價值。首先,可穿戴設備表現為一種向善品質,因為它能夠提升和改善生命質量。這類設備能夠實時檢測和記錄病人健康狀況,經過積累就會形成一些歷史數據。如此,醫院就可以根據穿戴設備提供的監測數據掌握病人的健康狀況情況,並開展科學研究,如蘋果公司的ResearchKit,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數字健康和數字醫療創新項目。其次,可穿戴設備逐漸確立了分享美德。對數位技術的分享美德的分析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分享之物、分享主體以及分享數據與分享之物的關聯。從分享數據和分享之物的關係來看,分享之物所對應的分享狀態存在著多種可能性。如果是從一種健康向上的方式出發,讓這種分享產生傳染性效果,從而產生一種同樣的積極效果,那麼這種分享活動無疑是「值得讚賞的」。但數字時代分享作為一種美德有其局限。分享的限制表現為丟失了生活的整體性,而僅僅將身體運動的機械數字給予了保留。我們的生活是整體性的。以跑步為例,一個人在公園裡跑步,清新的空氣充盈著他的肺,使其身體、血管得到擴展鍛鍊,精神狀態有了很好的改變。分享跑步結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展現跑步本身的狀態,但是分享之物僅僅是跑步表征物,即身體運動的數量,所分享的數據並不能展現生活整體,運動和人、運動和環境、人和環境之間的關聯被丟失,而這對生命狀態來說恰恰才是根本的東西,而不是腳邁動多少步數。

以可穿戴設備賦能人民健康

根據《2023全球工業智能可穿戴設備市場研究報告》,2027年智能可穿戴設備產值可達到140.25億美元。2022年,中國可穿戴設備產業規模已達903.0億元,增速達到15.9%,超過全球產業規模增速(《2022—2023年中國可穿戴設備產業發展研究年度報告》)。未來,在法律、支持政策與技術發展的驅動下,我們完全可以做到藉助智能可穿戴設備了解自身生命狀態,豐富數字醫療內涵,最終實現數字惠民。

通過可穿戴設備讓個體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生命狀態。在原始社會下,自然為我們提供了生命節奏。人們按照自然界的運行規律進行生活。農耕社會中日升而做、日落而息是主要的生活節奏;現代社會中,基於自然狀態的生命節奏為現代技術打破,新的生命節奏被塑造出來。然而,在塑造新的生命節奏的同時舊有的生命意義也被質疑。可穿戴設備能夠讓個體在全面意義上了解到自身的生命狀態,從而進行調整和安排活動。比如可以通過華為運動的數據監控自身的血壓和血糖指標,從而調整生活節奏。

通過可穿戴設備豐富數字醫療內涵。可穿戴設備可以引發數字醫療和數字健康的革命,而指向生命質量的提升對於健康中國建設來說具有重要意義,是其落實中需要的合適抓手之一。比如,可以通過智能鞋墊來檢測老年人的步態和身體數據,避免危險的情況發生;通過智能貼來監測嬰幼兒的身體數據,使得護理人員、父母能夠及時掌握孩子的發育狀態。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可以通過智慧型手機來分享自身的運動數據,從而引發更廣的運動熱情。

當然,需要正確認識到可穿戴設備可能引發的倫理風險和局限。可穿戴設備會產生諸如智能鴻溝、壓制自主性、隱私安全等問題。可喜的是,隨著中國數據安全法、各類信息保護等法規的出台,人們的安全與科技倫理意識有了明顯改善。我們相信,隨著科技倫理意識的增強、科技倫理相關法律法規配套逐步完善,這些問題會被逐漸克服。

提升生命質量,促進健康中國數字化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如果對這一觀念作出進一步的詮釋,「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意味著提升人民生命質量具有優先地位,提升生命質量意味著生命數量的增加與生命質量的提升。

生命狀態可以劃分為疾病狀態、健康狀態和增強狀態。從生命三態劃分來看,生命質量的提升就有了不同的內涵規定。從疾病狀態看,提升生命質量主要是提升和改善病患的生活質量和生存質量,使其獲得一種穩定的狀態;從健康狀態看,提升生命質量主要涉及健康人的生命質量本身,比如普通人壽命的延長和衰老速度的減慢、兒童良好學習能力的提升。這兩種狀態我們很容易理解,但是對於增強狀態下的生命質量提升缺乏足夠的理解。

一般說來,增強狀態下提升生命質量主要是指延長生命數量以及提高各類認知能力和道德決策能力。增強本身包括兩種方式,其一是藉助各種技術方式實現的增強狀態,各種新興技術如神經技術、智能技術和醫藥技術。藉助DBS、腦機接口、TMS等技術可以治療諸如抑鬱、癱瘓等疾病,使得病人恢復和保持日常生活的功能。藉助各類智能可穿戴設備、GPT技術可以使得一般人的生活得到以極大改善。藉助延緩衰老的技術和藥物可以延長生命數量;藉助聰明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各種認知能力和道德決策能力。其二是藉助各種自然方式實現的增強狀態,科學運動、健康飲食以及充足睡眠等方式可以有效保障日常生活質量。

藉助智能可穿戴技術可以增強推理能力,可以掌控自身生命健康的狀態,可以擴展數字惠民和信息便民服務體系,其本質在於通過技術方式從而使得人類獲得增強狀態,其結果是可以明顯促進健康中國的數字化的進程。

[本文為科技創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慧」重大項目(2022ZD0160103)階段性成果]

文章為社會科學報「思想工坊」融媒體原創出品,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871第6版,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本期責編:宋獻琪

拓展閱讀

數位技術得以讓文化遺產「永生」 | 社會科學報

對策 | 數字賦能教育,留守兒童社會化發展的新動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88b327e347d87f764086ccb4d7ab07f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