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大漢奸」的書法,讓專家連連叫好,「滿大街」都能見到

2023-11-27     書法網

原標題:這位「大漢奸」的書法,讓專家連連叫好,「滿大街」都能見到

這位「大漢奸」的書法,讓專家連連叫好,「滿大街」都能見到

在明、清時期,書法風氣發生轉變,與早期魏晉、唐宋的典雅秀美有所區別,崇尚蘊含金石之氣的碑學,和狂肆怪異的「創造性」草書,例如鄭板橋、徐渭、金農、劉墉、鄧石如等,或弘揚個性的草書,或延續篆隸的古拙雄壯之氣,行書出彩之輩鳳毛麟角。

同時在這種風氣的影響下,金石學者日益增多,近代行書逐漸呈現式微狀態,當時著名的「四大書法家」中,譚延闓擅長楷書,胡漢民致力於隸書,吳稚暉主攻篆書,于右任則以草書出彩。

那麼近代真的沒有行書大家嗎?其實真有一位,其字飛動雄健,放博大氣,用筆不拘小節,富有大將氣度,諸多名家都曾向他求字,但由於人品與聲名,狼藉不堪,被世人從書壇除名,此人就是「大漢奸」鄭孝胥

鄭孝胥天資卓越、飽讀詩書,光緒八年(1882)參加鄉試考中解元,後來成為李鴻章的幕僚,還曾擔任溥儀的書法老師,在書法上主要以帖學為宗,曾臨摹歐陽旭、顏真卿、柳公權等名家法帖,當然在金石風氣盛行的影響下,在碑學上也有所研究。

曾在《日記》中寫道:「是日請叔祖書聯一紙,余自集《禮器碑》『獨見天意』」,對於泰山刻石、大篆、石鼓文均有涉獵,欣賞碑學峻拔雄壯、方折肅穆的氣勢,於是將碑學與帖學融合,其字豐勁爽利,墨色濃郁渾厚,但不笨拙。

行筆時筆鋒翻轉率性而自如,筆勢十分靈巧,盡顯波磔舒展,點畫姿態險峭,清勁有力,帶有銳利張揚勢態,章法布局上錯落穿插,營造出強烈動勢和活力四射的魅力。

而且鄭孝胥沒有受到「館閣體」過多的侵擾,即便他曾任職內閣中書,還參加過科考,但在「顏體」跟「帖學」峻拔渾樸的影響下,不喜死板流美的「館閣體」,和研媚流逸的趙、董書法。

正因鄭孝胥的鮮明風格,和晚年比肩秦漢的實力,在書壇備受歡迎,據說他一年光賣字就能掙2萬金,康有為、吳昌碩等名人,也向他求字,甚至滿大街隨處可見的「交通銀行」四個大字,都是花了4000塊大洋,請求他題寫的

當代也有不少專家學者,對其字連連叫好,例如沙孟海曾在《近三百年的書學》中說「可以矯正趙之謙的飄泛,陶浚宣的板滯和李瑞清的顫筆的弊端的,只有鄭孝胥了。他的作品,有精悍之色,又松秀之趣,活象他的詩,於沖夷之中,帶有激宕之氣。」

這一項項的卓越成就,按道理來說在書壇中,完全能成為「佼佼者」,就算入選「20世紀十大書法家」也不成問題,可惜在大清覆滅後,他念及清朝舊臣李鴻章的恩情,不願從舊時代中走出,開始幫助溥儀。

在偽滿洲擔任高管,一心想著為溥儀建設功業,失去了傲骨跟清名,被後人罵作「大漢奸」,將這一手好牌打的稀碎,最終在長春病逝,因此歷史上對於鄭孝胥的評價一直存在爭議與「兩面性」。

您對鄭孝胥的書法有何見解,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84e1796d896e517e8c827855a106bcf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