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少帥」最大膽的一次投資,省了14億

2023-12-28     市界

原標題:美的「少帥」最大膽的一次投資,省了14億

僅僅時隔一個半月,中國家居業規模最大的102.99億元轉讓案,就一下子縮水了14.19億元。

12月25日晚間,顧家家居公告表示,盈峰睿和投資將以88.8億元的交易總價款,受讓顧家家居2.41億股份,占顧家家居總股本的29.42%。而盈峰睿和投資的實控人——盈峰集團董事長何劍鋒,是美的集團創始人何享健唯一的兒子。

如交易成功,何劍鋒可通過盈峰睿和投資,間接持有顧家家居25.92%的股權,成為顧家家居新的實際控制人,原有的管理層顧氏家族(顧江生、顧玉華、王火仙)總持股比例將降低至15.63%。

不過,相比此前的102.99億元交易總價,這次的交易價格縮水了13%,何劍鋒的出價打了八六折,摺合每股價格從此前的42.5846元/股調整為36.7187元/股。同樣,在付款比例方面, 原本盈峰睿和投資打算分兩期支付的收購款,首付比例也從90%降低到了85.59%。

11月中旬,何劍鋒對顧家家居控制權的收購,還以42.5846元/股的價格被外界視為慷慨,較上一交易日36.78元/股的收盤價,高出了15.77%。如今,短短一個半月,交易額驟降14億,令人意外。

而對於後續的交易,何劍鋒也在公告中表露出了更多謹慎。公告顯示,在二期支付「關卡」中,如果轉讓方顧家家居違反協議並且對受讓方盈峰睿和投資造成經濟損失,轉讓方需要進行賠償,受讓方有權扣除賠償後將餘額支付給轉讓方,視為受讓方已履行二期款支付義務。

如今,算上盈峰集團原有業務,此次成功拿下顧家家居後,何劍鋒將坐擁總市值超500億元的產業投資帝國。但想要讓顧家家居擺脫當下業務困境,吃上家居行業未來的發展紅利,何劍鋒要做的還有很多。

顧江生或留任董事長

在顧家家居或改姓「何」後,市場也普遍關注公司管理層的去留。一直以來, 顧家家居與美的集團管理層頗有淵源。顧家家居現任總裁李東來曾任美的電器副總裁,顧家家居副總裁李雲海、歐亞非、廖強也均有在美的集團工作的經歷。

而在控制權轉讓後,顧家家居的管理層結構也將面臨調整。按照最新交易公告,公司董事會成員由5名增加至9名,其中盈峰睿和投資有權提名5名董事,包括3名非獨立董事候選人及2名獨立董事。

這意味著,顧家方面還保有另外4名董事會成員的提名權。公告透露,盈峰睿和投資擬在交割日後推薦顧江生為新一屆董事會的董事長,顧家家居總經理繼續由李東來擔任。

作為顧家家居的創始人,顧江生執掌公司20年間,不斷推動顧家家居做大做強。2016年,他曾表示要挑戰行業龍頭宜家集團,當年完成A股上市;2018年,顧江生又喊出「2018年做到百億,2028年做到千億」的銷售目標。

為此,顧家家居在收併購市場一路高歌猛進,先後進行了幾十起商業併購。其中僅2018年便進行了對圖納茲貿易、RolfBenz等公司約10起的收併購,耗資逾30億元。

從目前來看, 顧江生一路打拚下來的產業,整體業績尚可。自2016年上市後,顧家家居除2020年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27.19%,其餘年份均實現了增長。目前,顧家家居市值302億元,2022年營收約180億元。

時至如今,顧家家居距離A股成功上市剛滿7年,但顧江生卻交出了實控權,背後的壓力正是出於家居行業面臨的疲軟困境和公司自身的經營難題。

房地產大勢仍處於調整階段時,受地產周期深度影響的顧家家居,前景難言樂觀。在財報表現上,顧家家居今年前三季度業績增速,在歷年三季報中創下了上市以來新低。其2016年前三季度至2023年前三季度的凈利潤增速分別為,21.82%、47.75%、26.70%、16.75%、10.10%、22.58%、13.35%和6.98%。

與此同時,高負債問題也成為顧家家居避不開的難題。截至今年上半年,顧家家居的短期借款約為24億元,同比增長了61.69%,今年前三個季度的短期借款,則繼續增長至約31億元。

對於顧江生來說,提前割肉斷臂之舉,也是為了在下坡路上急剎車,以免企業滑向深淵。在行業充滿諸多不確定性的當下,若此次與盈峰集團的股權交易順利完成,顧江生將獲得88億元資金,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事實上,自宣布收購案的最近一個月多以來,顧家家居的公司股價面臨持續下滑。截至12月27日收盤,顧家家居股價為33.93元,市值為278.87億元。而交易達成之初,顧家家居股價約39.4元,市值約324億元。

能否讓顧家家居新生?

壓力給到了美的「太子」何劍峰。

盈峰入主之後,美的「太子」會給顧家家居帶來怎樣的變化,十分充滿想像。房地產高速發展的大勢已去,家居行業存量競爭不可避免,顧家家居會是一個「香餑餑」,還是「燙手山芋」,考驗著何劍鋒的戰略統籌能力。

相比「顧氏」,「何氏」顯然是一個實力更雄厚的家族,不僅有何享健的美的集團作後盾,還有何劍峰親自打拚下來的投資版圖,過往這些年,何劍鋒在資本市場中也有過不俗的投資成績 。

在產業投資領域,何劍鋒是出了名的低調。早在近30年前,何劍峰就離開美的另立門戶,創下了自己的家業——盈峰集團。目前,盈峰集團持有兩家上市公司——從事環衛設備的盈峰環境,和影視公司領域的百納千成。

何劍峰還廣泛布局金融類資產,目前,盈峰股權投資基金管理超16隻基金,知名投資案例有商湯科技、雲鯨智能、瑞為技術、酷哇機器人等。

公告顯示,盈峰集團目前總資產高達576億元,凈資產接近200億元,據媒體不完全統計,其對外投資多達54家公司。不過,相比以往的數次投資,這次震驚業內的家居收購案,可謂創下了何劍鋒投資額度的最高紀錄,成為他最大膽的一次投資。

然而,想要在短時間內就拿出88億現金收購,這對於盈峰集團而言壓力不算小。截至今年年中,盈峰集團的貨幣資金為64.54億元,但其短期借款卻高達118.55億元。另據媒體不完全統計,2018年至今,盈峰集團合計實現的歸母凈利潤只有7.88億元,一下子拿出88億現金較為困難。

從產業結合角度來看,盈峰涉及到的版圖十分龐雜,囊括了影視、環保、科技、新材料、金融牌照甚至母嬰、兒童服裝、拍賣等領域。而家居市場,則是盈峰業務中的新版圖。

相比之下,家電企業美的反倒在產業結合上,離顧家家居最為接近。今年以來,「家居家電一體化」的趨勢亦逐步明顯,家電巨頭都致力於從傳統電器銷售商向智能家居服務商轉型。

而對於何劍鋒來說,如何發揮產業資源,提升顧家家居的想像力,是他面臨的考驗。未來,美的「太子」是否會藉此讓顧家家居進入美的「朋友圈」,將是一大看點。

作者 | 李 逗

編輯 | 孫春芳

運營 | 劉 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8112f6afeb9b734f51d6eca50b7d8de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