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書法史上「最大的罪人」,大力提倡「印刷體」,卻被清朝推崇

2023-05-14     書法網

原標題:他是書法史上「最大的罪人」,大力提倡「印刷體」,卻被清朝推崇

他是書法史上「最大的罪人」,大力提倡「印刷體」,卻被清朝推崇

如果只看標題,大家可以猜一猜本文的主角是誰,有人會說是「館閣體」第一人沈度,有人會猜是姜立綱,還有人一看「印刷體」三個字自動聯想到「二田」。不過,這些答案都不對。此人善書,但在書法界名氣並不大,就是這麼一個籍籍無名之人,卻被冠以書法史上「最大的罪人」稱號,此人就是曹振鏞。

曹振鏞

如果說「館閣體」發展到清朝已經出現板滯單調之象,曹振鏞提出的「方光烏」主張,無疑是「火上澆油」。葛虛存在《清代名人軼事》中寫道:「自曹振鏞在樞府,挑剔破體帖字,不問之工拙,但作字齊整無破體者,即置上第……海內承風……厭厭無生氣,皆曹振鏞所造成也。」

所謂「方光烏」,即要求所寫楷書方正、光潤、墨色烏黑,這與當下頗為流行的「印刷體」有異曲同工之處,這無疑把筆與心剝離,即使這只是對科舉應試字體提出的要求,也嚴重打擊了「書為心印」「心筆合一」的主張。

曹振鏞,字懌嘉,號儷笙、秀溪,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生於安徽歙縣。他家世顯赫,父親曹文埴曾擔任戶部尚書。曹振鏞自幼學習詩文書畫,26歲中進士,此後仕途順暢,一路做到軍機大臣、尚書房總師傅。曹振鏞作為道光帝的老師,為他立為太子、順利登基立下大功,最終卒諡文正,這也是文官最頂級的諡號了。

據實而論,曹振鏞當不起「文正」諡號,時人稱他「不文不正」,但因有道光這麼一位愛徒,他備受士大夫推崇,平時寫的詩文、書法被競相摹寫傳抄。曹振鏞書法是以顏真卿、柳公權起家的,進而精研「館閣體」,取趙子昂、沈度、文徵明、董其昌、劉墉等人筆法。

細觀曹振鏞作品,會發現與大字似康熙,小字似乾隆,這與當時上層盛行趙、董書風有關。曹振鏞的大字鋒芒內斂、中鋒行筆,一派雄渾中正之象,提按分明,結字寬綽,能看出顏風柳意,但少了幾分顏柳筆畫的精熟感。曹振鏞有句名言「多磕頭,少說話」,這種含蓄的性格也體現在他榜書筆畫的出筆與收筆中。

雖說曹振鏞主張「方光烏」,但從其小字行楷書中,也能看出筆法之豐富。曹振鏞的小字也能看出受《顏勤禮碑》《多寶塔碑》影響,點畫骨力豐沛,遒勁中又有幾分歐陽詢筆法之險絕和趙子昂之姿媚,深諳古法,但個人風格仍不夠強烈。

有學者統計曹家家藏古人書法,以及他為官以來,乾嘉道三位君主賞賜書畫,以明代書家最多,尤其是文徵明父子、唐寅、沈周等人作品。作為世家大族出身,曹振鏞當然明白魏晉唐宋元歷代名帖、名碑都應認真臨習,但他也明白書法風氣順應潮流的重要。不論其人還是其書,都深諳中庸之道,或許這也是他能「無災無難到三公」的原因吧。

大家對曹振鏞書法有何評價,歡迎評論區討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7c081caf0ad73fb00d76a71461bffb2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