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與刺 | 國有車企一把手們的氣運

2024-01-10     BusinessCars

原標題:繁花與刺 | 國有車企一把手們的氣運

2024年1月2日,元旦假期剛剛結束,全國總工會黨組書記、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的徐留平帶領送溫暖慰問團趕赴河南,來到中鐵工程裝備集團有限公司實地調研和慰問。「兩節」送溫暖是工會組織的一項傳統工作,在去到河南之前,徐留平已經走訪了全國多個地區。

剛剛履新不到一年,對於新的身份徐留平表現得已經十分熟練,只是望著中鐵工程裝備集團車間裡的超級盾構機,工業出身的徐書記或許依舊有著幾分熱忱在心。

一年前的這個時候,時任中國一汽黨委書記、董事長的徐留平正在為即將開始的紅旗品牌新能源汽車全球戰略發布會做準備。不出意外的話,這將是他作為集團董事長最後一次為一汽、為紅旗謀篇布局。

一個月後,徐留平將要履新中華全國總工會黨組書記,晉升正部級。客觀來說,除了當年苗圩短暫地就任湖北省委常委、武漢市委書記後履新工信部,徐留平大概是歷年多位車企集團一把手中走得最順的一位。

都說往往是事情改變人,人很少能改變事情,在時代洪流下,個人得失總是變得和氣運、時命緊密相連,我們很難說清,到底是誰的功勞到底是誰的責任。

在徐留平履新後一個月,東風汽車董事長竺延風在一則突然的公告中退休離開領導崗位。按照央企副部級幹部最多干到63歲的不成文規定,62歲的竺延風距離正式退休,理應還有一年時間。

2月26日-3月2日,東風公司第八次戰略研討會如期在襄陽舉行,但竺延風在2號的總結講話環節卻被臨時取消,知情人士透露,就在一天前,竺延風被緊急通知回北京開會。在離休公告之後,就再也沒有更多關於竺延風的消息了。

至此,60歲晉升正部級的徐留平與62歲離休的竺延風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時也,命也

事實上,竺延風的起點要比徐留平高出不少。1999年,當時年僅38歲的他便執掌了有著「共和國長子」之稱的一汽集團,也成為了一汽集團歷史上、中國大型國有企業中最年輕的掌舵人。

2007年,竺延風就任吉林省委常委、副省長並一路升至吉林省委副書記。直到2015年,一系列國有企業大型的人事換防中,竺延風在政企交流的大背景下,重新回到汽車行業,出任東風集團董事長。

在上世紀90年代竺延風在一汽大張旗鼓地改革,把一些產能低下的生產廠賣掉或者關掉,放棄了一汽過去縱向整合的策略,清理效率低下的零配件廠,同時積極在行業內併購重組。

併購了當時中國最大的經濟型轎車企業天津汽車,促成一汽與豐田的合資,並帶領一汽集團成為中國第一家年銷百萬級車企。

竺延風任職一汽的最後一年,一汽銷售收入達1880億元,利潤達123億元,創歷史新高,給他的一汽生涯畫上圓滿句點。

當年重回汽車行業,也正是因為竺延風在一汽曾經的改革得到了認可,而在東風面臨的人和事以及時代背景都大不一樣。2017年竺延風伴隨東風一同實現417萬輛的高光後,中國汽車消費市場就結束了長達十餘年的高速增長期,由增量競爭轉向存量競爭的紅海時代。

沒能及時調整和轉型的東風汽車也無奈連年敗退,哪怕是曾經的「一汽少帥」面對過於盤根錯節與積重難返的東風都有一些無力。從實際問題出發,東風的狀態比當年在一汽改革時強出不少,但天命之年的竺延風已然沒有了當年的心氣,此外凜凜而去的時代浪潮更沒有給這位董事長太多思考的時間。

回過頭來看,如果沒有東風的這段經歷,竺延風的個人成長或許還將有所不同。

這也正是在從古至今的中華傳統里,既有根深蒂固的命運論,也從不忘記歌頌力挽狂瀾的各種英雄事跡。對於竺延風來說,離任是屬於他63歲的休止符,但東風汽車依舊等待著被逆天改命。

在竺延風低調退休之後,東風陷入了又一輪的反腐高壓期,並在中紀委的協調下,組織開展巡視整改「再檢視」系列工作。2023年10月17日,中央第二巡視組進駐東風汽車集團,開展為期2個月的工作。

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空缺近8個月時間的東風「一把手」終於迎來新的繼任者。

2023年10月27日,東風集團發布了楊青同志任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的通知。值得注意的是,與當年竺延風的空降不同,楊青從1988年6月參加工作開始,便一直在東風體系內,是名副其實的「老東風」。

在中組部正式公布任命之前,楊青事實上已經在東風代理了8個月的集團董事長,改革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早已從內部點燃。

楊青的三把火

2023年3月份,在楊青主持東風工作的幾乎同時,「湖北省與車企的政企聯合補貼」政策一經公布便「震驚」行業,讓東風系在汽車消費市場上賺足了眼球。

從3月開始,東風公司旗下的7個汽車品牌,包括東風本田、東風風神、東風日產、東風標緻、東風雪鐵龍、東風富康和嵐圖,宣布了限時促銷活動,12萬元的東風雪鐵龍C6也就是在這個時候火出了圈。

或許這一次的價格補貼並非由楊青籌劃,但是在執行以及善後中,剛剛代理董事長的楊青算是穩住了陣腳。

1966年的楊青以57歲的年紀接手東風汽車集團,其實不太符合幹部隊伍年輕化的基本邏輯,或許竺延風的離任太過突然,楊青的任務以維持穩定為主。從時間上看,楊青也沒有充足的機會大展拳腳,整個集團大機率會按照此前的既定戰略繼續推進。

在此之前,前董事長竺延風就曾試圖通過「東方風起」、科技創新「躍遷行動」等轉型計劃扭轉局面,從目前看來,這幾個項目並沒有出現變動依舊在有序推進當中。

只是在楊青的協調下,為了讓集團自主兩大業務板塊形成合力,東風在人事任命上做出巧妙調整。

今年8月份,東風汽車集團實施自主乘用車新能源「躍遷行動」,對自主品牌新能源轉型進行體制層面調整,東風風神、東風eπ、東風納米三大產品系列品牌由集團一體化管理,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常委、副總經理陳昊親自挂帥督戰。

而另一位集團副總經理尤崢則分管猛士、嵐圖,撐起東風汽車集團新能源轉型的豪華與高端。值得注意的是,同為集團副總的尤崢在2023年頻繁代表東風汽車集團出席各種論壇、峰會,以及東風汽車自己的品牌發布會。

在東風汽車總經理之職尚處空缺之時,以穩定大局為任的楊青有了一碗水端平的機會。在未來的短期成就上,兩個板塊的業績表現或將影響到總經理之位的任命。

除了既定策略的推進外,在楊青代理董事長期間包括正式升任後,集團內部持續高壓反腐又上了一個台階。小到普通科員工程師,大到子公司副總經理,甚至連離職東風多年的高管都難逃法網。

根據報告披露數據,2020年至2022年,東風汽車公司各級紀委共立案576件、處分612人、留置60人。2023年仍有多位領導幹部相繼被查的消息接連公布,在東風內部除了銷售公司最忙,剩下的就是廉潔東風公眾號,幾乎每個月都有相應案件公布。

這一幕不得不讓人聯想到當年一汽集團貪腐窩案爆發後,時任東風汽車董事長的徐平調任一汽,在三年的穩定調整後,給徐留平留下了一個土地清朗又急切等待變革的一汽。

不論從哪個方面考量,都決定了東風汽車在短期內不會有大刀闊斧的改革,而真正的看點在於2024年東風汽車集團總經理的位置會花落誰家,這麼一個執行者的角色對東風未來幾年的變化有著根本上的決定意義。

邱現東穩中求變

與楊青由總經理接替董事長之職一樣,在一汽集團董事長在空缺半年之久後,一汽集團總經理邱現東順利通過中組部考察就任集團董事長。

不得不說,整個2023年國務院國資委黨委連續提拔幾位新成員,多是內部產生,並且有著「副總經理-總經理-董事長」平穩接班的特點。

強調穩定成為今年開始央企改革中的主旋律。

與其他董事長不同的是,除了不久前上任的兩位70後董事長,中國聯通董事長、黨組書記陳忠岳以及中國建設科技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文兵外,69年的邱現東是全部97家央企中最年輕的董事長。

不論是為了個人的前途命運還是集團的發展進步,邱現東都有動力也有心氣去做更多的事情,而不僅僅是維持穩定。

在邱現東正式就任後,首批人事調整就順利出爐,7位集團總部高管一齊上陣,依靠全新成立的紅旗品牌運營委員會直接管理紅旗品牌主體業務。

包括中國一汽黨委常委、副總經理劉亦功出任紅旗品牌運營委員會總裁;中國一汽黨委常委、副總經理周治平和梁貴友分別擔任紅旗品牌運營委員會執行副總裁。另有4位集團部門總經理出任紅旗品牌運營委員會副總裁,分別主管財務、人力資源、供應採購和數字化體系建設。

除了紅旗品牌,一汽旗下自主乘用車品牌奔騰同時迎來了高層領導大調整。

一汽奔騰轎車有限公司總經理、黨委書記楊虓升任一汽奔騰轎車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中國一汽股份公司供應採購部副總經理(主持工作)孔德軍出任一汽奔騰轎車有限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

在紅旗品牌2023戰略研討會上,邱現東就強調:「紅旗仍是重點,但奔騰和解放也將大步前進。」

此外,邱現東還以一汽-大眾、一汽奧迪、部分全資子品牌、集團黨宣事業部現有團隊為核心,迅速打造了一套全新的領導班子。調整組織架構、人事職權,也正式成為邱現東挂帥後邁出的第一步。

從東風到一汽,邱現東在6年多的時間裡也算是徹底經歷過一汽的變化,並且同徐留平一起深度參與了紅旗品牌的涅槃重生,在用人理念上,邱現東有著自己的理解,十分強調市場導向。

在完成了人員的初步配置後,邱現東發布「531」規劃,對與未來5年、3年、1年的發展方向、行動計劃和經營目標有了新一輪的規劃。

回過頭來看,此時的境況與當年初到東風汽車神龍公司經歷市場沉浮後升任神龍公司總經理有些相同。不同的是,當時掌舵的神龍公司如今已然是「共和國長子」的第一汽車集團。

在行事風格上,不太喜歡拋頭露面的邱現東與徐留平大相逕庭,這也造成了當前一汽集團自徐留平走後就仿佛陷入靜默的輿論黑洞裡。

事實上,就結果而言,邱現東目前穩住了壓力。根據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一汽紅旗銷量超37萬輛,同比增長29.5%;一汽奔騰全年銷量超12萬輛,同比增長59.4%。或許在外界看來,這是徐留平打下的基礎。

但是依舊有聲音認為,徐留平在紅旗復興身上投入了海量的資源,才換來了不可持續的增長,一路走來全盤最清楚情況的邱現東算是保住了前任的政績,也替自己賺足了面子。

2023年年底,研究多時的「531」規劃綱要正式發布,確定了「1169」戰略規劃架構。包括 1個定位、1個目標、6大業務以及9大重點任務,並發布了集團公司新三年任期考核激勵方案,明確「1343」任期績效管理框架,大力推行產品項目CEO制責任到人。

至此,一汽集團邁入「邱現東時代」,在一片企穩向好的背景中主動求變探索新路。

寫在最後:

除了一汽、東風外,61年的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也將在2024年到齡退休。至此,陳虹也將在上汽集團董事長之位上完成十年大任的壯舉。在陳虹離休前,上汽的人事任命已經風起雲湧。

從上汽-大眾到上汽奧迪再到上汽通用以及一系列的乘用車公司,都在2023年經歷著不同程度的人事變動。2023年12月22日,上汽集團更是宣布重要人事任命,上汽大眾總經理賈健旭、智己汽車CEO蔣峻、上汽乘用車分公司總經理兼飛凡汽車CEO吳冰升任上汽集團副總裁。

也就是說,在陳虹退離董事長之際,上汽集團安排了三位「70後」高管上任,與一汽東風集團總經理之位的中管幹部任命不同,上汽集團副總裁可以經由董事長推薦,經過上海市組織部同意,在市管幹部任職前公示後便可順利入職。

在外界眼中,這是上汽集團年輕化轉型的重要舉措,而對於後來上任的董事長來說,集團戰略具體實施的經手人已經按部就班似乎不是一件好事。特別是面對上汽集團整體經營衰微的背景下,2024年新董事長的到來後勢必又要掀起一股風暴。

在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歷史淵源下,國有企業很難實現一以貫之的遠期戰略,除了廣汽上汽這樣的地方國企能夠做到八到十年的任期外,一汽、東風、長安這樣的央企在3到5年里想要做出一番事業,相當考驗董事長全方面的素質。

特別是在近年來,汽車產業以及消費市場的轉變遭遇十年百年未有之變局,在新的時代浪潮中,突然間仿佛看不到國有傳統集團中流擊水的身影。承擔政商雙重任務的國有集團不僅對市場負責又有著外界看不到的難言之隱,在此背景完成企業轉型並做出成績也正是特殊時代下不同以往的全新發展要求。

塵埃落地的一汽、東風,以及即將迎來重大變化的上汽,在新舵手的帶領下,在新的甲辰龍年裡,到底是長風破浪駛向深海,還是尾大不掉觸礁擱淺,我們拭目以待。

註: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7a3e26311e7ba4992afc644f09b3e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