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酸菌:發酵食品如此美妙,很多人竟然不知道!

2023-02-03     中國國家地理

原標題:乳酸菌:發酵食品如此美妙,很多人竟然不知道!

乳酸菌:發酵食品如此美妙,很多人竟然不知道!

發酵王國的美味與美妙

在我們的印象中,總會有那麼一兩種 發酵的美味,開胃的酸菜、醇香的醪糟……它們都有一個中心詞——曲。最初的曲用於釀造美酒,但智慧的中國古人,很快利用它衍生出了一個 龐大而精彩的發酵美食世界

這個世界涵蓋 酸、甜、苦、辣、咸、鮮眾多滋味,不可想像,沒有它們,我們的飲食文化將會多麼寡淡。可這些味道從何而來,又對人體產生了哪些作用? 它到底是有害還是有益?

且讓我們用 歷史的眼光、科學的態度揭開其中的奧秘,真正認識圍繞身邊的發酵食品世界。

腌菜:乳酸菌與亞硝酸鹽的大戰

腌制蔬菜的時候會不會產生亞硝酸鹽?中國保健協會食物營養與安全專業委員會會長孫樹俠曾表示,規範生產的泡菜等,不會有害。腌菜主要 由自然落入的乳酸菌、醋酸菌等發揮作用。它們把菜中的糖分變成了有機酸,是腌菜的大功臣,卻不會生成危險物質。

真正危險的,是酸菜中的 那些細菌「敗類」,比如大腸桿菌、白喉棒狀桿菌、白色念珠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酸菜缸大口敞開,帶有硝酸鹽還原酶的雜菌們容易乘虛而入,與菜中的硝酸鹽結合, 形成亞硝酸鹽,亞硝酸鹽進入人體,與胃中的含氮化合物結合,便很可能會形成有致癌危險的亞硝胺了。

市井民間,老壇酸菜。

規範加工的發酵蔬菜並不致癌,受到雜菌污染的發酵食品才是要躲避的。事實上,發酵蔬菜有害的推論,檢驗的是酸菜中的 白色苔毛物質,那正是酸菜被雜菌污染衍生出來的。

在自然發酵中,亞硝酸鹽是 有自己的變化規律的。據中國農業大學的何淑玲、李博等研究人員驗證,在發酵過程中,硝酸鹽和亞硝酸鹽的含量變化趨勢不同。硝酸鹽會一直下降,而亞硝酸鹽則要經歷一個 拋物線的發展。在發酵的第3天,亞硝酸鹽會達到最高峰,為32.68mg/kg,但高峰持續很短, 亞硝酸鹽含量迅速下降,到了第6天,便會降為2.42mg/kg。即便是亞硝酸鹽含量最多的大白菜泡菜,經過高峰之後,最多僅有3mg/kg,專家稱其為 「亞硝酸的拋物線」。在溫度超低的東北,因為乳酸菌作用緩慢,亞硝酸鹽會在七八天的時候達到最高峰,到了20天之後便會變得非常低。

發酵食品受到質疑,與被污染有很大關聯。另,食用方式不當是易被忽略的危險因素,比如香腸類的發酵肉製品不宜高溫油煎。

最初,乳酸菌這樣的好細菌和壞細菌本來是勢均力敵的,隨著發酵時間延長,敵我雙方 展開了一場爭奪戰本來,乳酸菌會產生酸,有足夠本事殺掉壞菌。但在腌制初期,乳酸菌還沒有 分解出足夠的乳酸,壞菌們便趁機生長繁殖,使得亞硝酸鹽大量生成,達到高峰期。 等到進入乳酸菌活動旺盛的中後期,酸度越來越大,壞菌又會被大量殺死,同時亞硝酸鹽也會被逐漸分解清除掉。好菌們重新一統江湖。

壞菌沒有被清殺乾淨也不要緊,國家規定的亞硝酸鹽標準是最高 不得超過30mg/kg,所以即使有殘餘的亞硝酸鹽,也威脅不到我們的身體健康。

在湖南土家族人家中,擺上了一罐罐的酸蘿蔔、酸白菜、酸黃瓜等。腌漬菜要取用成熟新鮮的蔬菜,以特製的乾淨泡菜罐盛放,讓其與空氣隔絕,否則腌菜容易受到雜菌污染。

可見, 泡菜、酸菜並沒有那麼可怕很多得出腌菜致癌結論的研究,都是提取了在發酵早期、亞硝酸鹽分泌旺盛時的樣本,由此,也給了我們一個警示:一,切莫食用被雜菌感染的腌菜;二,腌制初期的蔬菜最好不要吃,請把吃的慾望推遲 二十來天再點燃吧。 當然, 要適可而止

如果你仍不放心,中國農業大學的李博教授介紹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選用成熟而新鮮的蔬菜腌制,它比那些幼嫩或不新鮮的蔬菜硝酸鹽含量少很多; 避免在高溫下存放酸菜,讓它們儘量與空氣隔絕,否則會讓雜菌滋生得過於旺盛;注意保持酸菜缸的清潔,並且最好 用開水燙一下蔬菜,來消滅壞細菌;你還可在酸菜中添加一些蒜汁、薑汁或維生素C,它們是 降低亞硝酸鹽含量的好幫手

「發酵食品是飲食的最高境界」

排掉發酵蔬菜致癌的這顆巨雷,我們來重新打量一下 老祖宗傳下來的發酵食物世界。

雲南白族人在招待最親密的客人時,有飲三道茶的習俗,點心則是香甜的乳扇與核桃;貴州的苗族人最喜愛酸湯烹制的魚餚,所謂 「最香最美的,要數酸湯魚」;到了盛夏時節,甘肅蘭州人都會不約而同地想起 漿水面,一碗下肚,暑氣頓消,神清氣爽;在四川彭州,鄉里人家的灶台上方的茶壺吊索上,或通風處,常掛著一個 豆豉籮籮,做飯時,隨手抓上一把炒進去,就誕生了一盤美味這些場景如此熟悉。

漿水魚魚,冰爽酸辣,最是開胃。

你是否意識到,它們 都來自於發酵食品?不錯,雲南普洱茶、乳扇、酸湯、漿水、豆豉,都是發酵食品,而且只是中國發酵食物世界的一小部分。平常的生活中,發酵食品無時無處不在,比如 開門七件事中的醬、醋、茶

我們或許也從來沒有意識到:從小吃到大的那些食品, 帶給身體的健康力量,遠遠超出想像。

日本的小泉武夫被稱做 「發酵先生」,他寫過一本書,列舉了眾多發酵美食的健康成就。

普洱茶。

比如腌漬蔬菜,它擁有豐富的鈣質,食之不僅防止骨質疏鬆,還能抑制過度興奮,可以 很好地控制脾氣,做一位精神舒暢的達人; 腌漬食品還富有 乳酸菌,可以抑制腸道中腐敗細菌的生長並防止細胞老化,並在腸道中分泌出大量維生素,提供人體使用; 腌菜的食物纖維豐富, 可以幫助清理腸道,促進脂肪分解,並抑制膽固醇攝取過多,對預防肥胖、糖尿病都有幫助; 再如甜酒,含有大量葡萄糖、胺基酸以及維生素,可以 讓頭髮和肌膚光澤動人,健康美容的效果非凡; 再如酸奶,它使牛奶的優質蛋白因發酵而變得更加容易消化吸收, 所含的各種有益菌能夠幫助腸胃維持健康狀況,遠離便秘煩惱,促進新陳代謝。

東北特色傳統殺豬菜:豬肉酸菜燉血腸。

西方營養學家早就提出過 ,發酵食品是飲食的最高境界。在我們的近鄰日本、韓國,發酵食品一直受到追捧。在韓國,人們酷愛泡菜,認為 「泡菜是半個糧食」

其實泡菜不僅僅是糧食,泡菜內含有多種乳酸菌,可發揮抗癌特性。也正因為富含這種「健康細菌」,泡菜曾 被美國《健康》雜誌評選為世界五大健康食物之一。

韓國的前農林部長官金成勛說:「你知道為什麼韓國有那麼多美女?她們的皮膚又為什麼那麼好呢? 因為她們是吃泡菜長大的。如果你想優雅地老去,擁有美麗肌膚,就去吃韓國泡菜吧。」

在韓國首爾的市政廳前,超過2000名家庭主婦正在進行每年一度的集體腌制泡菜活動

在日本,流行著一句諺語:「每天一碗大醬湯,不用開藥方。日本的山本教授曾調查過,在40歲到59歲的女性中,每天喝三碗豆醬湯者的乳腺癌患病率比不喝的人低40%,喝三碗以上則會低54%。

日本人之所以 長壽居世界之冠,極大程度上來源於常食發酵食品。 日本的保健醫師們建議:現代人應該提醒自己每天攝取一種發酵食品。在一次國際大會上,日本人甚至打出了這樣的標語:「讓納豆來拯救地球吧!廣受日本人喜愛的納豆,同樣屬於發酵食品。

多肽:「揭開生命之謎的重要物質」

關於發酵食品,學界早有共識:像納豆這樣的發酵豆製品均 發源於中國

在中國,關於發酵豆類的營養價值早有記載。以豆豉為例,三國時期的 《吳普本草》中曾經說: 「豉,益人氣」。「豉」即豆豉,「益人氣」是指有助於恢復元氣。中醫認為,以黑大豆經發酵加工而成的淡豆豉性涼、味苦、無毒,入肺、胃經,屬於中醫傳統習用的中藥材。

李時珍在 《本草綱目》卷二十五中,記載了 淡豆豉,「味雖苦而氣則馨,氣雖寒而質則浮,能開能散。故得蔥則發汗;得鹽則引吐;得酒則治風;得薤則治痢;得蒜則止血;炒熟又能止汗」。簡單來說,無論發熱頭痛,還是胸中煩悶,或是濕熱身重、口舌生瘡,淡豆豉都是一味良藥。 著名的治療風熱感冒的方劑銀翹散裡面,就用到了淡豆豉。

豆豉。

代藥理學研究證實,豆豉有 溶解血栓、預防動脈粥樣硬化、降低血壓的作用。這對有心腦血管病風險的中老年人來說,無疑是最受歡迎的功能。豆豉中還富含大豆異黃酮。

在大豆中,異黃酮是以糖苷型的形式存在的,但是經過了發酵處理,便會轉化為游離型大豆異黃酮。所以發酵後的豆類不僅比黃豆的游離胺基酸、B族維生素含量明顯增加,而且 抗氧化活性也大大增強

顯然,這個消息是夢想著青春永駐的女士們非常樂於聽到的。異黃酮還有一個功能,由於異黃酮可以 阻斷和抑制癌細胞的作用,所以對乳腺癌、結腸癌、胃癌、卵巢癌、肺癌、皮膚癌及白血病等均有一定療效。

貴州油辣豆豉。

不僅如此,豆豉中鉬的含量是小麥的50倍,硒的含量比大蒜、元蔥這樣的高硒食物還高。 鉬和硒,都是癌症病人的福星……

豆豉, 只是發酵豆類的一個例子。大豆的營養豐富,人盡皆知。但很少人會注意到,大豆含有很多 抗營養因子:蛋白酶抑制因子,植物紅細胞凝集素、抗維生素因子以及植酸、大豆抗原等。他們抗拒著人體對營養成分的吸收並容易引起胃腸脹氣。

我們常說的大豆不好消化,便多是它們在起作用。但神奇的是,當經過發酵加工後,大豆中的那些頑固分子們卻 會神奇地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大豆中原本沒有的營養和生物活性物質,比 如核苷和核苷酸、蛋白黑素和芳香族化合物等。

下圖中,江蘇南京的市民們正在免費品嘗商家熬制的養生豆醬湯。可惜因為氣味怪異,許多人就像上圖的小姑娘一樣,將其拒之口外。

無數的研究成果都在為發酵豆類的健康地位助力,最閃亮的當屬 多肽的發現多肽有什麼作用?人們稱其為 「揭開生命之謎的重要物質」

人體的心臟通過有節律的跳動推動血液向全身流動,向各組織器官提供充足的營養並帶走代謝產物,維持心臟正常生理功能的就是各種多肽類心臟激素。而 內啡肽、腦啡肽調控著人體的睡眠時鐘,血壓也與一種叫血管緊張素Ⅱ的多肽有著密切的關聯不誇張地說,沒有多肽,人體的機能會大幅度地衰退,甚至停止運行。

如今的保健品市場上,以多肽為賣點的各種口服液大出風頭,而它們,普遍存在 於腐乳、醬油等發酵豆類中

豆腐乳。

大豆多肽具有 調脂、減肥、提高運動能力、促進消化的功能,因為抗原性非常小,多肽一般不會產生過敏反應。 發酵食品何以會產生多肽?原因來自於發酵的特性:將大分子物質還原成小分子物質。多肽,正是大分子蛋白質經過發酵分解後, 誕生的生命動力物質

發酵豆類,只是發酵食品中的一個例子。比如發酵麵食所用的酵母富含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和酶類,還是很強的 抗氧化劑有解毒作用,能夠保護肝臟。 發酵後,麵粉里影響鈣、鎂、鐵等元素吸收的植酸被分解,大大提高了人體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和利用。

湖南產的腌制發酵蕎頭。蕎頭古名為薤,素有「菜中靈芝」的美譽。蕎頭多以腌漬方式食用,增進食慾、幫助消化,並富含維生素C、胡蘿蔔素及多種礦物質。

至此,我們是不是可以 冷靜地考慮一下,真的要以「致癌」為名義來打壓發酵食品嗎?

發酵是件很神奇的事,平常的食材, 經過時間和經驗之手的調味,會變得不凡。發酵還是一種很傳統的手藝,每一味都牽著 鄉土的人情、漫漫的歷史。在中國這個美食的王國,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一處家鄉有一番滋味

這個過年,你吃過哪些發酵食品呢

《中華遺產》2013年02期《發酵王國》

撰文 | 吉梅

圖片 | 張超 袁昌全 圖蟲創意 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76e233ae1361dcfb4adafc3a30e2df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