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安陽出土一墓誌,如王羲之親自雕刻而成,字字精彩、美不勝收

2023-09-18     書法網

原標題:河南安陽出土一墓誌,如王羲之親自雕刻而成,字字精彩、美不勝收

河南安陽出土一墓誌,如王羲之親自雕刻而成,字字精彩、美不勝收

說起中國的古都,大家熟悉的有南京、北京、西安、洛陽,不少大一統王朝都定都於此。河南一直有中原之地的稱謂,是華夏文明的搖籃。在上古時期,以河南為中心,四周分別被稱為東夷、西戎、南蠻、北狄。歷史上有文字記載的第一個王朝是殷商,它的都城就位於今天河南的商丘、安陽一帶。

從殷商直到戰國末期,河南安陽始終都是華夏文化的絕對中心,直到秦統一六國後,地位才被關中腹地(咸陽、西安)衝擊。在安陽日益衰落的同時,不遠處的洛陽悄悄崛起,並在東漢迎來頂峰。雖然久經戰火,但洛陽一直是與長安、鄴城、建康並列的四大都市。

安陽的光芒被洛陽掩蓋後,也成了它的文化外溢地,這一點在唐代尤為明顯。安陽在唐代是相州的治所,此地埋葬了不少貴族大臣。就在前些年,河南安陽出土了一方墓誌,碑上文字驚艷世人,被譽為「碑刻版蘭亭序」,它就是《唐故劉公墓志銘》,也被稱為《劉德墓志銘》。

此墓誌立於唐麟德元年(664年),出土時保存極為完好,碑上文字清晰可辨,以楷、行、草三種字體鐫刻而成。此碑的書寫者對「二王」筆法研究極為透徹,尤其是馮承素「神龍本」《蘭亭序》,可謂得其神髓。學界將《劉德墓志銘》稱為「《聖教序》先聲」,從中能看到不少魏晉筆法。

由於寫碑者並未留下姓名,學界一直推測應出自初唐名家之手,褚遂良、歐陽詢、歐陽通皆在此列。此碑長寬各64厘米,共計23行、500餘字,單字大小僅有1.8厘米。《劉德墓誌》起筆尖鋒,筆畫瘦硬有力、剛健頓挫,骨多於肉。

此碑筆畫提按頓挫分明,但不可以露鋒,而是方圓並用,在方折轉角處自然形成鋒芒。「君」「名」「諱」等字取圓取方,峻拔森嚴,而「圓」「國」「而」等字則去方取圓,牽絲引帶,極為婉轉;至於「之」「泉」「芳」等字,又方圓皆用。富有變化。

將《劉德墓志銘》中「蘭」「文」「隨」「外」「人」「帶」「所」等字與「神龍本」相比,幾乎如出一轍,從筆勢的內擫處理,到絞轉、搭筆,以及結字的縱長飄逸,都延續了「二王」一系。學者統計全碑中與《蘭亭序》近似的字有接近100個。

《劉德墓誌》後半段筆法越發縱逸,草書越來越多。在刻碑中能看到如此多變細膩的筆法狀態,實屬不易。相比於那些名聲在外的唐碑巨著,這件作品並不出名,甚至聽過的人都沒幾個,但其筆法之繁,用筆結字之巧,書者功底之深,刻工手藝之精,都屬上乘。

大家對這件碑刻有何看法,歡迎評論區討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70cd088cbe7b99c787079a4d18fa83b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