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自己做得更好,讓大家變得更好。
文丨華商韜略 陳樂高
很長一段時間,二手房的交易都是項大工程。
從消費者想要買房、賣房的那一刻,麻煩就開始了。看房、合同簽約、網簽、房款交付、資金存管、貸款面簽、繳稅過戶……手續一道不能少,流程一道不能落,多個辦事地點,多次前往,再加上協調銀行、等候辦理,整個周期漫長又複雜。
這個房地產行業的老難題,隨著一項名為「隨心簽」的服務,開始得到了解決。
在青島,從簽約到過戶,以往二手房交易平均用時53.67天。而「隨心簽」帶來的改變是,青島用戶交易的平均用時降到了32.3天。同時改變的還有,在多個城市,交易雙方可以在指定的簽約服務中心,一次完成房屋評估、網簽手續和貸款面簽等環節,不用來往多個地方。
這項服務背後的推動者,是國內領先的一站式新居住服務平台——貝殼。
隨著「隨心簽」服務在北京、天津、青島、深圳、蘇州、大連等多個城市落地,越來越多的用戶因此被惠及——跑的路更少、花的時間更短了。
【從「國民鏈家」出發】
2022年5月,「隨心簽『線上貸簽』」服務在北京鏈家正式上線,消費者只需要登錄線上系統,足不出戶最快15分鐘就可以完成貸款面簽的全部流程。截至目前,北京鏈家商貸隨簽率超過98%,線上貸簽率達到了77.45%。
改善效率和體驗,就是在改善服務行業的品質。在貝殼的歷史上,類似「隨心簽」這樣的服務,只是眾多創新的冰山一角。
從鏈家時代開始,「先著眼於改善行業,再持續自我精進」就成為了這家公司的核心方法論。
在房地產市場化剛剛起步的世紀初,行業的跨越式發展,帶來了成交量的連番上漲。左手進、右手出的差價模式,幫助很多中介機構賺取了豐厚收益。
高速發展的格局下,涌動著兩大類行業亂象的暗流——服務質量與效率低下,房源信息虛假失真。
在這當中,既有中介機構對商業道德的惡意衝擊,比如服務者非常容易通過「吃差價」掙一筆快錢,對消費者產生了惡劣的影響;也有買方需求快速攀升,導致從業者既無空暇也無意願提升服務水平。
為了杜絕「兩頭吃差價」、「自做二房東」的行為,鏈家在成立不久後,便在內部以「三方簽約」的模式,全面杜絕經紀人吃差價。這種做法剛開始導致了一批資深經紀人的流失,卻從根源上守住了信用與品牌的底線。
在2008年的行業低谷時期,鏈家開啟了一場房屋普查運動。它針對的是行業內普遍存在的虛假房源。
在行業初期,地產經紀人為了提高覆蓋率、吸引需求,需要在服務平台錄入儘可能多的信息。亂象因此漸起,錄入失真信息,甚至可以錄入虛假信息,成為行業內人所共知的秘密。
於是,在全國三十多個城市裡,可以看到鏈家的員工拿著捲尺、照相機和筆記本,穿梭在各個社區之間盤點房源。
與之匹配的還有「發動群眾」的監督機制——從廚衛漏標,到格局、朝向、裝修標準的錯誤,每一次成功舉報虛假房源,舉報者就能拿到100元獎勵,這甚至讓一群人專門來「薅鏈家羊毛」。
在2011年,鏈家將真房源的要求,變成了一套「四真」的標準。這場歷時十二年的「真房源」運動,在潛移默化中成為了鏈家的準則,成為了業務操作的「標準動作」。更重要的是,這成為了今日貝殼最重要的一筆財富——「樓盤字典」。
著眼於小處,樓盤字典是貝殼日後實現標準化的底氣和根基,往大處看,這意味著貝殼對房產服務行業的又一次改善——它率先建立了行業標準,以一己之力將交易推到了真房源的軌道上,實現了行業的凈化。
而在打造「樓盤字典」的同時,鏈家又開啟了另一項自我精進——業務的全面網際網路化。
在2009年,「網際網路找房」已是大勢所趨,為了抓住這個未來最重要的流量入口。在管理層的推動下,鏈家開始利用面向C端的鏈家在線,以及開放給經紀人的Sale Efficiency系統,推動真房源資料庫的進一步完善,同時完成面向C端的真實數據展示。
用透明報價確保交易的公正公開,用三方簽約杜絕黑箱操作,招聘大學生提升從業團隊素質……鏈家成為了租售領域裡的優選,「國民鏈家」的稱號,由此而來。
而無論是改善行業,還是自身精進,這些行業首創之所以能出現在鏈家和貝殼的歷程中,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管理層的信念——品質競爭的時代一定會到來。
在對政策和行業做了詳細觀察後,鏈家與貝殼的創始人左暉先生最終形成了自己的論斷:低水平競爭一定會結束,圍繞品質、效率的服務能力,是房產服務企業未來的最核心競爭力。
這成為了從鏈家到貝殼,一以貫之的理念——「對用戶好」、「對行業好」。而在這樣的理念驅動下,更多致力於讓自身、行業、消費者共同分享價值的創新,開始在鏈家誕生。
2011年,移動網際網路勢頭漸起,鏈家房產交易的線上化隨之推進;2014年,彭永東擔任鏈家網CEO,此後的每年裡,鏈家都會投入億元級別的資金在「樓盤字典」的更新和業務線上化。
樓盤字典、線上平台、線下門店、經紀人團隊……為了讓這些歷時多年建設得來的「基礎設施」創造更大價值,讓全行業的經紀人都能在同一個平台上共創價值,貝殼開啟了旨在重構流程的另一項「重型化建設」:ACN。
這是一套通過能力、職能和佣金分配機制,重新規劃交易流程,重新定位交易中經紀人角色的合作網絡。
它的運行方式可以簡單總結為:分工合作、共享佣金。它的實質,則是在遵守貝殼制定的房源信息共享等規則的前提下,同品牌或跨品牌經紀人之間,可以以不同角色共同參與到同一筆交易中,成交後按照各個角色的分傭比例進行佣金分成。
按「各擅所長」劃分的新流程,就是一場多元價值的創造過程——經紀人可以在自身擅長的領域,參與多單交易的多個環節,既可以促進精細分工,提升資源利用效率,又能夠降低惡性競爭,推動良性競合,從而實現服務品質與客戶滿意度的改善,實現平台規模和效率的提升。
為了保障客戶房產交易安全,北京鏈家在2013年推出「四大安心服務承諾」,歷經十年的疊代升級,目前已形成「九大安心服務承諾」。截止到2023年11月底,北京鏈家「九大安心服務承諾」已累計退賠墊付金額達12.53億元。
這些自我精進與行業改善,為貝殼帶來的成果有很多。
比如強抵抗周期的業務基本盤——雖然房地產市場深度調整,貝殼卻交出了一張穩健增長的最新三季報。
比如,貝殼的標準化建設——行業領先的房源線上資料庫「樓盤字典」,一張容納百萬經紀人的ACN網絡,以及500多項經紀人信用分細則、1524種用戶諮詢問答模型……
比如,對基層的深入——用40903家門店和近40萬活躍經紀人覆蓋儘可能多的社區,而這又促成了更深入密切的接觸。在大量社區公益活動中,這些經紀人就是居民的身邊人,就是教老人看手機、教老人防跌倒、為高考家長提供乘涼休憩、問路飲水的親密朋友。
從鏈家到貝殼,發生的變化與改善有很多,但核心的內涵卻是不變的——讓自己更好,讓大家更好。也正是在這種變與不變之中,更高的含金量被濃縮到貝殼的品牌里。
【投入在先,先人一步】
無論是「對用戶好」、「對行業好」的樸素想法,還是「重視價值創造」的堅定觀念,以及「堅持長期主義,做難而正確的事」的長期信念,都誕生於貝殼這家本土企業的長期實踐。
不過,這些想法、觀念和信念,卻可以在另一個層面得到高度吻合的映射,這就是ESG。
起源於發達經濟體的ESG理念,正在全球範圍內備受關注,越來越多中國企業產生積極認同,繼而投身實踐。
值得注意的是,在過去數年的具體實踐中,很多人對ESG的理解和執行出現了一些偏離。
ESG涵蓋了環境(E)、社會責任(S)、公司治理(G)三個方面,因為可以從碳排放量、清潔能源使用情況、產品品質、企業捐贈、公益項目投入等維度,標準化地對企業評級,讓環保和社會責任變得更受重視。甚至有人認為,ESG就是「單向輸出」的純公益行為。
這種價值主張,讓許多人直接把ESG定義等同於環保或者公益,但這個流行的看法,可以代表真實的ESG嗎?
其實,在流行的ESG理念下,一些最基本的邏輯經常被忘記了。比如對一家公司產生最大影響的因素之一,還是經營狀況的好壞。
一家公司,如果做不到良好的公司治理,缺少價值創造,在商業上不可持續,那麼它的環保和公益,也很難持續。
因此,相比僅限於「單向輸出」的純公益環保行為,真正的ESG,首要任務應當是:在良好的公司治理下,為顧客、為自己、為行業和社會創造更多各類價值,為行業和社會進步賦能。
通過貝殼的實踐,我們看到了它究竟是如何為顧客、自身和行業創造價值的。作為一家既非環保行業,又不生產綠色能源的純服務業企業,它選擇了一個讓很多人想不到的方式:在規範自己的同時,也推動了行業與社會的進步,在精進自身的同時,也收穫了市場的正反饋。
要做到這一點,有三個要素是不可或缺的:持續自我精進的耐心,著眼行業待改善之處的眼光,更需要有投入在先的決心,有先人一步的勇氣。
從帶著捲尺、照相機實地拍房、錄入房源,到將VR、航拍、3D模型等技術應用在整個平台的房源里,提升房源真實性和線上使用體驗,這就是持續自我精進的耐心;
儘管擁有4萬多家活躍門店,卻依然每年堅持投入,用來建設線上化,以保證消費者可以用最便利的方式開啟交易的第一步,這同樣是自我精進的耐心;
不吃差價、全真房源、用協作方式替代惡性競爭,讓消費者的交易過程更透明、公正、安全,也是著眼行業待改善之處的眼光;
建設簽約服務中心,推出「隨心簽」服務,讓更多消費者得以享受到房產交易的高效率和優體驗,這就是著眼行業待改善之處的眼光;
將市場上零散的房源轉為有保障、可信賴的長租房源,並提供專業管家服務,讓房東和租客都因為「省心租」的服務而省心省力,這仍然是著眼行業待改善之處的眼光;
進入存量房時代後,「賣舊換新」的改善型住房消費成為主力,用「煥新購」的一站式服務加速舊房源的釋放,加速新房源的精準鎖定,讓整個「賣舊換新」的周期更短,這還是著眼於行業改善的眼光。
畢業生租房難是難解的社會現象,通過「新青年計劃」向應屆畢業生提供「真讓利」、「好獲取」、「有保障」的專享優惠,讓融入城市的新青年租得好、租得穩,在貝殼讓利2285萬元的背景下,截至2022年12月底,13000名畢業生因此解決了租房難題。這同樣是行業改善的眼光。
在居住需求中,裝修是最複雜的一環,因為行業陋習的存在,「興高采烈開頭,垂頭喪氣結尾」成裝修中最鮮明的心態變化。
這同樣成為了貝殼改善行業,創造價值的入手之處。作為貝殼直營家裝品牌,成立於2002年的聖都整裝,推出了一項名叫「十怕十諾」的品質服務保障舉措。
拆開「十怕」,看到的都是消費者對於裝修的擔憂,怕工程質量不好、怕甲醛超標、怕投訴無門、怕花冤枉錢……而拆開「十諾」,看到的則都是貝殼對於消費者的保障——承諾20項質量不達標「砸無赦」、承諾甲醛超標後免費砸掉重做、承諾客戶不滿意設計服務費退一半、承諾集團集采廠家直供,官方比價差價返還……
無論是樓盤字典、ACN、VR看房,還是省心租、隨心簽、煥新購、新青年計劃,以及「九大安心服務承諾」、「十怕十諾」這樣立足於行業痛點的針對性舉措,又都有一個共同點——它們都是領先於行業一步甚至幾步,又都需要創新者付出在先,拿出真金白銀做投入。
正是有了持續自我精進的耐心,著眼行業待改善之處的眼光,以及有投入在先的決心和先人一步的勇氣,最終讓貝殼得以推出一系列創新與創造。
通過這些創新與創造,貝殼將確定性留給了用戶,將壓力留給了自己;將品質留給了用戶,將複雜留給了自己;將改善留給了行業,將精進留給了自己。整個貝殼也正是在這種循環中,成就了自己「行業推動者」的地位,收穫了從市場口碑到業績的正反饋。
【從樂業到安居】
讓自身、行業、消費者共同獲益的價值最大化,這是貝殼ESG實踐的最大特色。
而做到這一點,還有一個不可缺少的因素:人。
再優秀的策略,也需要具體的人來執行。「路線確定之後,幹部就是決定因素」,這描述的是人的作用,「戰略謀局,人才先行」,這也是在強調人才管理觀。在居住服務這個「人服務人」的行業,要保證消費者的體驗,首先需要實現服務者的自我提升。
對於貝殼而言,這既是又一次「投入在先」的體現,也是對ESG理念中推動行業品質的踐行。
從2016年開始,貝殼的數十萬經紀人,增加了一項新壓力——考試。
這項名為「搏學大考」的考試,面向的是貝殼全體經紀人,考試內容包括房地產基礎知識、經紀服務、交易服務、交易法規,幾乎涵蓋了服務環節中可能遇到的所有問題。而命題者既有搏學大考的資深命題專家、北京鏈家各專業的專家、政策法規專家,甚至還包括業務一線的骨幹經紀人。
這顯然是一個目的性極強的考試,貝殼希望用從業資格考試的形式,進一步完成對從業團隊的訓練,以實現服務品質的統一與躍升。以至於貝殼內部誕生了一句流行語:「我的上千題,換您零問題」。
2023年12月,隨著貝殼第24屆搏學大考順利收官,來自90座城市的31.1萬名經紀人,再一次經歷了一次集中提升。
這種考試看起來只針對內部,但它的意義卻並不止於貝殼體系——凡是在貝殼有從業經歷的經紀人,無論流動到行業內任何一家機構,都是接受過嚴格訓練的。
這種服務標準的統一,在貝殼的語境里被稱為「平凡的大多數」,結合它在廣度上的覆蓋,使得貝殼的管理者在面對外界時,有底氣講出「我們的經紀人沒有好與壞的區別」,「每一位匹配的經紀人都是最適合的。」
相比於投資於物,對人的投資,效果可能會在更長的時間內,得到更長效的釋放。因此在貝殼內部,不僅設立了針對經紀人的貝殼經紀學堂,也有培養職業化店東的「花橋學堂」、「紅柚學堂」,培養職業技工的「精工學堂」。
和社會上許多職業化培訓相比,貝殼的培訓顯然占到了「地利之便」,它擁有豐富的實操經驗與具體業務場景,可以讓學員在培訓中不僅學習理論,還可以結合真正的實操。
在精工學堂,教學指導手冊中引入了38道施工工序,154項工藝驗收標準,以及施工過程中的四大質檢體系和九大節點等工程知識,並在教室內部複製真實的住宅裝修現場,為學員提供實操機會和認證考核,從而避免了「與業務脫節」、「不接地氣」的尷尬。
到2022年底,有894名項目經理和4683名工人,在精工學堂接受培訓及認證後,成為了合格的從業者。
用體系培養人才,向行業輸送人才,由這些人才創造更多價值,進而再將價值與用戶、自身和行業共享,這構成了一個可持續的商業人才模型。而這種可持續,顯然也同樣隸屬於商業的可持續發展中。
在ESG理念大興的今天,針對服務業進行ESG研究,其實是一個ESG領域內的新課題。
和光伏、新能源這些產業相比,貝殼的ESG表現,或許並不能得到常規結論。但它的思路,卻是對ESG理念的更真也更實的踐行——讓企業發展創造價值,讓所有相關者都獲得實實在在的收益。
畢竟,讓自己做得更好,讓大家變得更好,這永不會錯,也永不過時。
——END——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涉及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