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小長假我與朋友聚會閒聊,閨蜜的寶貝艾米結束了幼兒園的生活,正式步入小學,成為了一位名副其實的小學生,已經一個多月了,許久未見,艾米看到我,忙不迭的就跟我說起了她的小學生活。
艾米說,「阿姨,你知道嗎,我現在可想回到幼兒園啦,小學一點也不好」,然後轉身跟我兒子說,「我現在可羨慕你了.........」兩個小傢伙就熱火朝天的聊了起來。閨蜜跟我解釋了一番,原來剛上小學,孩子有很多地方並不是很適應,所以對小學沒有好感。
現實中,每個孩子從幼兒園步入到小學中,有很多地方需要改正,也有很多地方需要注意,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環境的改變
幼兒園到小學,由原來相對自由的環境過渡到一個作息有著嚴格規定的環境中,增加了諸多的限制,特別是原來在幼兒園,滑梯,小車,假山等娛樂設施種類豐富,孩子活動期選擇範圍比較寬泛,而到了小學什麼都一板一眼,就連課外活動都只是走隊形,不允許自由活動,一切都要聽從指令,特別枯燥,讓孩子非常不適應。
2.時間上的改變
幼兒園上學一般是早上8點到下午4點,上午基本戶外活動,結束後中午午睡,下午起床後,加個餐,就到放學時間了,而小學的情況是早上8點到了學校,就開始按部就班的上課,孩子一般都在學校託管,一直到下午5點,託管期間要寫作業,管理也是相對嚴格的,不允許嬉戲,聊天等等,用一句話就是孩子憋壞了。
3.作息的改變
大家都在說孩子睡眠的重要性,所以在幼兒園階段都是擁有著不短時間的午睡時間,但當小朋友步入到了小學階段就不存在午睡時間了,孩子一開始哈欠連天也就變成正常,晚上回家吃完飯就開始犯困也是有的,當然這也是孩子需要適應的一方面。
我的鄰居小孩子今年也是剛上小學,但是據我所知,孩子的適應性就很好,這與孩子爸爸媽媽的教育離不開。每一個孩子們都會有這樣一個過渡階段,爸爸媽媽不要焦慮,針對以上幾個方面,可以參考以下幾個方面,更好的幫助孩子過渡。
一、提前半年進行計劃性學習培養
現在市面上出現了一種以幼兒園大班畢業班生源為主的幼小銜接課程,一般情況是提前半年時間開始參加這個課程,課程內容除了正常的提前預習小學的一些知識,還有就是幫助小朋友適應小學的那種習慣,比如課後作業等等。
當然孩子們並不是必須參加這種課程班級,爸爸媽媽只要提前半年時間,在孩子每天放學後拿出一段固定的時間進行計劃性學習,比如可以購買一些幼小銜接的一課一練資料每天做一課,這樣一方面培養孩子坐的住,提前為上小學分段時間學習做準備,提高孩子自制力,一方面可以起到一定的預習作用,讓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具備一定的審題讀題能力。
為什麼強調審題讀題呢?一般家長們都特別注重孩子會不會做題,而忽視了審題,這個問題的突出還是從閨蜜家寶貝艾米身上出來的典型例子,艾米本身是個非常聰明好學的孩子,但是進入小學後有個最大的問題是,她做題的時候因為不認識字,讀不懂題,需要有人給她讀題她才會做。所以這個一課一練其實是一舉多得,培養習慣,為孩子更好的適應小學生活做好預習準備。
二、跟孩子一起制定作息時間表
孩子在幼兒園的作息與小學的作息存在很多差異,爸爸媽媽需要與孩子制定一個合理的作息時間表,嚴格執行,幫助孩子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
當然,培養習慣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如果孩子前期睡眠習慣養成的比較好,家長在這方面就無需太過操心,但是前期睡眠習慣不太好,那麼家長就需要為自己之前的放鬆買單了。父母與孩子規定好時間,例如9:00上床,9:30入睡等等,一起遵守,這樣就能堅持下來。
三、培養孩子讀書的好習慣
現在很多家長都注意孩子的讀書習慣培養,一個喜歡讀書的孩子,肯定不會差到哪裡去。孩子從中班開始爸爸媽媽就要幫助孩子養成喜歡讀書的好習慣,哪怕每天就10分鐘,哪怕每天都是同一本書。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可能就記住了他看的那本書里的文字,識字量也是在為更好的適應它之後的小學做準備。
新的學期,新的開始,新的環境,每一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適應新的環境,成為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孩子。其實每一個孩子本來都是好孩子,但同樣家長的陪伴引導很重要。
一句話家長在孩子幼兒園的時候偷的懶,小學就要加倍補上,要是小學也進行偷懶,那就中學再加倍加倍補上.......總之,在孩子越小的時候付出越多,隨著孩子的長大,作為家長操的心就越少。
【文/布丁媽媽私享會】勵志職場辣媽,多平台邀約原創作者,專注孕產、親子、育兒,親子閱讀踐行者,健康育兒倡導者。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