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越01打不到特斯拉的門口

2023-11-03     BusinessCars

「從2021年立項開始,我們從始至終都想和特斯拉打一仗。」

「我不認為我們殺入了一個特別紅海的戰場,而是要開闢一個新的戰場。」

極越汽車CEO夏一平的這些話,慷概激昂。有時候我在想,這到底是一種有底氣的自信,還是為了擴大聲勢喊出的口號?

想和特斯拉排隊打仗的車型比比皆是,馬斯克的敵人從底特律能一路漂洋過海排到中國。到目前為止,唯一讓馬斯克鬆口表揚的,也僅有比亞迪一家,意味著特斯拉開始真正把比亞迪當成競爭對手。畢竟,比亞迪月銷已經超過30萬輛,三季度毛利率也超過了特斯拉。

作為造車圈一個不算太新的「新人」,極越震耳欲聾的口號確實也吸引了一些目光,抱著好奇的態度來看看極越01這款被視為正面開打特斯拉的新車,到底藏著什麼殺手鐧。

整體看下來,夏一平一個人的信心,就超過了很多看客。

他在極越01上市發布會上,用了5個「全球第一」來概述極越01的產品實力,其中有4個集中在智能化的軟硬體領域,並且再次強調了「汽車機器人」的概念,主打一個「比某蔚、某鵬、某界」都智能,還放出狠話,「別讓你的下一輛車變成上一代的產品」。

在所有產品性能中,去掉雷射雷達的純視覺高階智駕方案成為極越01最突出的賣點。放棄成本高昂的雷射雷達,選擇純視覺的智駕方案,確實和特斯拉如出一轍。

也不怪夏一平一直強調想和特斯拉打一仗,雖然馬斯克也不一定看得見這個對手。

當然,不是馬斯克視力不好,畢竟在比亞迪銷量剛剛超過特斯拉的時候,馬斯克仍然說,「我仍不知道誰會是第二個對手,用望遠鏡都看不到」,因為當時比亞迪的盈利水平和特斯拉還不在一個等級。

全面對標Model Y?

明明不是一個起跑線,為什麼極越01仍然要把全面對標Model Y當做重要目標?

這就要提到極越01立項時候的故事了。

那是2021年,電動智能市場特斯拉一家獨大,蔚小理緊隨其後。當時很多車企進行電動化轉型,都把對標特斯拉作為一個口號和目標,這個情況就算到了現在也一樣。就比如昊鉑GT上市,想要立足也得先打特斯拉Model 3。

「我們把特斯拉當對手,特斯拉把我們當對手了嗎?我不這樣認為。」廣汽埃安副總經理肖勇坦誠地表示,在20萬到30萬這個市場,想出頭的話,特斯拉Model 3絕對是一個標杆。

換到極越01身上,也是如此。夏一平表示,立項的時候,不論是新車售價、定位還是配置,管理層都基於Model Y作出了很多思考。

那時候,極越還叫集度汽車。集度汽車在2021年3月正式成立,是由百度發起成立,並由吉利控股集團戰略投資的汽車機器人創業公司,分別控股55%和45%。

當時,百度創始人李彥宏只要公開亮相,就頻頻提及集度汽車,並表示,「集度承載了百度的造車夢。」誇讚起來也絲毫不吝嗇「就自動駕駛技術而言,集度將領先特斯拉一代。」

從頭到尾,集度的目標就是特斯拉。李彥宏的目標,希望用一款車型來證明百度的自動駕駛實力,那麼,在當時特斯拉是一個最好的標杆。

集度是非常自信的。

彼時,百度已經有近8年的自動駕駛技術積累,吉利擁有豐富的生產經驗和成熟的供應鏈體系。背靠百度和吉利兩大背書,集度汽車原本應該會有眾星捧月一般的關注度,但實際上「不溫不火」這四個字,一直如影隨形。

而且,在還是集度汽車的時候,已經留下了一些並不太好的標籤。很多人質疑,集度是動畫片造車,給用戶畫餅,無法把超前的產品概念在量產車上實現。

集度汽車的核心賣點,就是百度研發多年的無人駕駛技術。2022年舉辦過一場元宇宙發布會,被外界嘲諷為「動畫片發布會」。夏一平也曾回應過說,「我們經常干一些事情,讓大家覺得這個公司神經病,腦子有問題。但營銷就是這樣子的,營銷不分好壞,只要傳播。」

顯然,沒把集度想要傳達的智駕能力傳播出去。「集度的理念是造一台『L4級別自動駕駛能力』、『能自我學習和疊代』的智能產品」,但是L4落地有多難,看自動駕駛公司的生存現狀就知道了。

那款一直宣稱量產車和概念車相似度達到90%的集度ROBO-01,量產之後也被證實「大打折扣」,「創新設計」的雷射雷達沒有出現在前機蓋上,可伸縮的U形方向盤不能伸縮了……主打一個吹過的牛,終究都沒能實現。

但是,拿著這款「縮水」的量產車,超過40萬元的售價,夏一平仍舊許諾目標是「每個月能賣一萬輛。」李彥宏也曾給夏一平的雄心壯志下過軍令狀,半年內接受訂單,一年內交付車輛。

最終的結果?沒有實現。

如果實現了,估計就不會有後續改名「極越」的事情了。L4自動駕駛無法落地、智能化優勢漸微、入場時間晚、渠道缺失等等因素,讓集度無力負擔李彥宏的造車豪賭之夢。

百度內部員工表示,從去年8月內部討論集度的聲音變少了。後來,去年百度生態大會之後,李彥宏公開為集度搖旗吶喊的次數變得很少,還在造車路線上做起了「分散投資」。

這一路的變化總結下來就是,曾被熱捧的集度變成了冷落。

所以,在極越01上市之後,夏一平對著媒體說,「過程中都是糾結,全是糾結。」

極越01卡位不易

從集度成立到更名為極越,被稱之為另起爐灶。

百度控股集度的時候,遇到生產資質問題,產品無法准入,無奈更名為極越,控股方也變成了吉利汽車。極越,也被理解為吉利另起爐灶。

一路走到到極越01上市,整整970天的時間,夏一平都處於一個掙扎的過程中,他用了「很難」來形容自己一路的心態。「確實沒辦法跟大家訴苦,也沒必要去訴苦,該做還是得做。」

夏一平現階段要做的是什麼?就是如何賣好極越01,完成集度時期未能完成的軍令狀。他的銷量預期仍然是月銷萬輛。

極越01共推出兩款車型,極越01 Max和極越01 Max Performance,售價24.99萬-33.99萬元。融合了百度Apollo高階智能駕駛ANP3.0和吉利SEA浩瀚架構,全系標配高通8295和雙英偉達Orin晶片、智能語音交互和純視覺高階智駕。

最大的變化,是放棄了雷射雷達,從成本、算力優化等角度考慮採用了純視覺智駕方案。「去年12月我們上了BEV和Transformer,當時沒想把雷射雷達拿掉,因為確實沒有信心,當時單靠純視覺跑得不是很好。」

夏一平也承認,過去做高階,但沒有賣出價值。至於到底要不要雷射雷達,夏一平也考慮了很久,也思考了兩個策略,一是保留雷射雷達一段時間,上市之後再去掉,另一個是直接取消。

現階段做智能駕駛,以實用為主,炫技沒有意義。極越01的前身就是集度ROBO-01概念車,曾經宣稱主打90%量產技術和雷射雷達的擁躉,最後選擇了直接取消雷射雷達。

極越變了,從質疑特斯拉,理解特斯拉,下一步「成為」特斯拉。

「如果一定要選一個競爭對手,從2021年定義這款產品的時候,我們從始至終,都想跟特斯拉打一仗。」

在定價上,極越01也透露著與特斯拉打一仗的意圖。兩款車型分別售價24.99萬、33.99萬元,剛好卡位在特斯拉Model Y所在的市場區間。並且,標配和頂配的起售價比Model Y便宜1萬~2萬元。

極越01選擇的對手特斯拉Model Y單月銷量超過5萬輛,按照目前的銷售勢頭,特斯拉新款Model Y有望成為2023年乘用車市場的銷量冠軍。極越01的對標之路,確實要走很久很久,畢竟走到Model Y的面前,極越01還有邁過很多絆腳石。

而且,極越01仍然存在集度時期待解的難題。如何將智能化真正變現為標籤,如何讓「汽車機器人」的概念落地?

雖然硬體配置變了,智能這個詞,仍然是夏一平嘴裡的常用詞彙。他在發布會上說,「我可以很自信地說,別人的頂配只是汽車機器人的標配,因為別人的終點線只是我們的起點線!」

不過變成實用主義的極越01,怎麼擔當起「全球第一」「最好」這樣的詞彙?畢竟,蔚來NOP、小鵬NGP等智駕方案看著也不差,落地速度也在加快,極越01的智能化相比友商的遙遙領先,體現在哪?

在夏一平的觀點裡,極越01是國內第一款「真正的」智能汽車,智能的核心在於其是國內第一個搭載高通驍龍8295晶片的車型,首次完全啟用雙NPU,算力達到60 TOPS,是當下市面上主流汽車晶片算力的8倍左右。

「真正的」智能汽車,一句話又掃射到了不少車型。從夏一平的話還能看出另一個重點,極越01在市場立足的標點,仍然和集度時期一樣,用智慧卡位。在一些評測結果里,從功能性上來說,極越01所能夠實現的智駕能力,的確已經穩穩站在國內智駕一線梯隊,但並沒有做到夏一平喊出的「全球第一」。

而且,真正的智能駕駛形態根本還未出現,近幾年內,極越主打的「汽車機器人」概念是否有足夠的銷量去支撐?「汽車機器人」的概念是否有足夠的吸引力嗎?夏一平拿著極越01怎麼去執行這個概念?

這些難題,都擺在夏一平桌案上,並且已經有兩年的時間了。

僅僅是拋出一個新的技術概念,很難獲得市場的直觀認知,而且消費者也不一定聽得懂什麼叫「汽車機器人」。上一個喊出「打造的不僅僅是一款車,而是一個懂你的輪式機器人」的車企,叫奇點汽車,結果大家知道。

還記得一年前,集度到底能不能成為爆款,那時候很多人心裡沒底,原因之一是L4高階智能駕駛難以落地。如今,極越在智能化上的先發優勢被追平,量產交付又姍姍來遲,很多人心裡還是沒底。

不過,有人說馬斯克心裡肯定有底,因為極越01打不到特斯拉的門口。

註: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55536defbf5ef7e23cb704a06b843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