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踏實地的龍湖,交出半年成績單

2023-08-28   華商韜略官方帳號

原標題:腳踏實地的龍湖,交出半年成績單

文 | 華商韜略 王寒

融資不暢,債務到期,陷入流動性困境,繼而暴雷……過去幾年來,這個過程接二連三地發生在地產企業身上,一艘艘巨輪的倒下更是引發了整個海面的震盪。

儘管經歷了年初的短暫回暖,但由於經濟大環境的變換衝擊需求端,人們開始收緊消費、提高儲蓄,銷售不振又打破了房企們的最後一絲幻想。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上半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58550億元,同比下降7.9%,其中住宅投資44439億元,下降7.3%。同時,房地產開發企業房屋施工面積、住宅施工面積等指標均呈下滑趨勢,房屋新開工面積、住宅新開工面積等更是大幅下滑超過20%。

長期以來,地產行業高喊的都是高舉高打、激流勇進,但這場多米諾骨牌式的系統危機,卻讓行業猛然醒悟,作為托起大眾生活的重要支撐,對它的基本要求從來就是——穩。

穩,本應該、也成為了當下房企最稀缺、最重要的特質。在此背景下,哪個房企能夠穩住,就是企業發展底層邏輯、內在實力的最好說明。

好在,國內地產業還有能穩住的房企。

【以安全性為第一要旨 築牢財務護城河】

近日,龍湖發布2023年中期業績,以行業最優財務盤面,向用戶和投資人交出了安心答卷。

中報顯示,2023年上半年,龍湖集團實現營收498.7億元,毛利額為139億元。同時,房地產開發合同銷售同比增長15%至985.2億元,銷售回款率超100%,維持行業高位。

在備受關注的債務指標方面,龍湖集團綜合借貸規模為2070.9億元,相較去年末的2080.1億元穩中有降,在手現金增長為724.3億元,進一步確保流動性安全;三道紅線指標連續第7年穩居綠檔,其中,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進一步降為61.9%,為近五年來最低。

具體到債務結構,過去半年來,龍湖以安全為綱,持續合理化長短債配比、延長貸款年限,合理調配內外債占比,取得了突出的成果。

不僅借貸成本保持在4.26%的低位,平均帳期進一步拉長至7.19年,還通過提前償還等方式,基本還清了2023年內境內到期公司債。與此同時,到2026年底,龍湖已無境外到期債券。

一系列財務指標均保持行業最優水平,財務盤面的健康,也讓龍湖收穫了標普(BBB-)、穆迪(Baa2)、惠譽(BBB)、中誠信(AAA)、新世紀(AAA)等境內外機構全投資級評級。

房地產過去以高槓桿實現高規模高增長的思路,是現今眾多房企在圍牆之下難以轉向的核心原因。而龍湖如今的突出表現,正得益於其早就確定不以規模為導向,而是堅持精準投資提升品質的發展思路。

如今來看,這是堅持自身發展思路、跳脫階段競爭局限性、踐行長期主義的表現,在房企退市潮來臨、暴雷不斷的當下,不僅極富遠見,對社會和行業來說,都十分珍貴。

【以高質量發展迎接下一個行業周期】

正是在安全性的支撐下,在地產行業的關鍵轉型期,龍湖才能加快構建高質量發展模式。

長期以來,地產行業都是高舉高打、激流勇進,但作為托起大眾生活的重要支撐,對它的基本要求從來就是——穩定。如今,政策正在引導行業轉入這一正軌,而龍湖則在「空間即服務」的戰略指導下,聚焦開發、運營、服務三大業務,發揮「1+2+2」航道協同效應,構建大眾的美好生活。

由此,龍湖多年沉澱的運營及服務能力得以體現,在周期中既是盈利兌現的貢獻源,也是持續發展的增長級。

運營方面,截至2023年6月,龍湖商業已進入全國30餘座城市,開業運營80餘座購物中心;在明確長租公寓、產業辦公、服務式公寓、活力街區四條產品線,打出「冠寓」「藍海引擎」「霞菲公館」「歡肆」四大品牌的基礎上,繼續推動長租公寓業務產品升級、尋找增量。

服務方面,龍湖智創生活持續以瓏之名等四大住宅產品體系、超20年物業服務和商業運營經驗賦能美好生活,服務更多業主,並依託基本盤繼續拓寬業務範圍。

值得一提的是,龍湖龍智造作為全新推出的「智慧營造」品牌,也已迅速成為代建行業佼佼者,為眾多同行紓困解難,推動未來城市發展。目前其已累計獲取建管項目50餘個,總建築面積超900萬平方米。

綜合來看,運營及服務業務共同為龍湖帶來122億元營收,同比增長10.4%。更重要的是,經營性利潤占比超半數,使龍湖利潤結構更加優化。

依託於安全的財務底色,以及持續深耕積累的產品力、運營力和服務力,過去半年裡,龍湖在發展與安全的平衡考量下,完成了更大範圍的高能級城市布局。

2023年1—6月,其在上海、杭州、西安、成都、深圳等一二線核心城市,以合理成本,共獲取20幅新地,遍布西部地區、長三角地區、華中地區、環渤海地區及華南地區。

至此,龍湖總土儲達到5489萬平方米,權益面積為3816萬平方米。其中,接近9成銷售貨值集中在高能級城市,結構的優化,為龍湖的可持續運轉、良性循環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三大業務板塊協同發力,為龍湖貢獻了穩定的收入與利潤,也使其領先於行業,從高槓桿、高成本轉向低槓桿、低成本,同時實現強運營、正現金流的高質量發展模式。

得益於此,2023年上半年,龍湖實現股東應占溢利80.6億元,剔除影響後的股東分紅達到65.9億元。在行業整體下行、六成上市房企預計虧損的背景下,這份兼具安全性和高質量的成果得來不易。

別人樂觀「我」悲觀,時刻自律,不在拚命狂奔的行業洪流中迷失自我,讓龍湖打穩地基,在風暴來臨時也能腳踏實地。如今,地產行業格局已變,結合高質量發展的時代要求,以及居民對美好生活的更高品質追求,可以預見,適應趨勢、嚴格自律、不斷進取的龍湖,將有更大作為。

——END——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涉及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