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作家雷春:從打工青年走出來的全國紡織工業勞動模範

2021-12-11     勇哥讀史

原標題:重慶作家雷春:從打工青年走出來的全國紡織工業勞動模範

重慶市開州區是一個人口大區、勞務大區。改革開放以來,數十萬開州人離開自己的家鄉,走出大埡口北上南下,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湧現了一大批各行各業的優秀人士。青年作家雷春就是其中之一。

1992年,雷春背著簡單的行李捲入南下大軍,來到廣東成為一名打工青年。在20多年的打工生涯里,他用一支筆闖入文學世界,出版了多部個人專著;他在眾多的候選人中脫穎而出,被評為全國紡織工業勞動模範,站在了北京人民大會堂的領獎台上;他帶領團隊從事城市文化建設和主題文化挖掘,成為行業中的佼佼者。他緊緊把握時代脈搏,堅持與時代同步,成為一名時代的歌者。

流水線上的打工作家

雷春出生於臨江鎮,1992年高中畢業的他走上了外出打工的道路,跟隨村裡的年輕人一起到了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廣東。

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民間流傳著一句話:「東西南北中,發財到廣東。」然而,廣東並不是一個遍地都是黃金的地方。在當時來說,如果沒有大學文憑,是很難找到一份好工作的,他只能通過自己不懈努力,先解決溫飽再說。最終,他進入一家國營紡織企業,成了一名管理培訓生。

雷春讀書時愛好文學,筆頭功夫非常不錯。在異鄉的夜晚,他拿出紙筆編織著自己的文學夢想。他曾住過上百人的集體宿舍,每次下班後,宿舍里總是亂糟糟的,充滿各種各樣的喧譁聲。雷春就用廢棄的包裝帶軸芯當板凳,用床板作書桌,埋頭寫作,沉浸在自己的文學世界裡。

就這樣,雷春堅持筆耕不輟,在《經濟日報》《廣州日報》《羊城晚報》《浙江日報》《打工族》等報刊雜誌發表了大量有關打工題材的詩歌、散文和紀實文學,並結集出版,圓了自己的作家夢。一路走來,雷春還出版了長篇報告文學《玉清善行》、詩文集《生命中的那盞燈》,國內首部反映服裝工藝的詩集《衣車上的舞蹈》也即將出版,他還與人合編了全國青少年演講愛國教育讀本《勿忘國恥圓夢中華》,策劃了香港羅氏家族人物傳記《大我為先》等,並成為了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重慶市作家協會會員。

紡織行業的全國勞模

「我在打工的時候從來沒有放棄寫作,也沒有放棄學習新知識。」雷春告訴記者,諸如電腦排版、照片拍攝、後期剪輯這些技能都是他自學成才的,不僅如此,他還利用空餘時間參加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並取得了北大本科學歷。「不管在哪個時候,都應該多學新的東西,爭取把自己培養成一個復合型人才。」

1998年,雷春被香港一家集團公司選派到深圳深入學習服裝工業工程,獲得了英國GSD車縫行業協會A級證書。此後,雷春進入東莞一家港資大型服裝企業,專業從事精益生產推廣工作。考慮到絕大多數工人都難以接受更加先進的生產方式,雷春決定利用自己的寫作特長,結合企業特色,創辦了一本廠刊,通過宣傳的方式讓大家了解新的工業工程技術,轉變陳舊的思想觀念。

很快,雷春將這份廠刊辦得風生水起,不但成功地將精益生產導入了企業生產線,為企業贏得了更大利潤,還得到了廣大工人的喜愛。這份廠刊在珠三角企業刊物評選中獲得了一等獎。

後來,雷春進入香港晶苑集團——中山益達服裝有限公司任宣傳部長,並創辦《益達人》雜誌、《益達在線》報紙、《益達之聲》廣播等媒介,他同時兼任總編輯。所辦媒介在全國刊物評選中屢獲殊榮。《中山日報》曾以《一家企業自辦三個媒體》進行了大篇幅報道。這樣一來,企業的文化宣傳氛圍就變得濃厚起來。

不僅如此,雷春還帶領企業員工走出去,開展低碳環保、資助貧困兒童、慰問敬老院老人等社會公益活動,受到了業內人士的廣泛讚譽。當有人質疑他是在「作秀」時,雷春笑著說:「這要感謝我母親給我的力量。當時我告訴母親我在做這些善事的時候,她聽了非常開心,還不停地叮囑我在外面多做善事多積福。所以,當在敬老院看到那些老人們露出笑臉時,你就會明白,無論別人說什麼,都無所謂了。」

2010年12月,雷春作為廣東中山市的外來普通務工人員代表,被評為「全國紡織工業勞動模範」,受到了隆重表彰。

「我們是來自五湖四海的追夢人,懷著感恩的心,揣著年輕的夢,我們放飛夢想的翅膀。」2011年11月11日—13日,雷春應邀參加廣東省舉辦的萬名外來工「廣東文化景觀游」活動時,以激動的心情寫出了獲得一等獎的詩歌《幸福相約》,引起了眾多外來工的共鳴。

奮鬥青春的時代歌者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優秀的人才,到哪裡都會閃光。近年來,雷春先後擔任過廣東省委宣傳部《政工參考》雜誌執行副總編輯、編務總監等職,還經常為廣東省委機關刊物《南方》雜誌撰稿。不管什麼崗位,他都以認真負責、踏實苦幹的工作態度,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可。

在有關部門的組織和邀請下,雷春走進廣東省外語藝術職業學院、寶武集團廣東韶關鋼鐵有限公司、廣東省能源集團有限公司、廣東省交通集團有限公司等高等院校和大型國有企業,講思想政治課、授思政論文寫作。雷春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歌頌偉大祖國,謳歌偉大時代,讓廣大青年學生和職工深刻地理解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樹立對國家和民族事業的擔當精神,激勵他們與祖國同命運、共奮進。

「理論一定要聯繫實際。不然,接不了地氣的想法就是空中樓閣。」雷春告訴記者,這些年他帶領專業策劃團隊,活躍在珠三角、粵西、粵東等地,致力於城市文化建設、主題文化挖掘等領域,在新時代文明實踐、黨建展館、鄉村振興、主題文化園的策劃設計中,匠心獨運、別具風采。這對推動全社會形成踐行偉大精神、傳承紅色基因、凝聚奮鬥偉力的濃厚氛圍,取得了良好成效。

雷春,用奮鬥的青春,踐行了一個普通打工青年,如何從單獨的個體寫作,到一個時代歌者的華麗轉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507190080_129546-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