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認為在日常生活中除了鈣片,就只有牛奶、奶酪這類奶製品能滿足人體的「補鈣」需求了,其實並非如此,除了它們,綠葉蔬菜是常被人忽略的「補鈣能手」之一。不過,綠葉蔬菜也有其先天的補鈣劣勢。那麼,綠葉蔬菜為什麼能補鈣呢?含有多少鈣?與奶製品相比,其補鈣效果又如何呢?
綠葉蔬菜的鈣含量豐富
在營養學上,以100克為單位計算,很多綠葉菜的單位含鈣量大於100毫克,如綠莧菜、木耳菜等的單位含鈣量都在160-180毫克左右。一般每100克或100毫升牛奶的含鈣量大約是100-120毫克左右。單從含鈣量來講,很多綠葉菜並不輸給牛奶。
綠葉蔬菜,特別是深綠色的蔬菜中富含鈣,而且富含鉀、鎂、維生素C等營養素,可以促進鈣的吸收和利用。
綠色蔬菜能夠補鈣,這和其中富含的維生素K也有著密切聯繫。研究發現,維生素K能夠激活骨鈣素,促進鈣在骨骼中的沉積,從而讓鈣的作用最大化。維生素K多以葉綠醌的形式,存在於綠色蔬菜、動物肝臟、魚類、肉、乳製品之中,植物油中也含有少量。其中,綠葉蔬菜含量最高。一般綠葉蔬菜顏色越深,維生素K的含量也就越高。
這樣吃綠葉蔬菜才補鈣
儘管如此,綠葉菜在與牛奶等奶製品相比時,還是存在鈣吸收率上的「先天不足」。因為,首先綠葉菜里所含的鈣大多是結合型的鈣,不利於人體吸收。其次,很多蔬菜含有的草酸,會影響鈣的吸收。
要想讓綠葉蔬菜真正發揮出它的補鈣潛能,吃好吃對才是根本。
首先,當然是需要吃夠量。足量的綠葉蔬菜才能為身體提供具有實質意義的足夠量的鈣質。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普通健康成人每天攝入的蔬菜量應為300克-500克(生重),其中,深色蔬菜(如小白菜、小油菜、芥藍、空心菜、芥菜、薺菜等)應占到一半。
其次,蔬菜要少油少鹽。如果炒綠葉蔬菜放很多油進去,熱量上去了,鈣營養素密度就相應下降了,而且吃太多油脂也容易導致身體發胖。如果放太多鹽,必然導致鈉攝入過多,可增加尿鈣的排出,不僅不利於鈣的吸收,反倒會加速骨質疏鬆的進程。建議綠葉蔬菜先煮、蒸或焯拌後,再淋少許食用油和生抽即食用。
再次,去除蔬菜中的草酸。有些綠葉蔬菜,像莧菜、菠菜、空心菜含有比較多草酸,草酸可與鈣形成沉澱而降低鈣吸收,因此烹調前最好先放入沸水中焯燙一下,以去除掉部分草酸。這樣再吃,就能讓蔬菜中的鈣被身體充分吸收利用了。
日常飲食可多渠道補鈣
均衡飲食是健康的基石,同樣也是補充足夠鈣質的法寶。
日常食物中的最佳補鈣食物是奶製品,例如牛奶、酸奶、奶酪等,它們鈣的吸收利用率高,是膳食優質鈣的主要來源。但對不喜歡或不適合喝牛奶的一些人來說,可以首選位居補鈣食物「次席」的深綠色蔬菜,比如甘藍類、芥藍、小白菜、小油菜等,它們廉價易得,鈣含量豐富,同時提供多種營養成分,可謂一舉多得。再次是豆製品,主要是南豆腐(石膏)、北豆腐(滷水)和豆腐乾。此外,許多人知道,蝦皮、芝麻醬之類的單位重量含鈣量也很高,但它們因為日常食用量或頻率並不高,而且鈉含量或熱量要高於前三類食物,所以用來補鈣的可行性也不如前面三類高鈣食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3VGagHIBd4Bm1__YQa3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