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睢相秦有功於秦昭襄王,為何不能全身而退

2022-02-06     耀眼生活

原標題:范睢相秦有功於秦昭襄王,為何不能全身而退

范睢是秦國著名的相國,他提出的遠交近攻策略,幫助秦昭襄王東征諸侯、鼎足中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到了秦昭襄王后期,范睢的命運和歷史上其它有功之臣一樣,也出現兔死狗烹的情況。

關於范睢的最終結局,一直是個謎團,《史記·范雎蔡澤列傳》記載,范睢因舉薦的恩人鄭安平和王稽倆都通敵叛國,在燕國人蔡澤建議下請辭隱退,病死善終。而林劍鳴先生編著的《秦史稿》卻說范睢是跟王稽一塊死的,這個依據是根據云夢出土的秦朝文物秦簡《編年紀》記載的:「(秦昭王)五十二年,王稽、張祿死。」這裡的張祿就是范睢到秦國後改的名字。

范睢如何當上秦相的?他有哪些功績?

范睢本是魏國的一個門生,投身魏國中大夫須賈門下後,因出使齊國受齊王贈與重金而受到須賈陷害,被魏相魏齊侮辱毒打,差點死在廁所里。魏人鄭安平得知情況後,幫他逃脫虎口,在聯繫到出使魏國的秦國使臣王稽後,他倆一起在王稽幫助下逃到秦國並逐漸站穩腳跟。

范睢能成功相秦,完全是他審時度勢,及時惴摩了秦昭襄王的心思,他提出的遠交近攻策略,以及廢后和削除貴族專權的主張,正好與秦昭襄王想奪回王權的想法合拍,這才使他平步青雲,一步到位坐上秦相之位。

范睢相秦以前,秦國一直在宣太后和他弟弟穰侯的專權控制之中,秦昭襄王雖然當上秦王很長時間,卻一直生活在母親羋八子和舅舅魏冉的陰影之中,他渴望有人替他出謀解難,范睢的到來,恰到好處。

范睢當上相國後,最大的功勞有兩項。一項是幫秦昭襄王成功奪回王權。把宣太后攆出後宮,把穰侯和華陽君、涇陽君、高陵君攆出函谷關,確保朝政統一,政令暢通。一項就是提出遠交近攻策略,推翻了穰侯的打擊齊國主張,從而出現了長平之戰的偉大勝利,使秦國威振諸侯。

但是,范睢又是個比較自私的人,當權力和地位比較鞏固的時候,他的一些毛病也慢慢顯露出來,而隨著秦昭襄王日暮西山,他也要考慮為接任者病弱的兒子打下基礎。在這樣一個背景下,權高位重的范睢的危險也就步步逼近。

范睢為何不能全身而退,又是如何死的?

范睢當上秦國國相時,秦昭襄王已經當王很多年了,雖然有宣太后掌權,但畢竟他是親兒子,羋八子也是為他做了很多的工作,所以秦國內外政策強勢,軍事更是步步東進。尤其是白起率領大軍長平一戰坑殺趙軍40萬以後,秦國的強勢更是讓諸侯害怕。

但長平一戰也讓范睢和白起結下了怨恨,原因在於白起要趁勝利之師連續攻打趙國,直至滅亡它。但范睢卻跟趙國使臣眉來眼去,在秦昭襄王面前讒言,提出了撤軍的建議,從而錯失了滅亡趙國的時機。

當一年後秦王再次討伐趙國要白起領兵出戰時,白起心裡還記著上次的怨恨,以時機不宜託病不出。秦王沒有辦法只得命令大將王齕統兵,但趙國在魏楚兩軍救援下,王齕大敗而回。秦王再次要求白起出戰,白起仍然不聽,范睢就以白起有異心讒言秦王將白起撤職查辦,中途又賜他自殺。

消除了白起一大競爭對手,范睢轉而推薦恩人鄭安平出任秦軍主將,他的意圖很明顯,只要鄭安平取得邯鄲之戰的大勝,他倆一個文一個武,下任秦王上任,朝政就得聽他倆的了。

可是,鄭安平天生就不是塊打仗的料當,加上秦軍都是白起的老部下,指揮不順暢,主將不得力,秦軍大敗,鄭安平被包圍後投降了趙國,致使范睢顏面掃地。鄭安平被誅滅九族後,范睢害怕秦昭襄王治罪,終日擔心掉膽的,但秦王念他輔佐有功,這次並沒治他的罪,實際上還是在暗中觀察他的表現。

可惜,鄭安平一事未平,范睢另外一個恩人王稽又被人查出串通趙國,秦昭襄王這下容忍不了,直接就給殺了。同時,秦昭襄王也在考慮這次再不能放過范睢了,因為王稽當上太守也是范睢舉薦的。

兩個恩人都出了事,按照秦國法律,保舉人跟被保舉人同罪,范睢也是活不了。正當這個時候,燕人蔡澤建議范睢不要猶豫趕緊辭職讓位,省得秦王動手。范睢權衡再三,也就這一條路了,就主動請辭並推薦蔡澤接了自己的班。

看到范睢主動請辭,秦昭襄王心裡也是暗暗高興,范睢走了,朝中再無老臣掣肘,將來兒子接班再也不會重蹈覆轍了,只是人算不如天算,他死後,秦孝文王僅僅當了三天的秦王就江山易手了。

通過上面的介紹,范睢雖然功大於過,也留下了睚眥必報的典故,但他終究沒有和秦王同心同德,致使秦王猜忌,落得被迫隱退的結果。

又由於范睢的死是跟他的恩人王稽在同一時間,人們有理由懷疑范睢受到了鄭安平和王稽的牽連,他倆通敵叛國被誅滅族人,范睢也會相應受到處理。因此,秦昭襄王不會因為范睢有功於他,在鄭安平第一次投敵事件中沒有處置他,在王稽第二次通敵事件中,范睢指定是逃脫不了制裁的。(圖片來源於網絡)

學史明理,知史悟道。關注島主說事,了解更多新鮮的歷史資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37e9096bcebdab8b83a097c356d216a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