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是容易矛盾而搖擺的生物,很多女人受過男人這種搖擺而矛盾的苦,比如說張愛玲,於是她寫下了經典名句:
「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窗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粘在衣服上的一粒飯粒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硃砂痣。」
這段話放在梁漱溟的感情上,真是再恰當不過了,他就是張愛玲所說「一生有過兩個女人」且矛盾而搖擺的男人,先說「年齡、容貌、家世全不計較,惟願得一寬仁超俗有魄力之女子為伴」,後又說「凡女子對男子的吸引點,她可全沒有」;年51歲續娶47歲的夫人,談戀愛談成了大新聞,結婚後卻冷淡又吵架,叫人百思他到底想要啥?梁漱溟出生於1893年晚清,蒙古族人,6歲就開蒙接受教育,才中學畢業就加入了京津同盟會,不過他學著學著就學出了佛性,1913年開始吃素,還向父親表達了自己非常想要出家的願望,但是沒成,1916年想要自己跑去出家,也沒成,後來被邀請到北大任教,講的還是佛教哲學,所以這人頗清心寡欲了,清心寡欲到了1921年29歲。
黃靖賢如果遇上了徐志摩,多半和張幼儀一樣,要得個「鄉下土包子」的評價,因為她不打扮,也不會打扮,穿著僵硬而且俗氣,沒有什麼笑容,非常寡淡,更不要談什麼才女不才女了,不僅不是才女,她還有個「小山東」的稱號,說的是她身體健壯,氣概似男,無嬌羞態——這樣的人配小有名氣的梁漱溟,真的不搭。
梁漱溟自己也覺得,可是之前話放出去了,加上被什麼三姑六婆介紹的人,感覺也不比朋友靠譜,於是咬咬牙在同年11月13號就結了婚,但結婚後10年兩人感情都不好,梁漱溟說兩人沒有共同愛好,他是個喜歡思考的人,黃靖賢連話都說不定明白,又沒有什麼魅力,於是每每相顧無言,後來黃靖賢生下兩個兒子後,於1935年去世。黃靖賢去世後梁漱溟又過上了清心寡欲的生活,當時他已經是山東鄉村建設研究院院長,花了好幾年時間出版了《鄉村建設理論》,又投入撰寫《中國文化要義》,同時投身於各種各樣的建國活動中,參加中國民族同盟,還創辦了一所中學,可謂是文學、政治、教育各種事情都不落,非常忙碌而充實,整整8年。
1944年1月23日他們在桂林一家旅館舉行了婚禮,婚禮那是賓客如雲,媒體也是排山倒海,畢竟之前他們一個51歲,一個47歲,談戀愛就挺轟動的,結婚更是一個大八卦,那天看得出來梁漱溟非常高興,讓他講戀愛經過,他講得細膩而且畫面感十足,讓人又相信愛情了,講完後還唱了一段《黃天霸》京劇,然後興沖衝出門去過二人世界。
可是1980年美國芝加哥教授訪問這段婚姻的時候,梁漱溟搖頭:「妻子的個性如此要強,結果是.......」結果是梁漱溟嘆了三次,由於他是那種「不謀溫飽,不謀家世」的人,光是投身於自己的理想,所以陳淑芬就感覺到了冷落,她也是第一次結婚,不知道怎麼處理,脾氣又大,兩人就經常吵架,即便有別人在場,搞得梁漱溟總覺得沒面子。這時候他就又想起來了黃靖賢,越發覺得她好,在《紀念先妻黃靖賢》中寫:「只有她配做我的妻子」,還把這句話念叨到了95歲快死之前,而她的那些剛硬,晚上睡覺從不亂動的習慣,變成了胸襟坦蕩的表現;她的沉默寡言不合時宜的衣著,變成了他能在社會上專心活動,不用攢錢養家的基礎。
可見他也是受到了自己搖擺和矛盾的苦楚的,至少他是晚年續娶了一個妻子,才知道自己想要怎樣的愛情和婚姻,然而這時候都來不及了,女子因為他的一時一變感到傷心,他也因為自己的一時一變總在錯過最好,後來他總結了自己的婚姻觀,就是「男女居室,西人言愛,中國主敬,敬則愛斯久矣」——淡而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