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 尹星
一切陰霾終會掃去
主持人:今年就剩下最後一個交易周了,泛舟有啥要提示下大夥的?
泛舟:部分朋友和我說,滬深300及上證50這樣代表權重股的指數已經年線三連陰了。我和他們說,站在當下看未來,這是好事。歷史上有年線三連陰的,也就創業板和深證成指,三連陰後,都是一根大陽線。咱們先不看明年是不是年大陽線,首先,已經連跌三年,其次,大周期部分指數也出現了極端超賣,最後,外圍緊縮對大A的影響已經大幅減弱。明年內,最差會有一次級別較大的技術性反彈,之後再怎麼走就要一步步往後看了。
主持人:我也覺得大夥得向前看,站在這個角度,過去震盪幅度越大對未來越有利,因為上漲空間大了。
泛舟:個股和指數都是如此,特別是一旦指數進入縮量下跌的過程,很容易在未來被快速收復,因為縮量代表著未來上漲時拋壓小。目前滬深300等指數就是一個縮量下跌的過程。這樣的波動在二十多年的行情中我見多了,一切陰霾終會掃去。
主持人:歷史上有和當下類似的行情嗎?
泛舟:拋開量、板塊及個股活躍度,單純看指數,K線是不客觀的。比如2001-2005年,指數很慘,短線活躍度更慘。除了每年例行的幾次反彈,大多數時候全市場紅盤個股不超過十個。現在呢?這段時間兩市每天漲幅超過5%的平均有大幾十家,跌停寥寥,可操作性遠比之前的行情強得多。再者,當下投資品種加上基金及場內的ETF有1萬大幾千家,幾乎覆蓋了全球大多數市場,大夥的可選項增加了。這些在以前都是無法想像的,2001-2005年就是在營業部大螢幕下打桌球,看著邊上老太太們掐毛豆,打毛衣吹牛。純沒事幹!指數走勢雖然部分雷同,但環境不一樣了。大夥始終要向前看,未來短線可操作性只會越來越強,加之已經年線三連陰了。大的整體性機會越來越近。向前看,要樂觀,要積極,學好技術本領,迎接新一年的戰鬥。
確認底部的技術面信號
主持人:兩周前蕭蕭探討滬深300指數的觸底反彈時空要素,你說3330點附近見底機率較大,本周滬深300指數觸及3284點,是否具備見底特徵?
海風若雨蕭蕭:我們之前推演過滬深300指數見底的時空要素,3284點對應的2023年300指數頂4268點,跌幅已達23%,時間周期是221個交易日,即使以8月的高點4058點去推算,跌幅也已20%,市場總成交量也回落到6000億水平,從時、空、量三要素看,具備見底的條件。全年扣除節假日,也就250個交易日左右,這種單邊反覆下跌趨勢也就2018年(227個交易日)和2008年(197個交易日)有的一比了,時下市場比2008年和2018年還困難?現在美聯儲進入降息周期幾乎就是明牌,美債收益率已經跌回7月中旬的3.88%,即使不考慮匯率回升因素,美債下行帶來的估值提升對應300指數也應回升到3800點左右,管理層一直很努力地維護市場,但是走成這個樣子,似乎值得沉思。
主持人:9月的時候你就講過要限制做空,並且列為市場轉勢的三大轉機之首。
海風若雨蕭蕭:A股牛熊市都容易走極端行情,2021年初,是核心資產類個股的極端,一個賣醬油的都敢炒到130倍估值。反之,在熊市的末端也容易走極端行情,尤其是隨著市場人氣低迷,資金嚴重不足的矛盾會凸顯出來,這種時刻往往做空比做多要容易得多。採取針對性措施預防市場陷入螺旋式下跌是很有必要的。其實2015年我們也採取過這樣的措施,防止了市場在去槓桿過程中市況的進一步惡化,爭取到讓市場休養生息的時間。目前的市場,確認底部還需要周線趨勢金叉的技術面信號。
下周指數不必擔心
主持人:指數本周經歷了絕望到希望,驕陽怎麼看下周,會不會繼續新低?
驕陽:本周我看到了各種利空,基本面內外環境都分析了個遍,最後都是看空。讓我想起了去年賽道高位時,這些聲音也是各種內外部環境分析了個遍,最後看多。所以雖然目前挺難,但確實在轉變,只是速度有點慢,至於下周怎麼看,其實上周就說過,本周這裡就是2腳。雖然過程可能會跌宕。技術上來說,底背離結構依然在繼續演變中,中字頭權重等大盤股隨時可以護盤,絕望的盡頭永遠是希望。所以下周指數不必擔心,依然是利用結構性沒有放量拉起來之前,尋找配置的機會。
主持人:下半周指數穩住拉起的功臣是寧德時代等超跌權重股,這些個股是否完成了重要底部的搭建呢?
驕陽:每一次底部起來,都是超跌最嚴重的板塊最容易反彈,而且月線KDJ屬於嚴重超賣,所以小周期的趨勢性反彈是可以有的,甚至2-3個月的反彈都是可以的。但是大的趨勢性大底部暫時不要去想。無論是新能源汽車,還是光伏,內卷才剛剛開始,這不利於強化大型公司增速。從這個角度來說,本周反彈的這些賽道權重股構建大型的底部,一定需要一個比較長的時間周期。在大型股方面,中字頭、大金融後面的表態也很重要,它們動了,市場信心就會被強化。
主持人:雖然指數後半周觸底反彈,但後半周不少強勢股紛紛逆勢補跌。
驕陽:這是底部容易出現的一個現象,是好現象。
主持人:如此說,個股的反彈才剛剛開始?
驕陽:準確地說,是長期超跌、短期底部啟動後再次回落導致的超跌和底部上波滯漲持續震盪橫盤的這幾類個股的反彈才剛剛開始。可別盯著技術形態高高在上的品種去關注。
(本文已刊發於12月23日《證券市場周刊》,文中提及個股僅做分析,不做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