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電動化,戰略迷茫期

2024-05-27     My車軲轆

日前海外的一則消息,把大眾汽車推上了風口浪尖。

外媒報道,大眾集團全力發展全電動汽車的戰略已不復存在。一時間,大眾放棄全面電氣化的風聲傳遍車圈。無獨有偶的是,奔馳此前也傳出退出電動車的規劃。「奔馳放棄全面電氣化,歐美集體放棄電動車」成為了大家的談資。

這是大大的誤讀。

針對網絡上的傳聞,大眾官方對外回應稱:「我們始終堅持電動化戰略。然而,在轉型過程中,由於世界各地市場發展步伐有所差異,我們必須要靈活地推進動力系統布局。」簡單來說,大眾汽車並非看空電動車市場,而是策略性的調整與對市場變化的靈活應對。那麼,對於電動化布局,東西方為何會呈現出不同的戰略方向?

被誤讀的電動化戰略

近期,關於歐美車企是否真的放棄電動化的討論不絕於耳。事情的起因是梅賽德斯-奔馳CEO康林松前不久在年度股東大會上表示,奔馳將電動化目標推遲五年,並承諾未來十年將繼續更新內燃機汽車產品。這句原本沒有什麼問題的話,被外界解讀為奔馳放棄電動化戰略。

從康林松此次的說法來看,奔馳根本沒說要放棄電動車計劃,只是被居心叵測的人斷章取義——奔馳只是推遲在2025年實現50%電氣化車型銷量占比的目標。眾所周知,奔馳的電動化轉型節奏一直在根據市場變動而調整,此次只是對其電動車發展計劃的再次調整,並不意味著完全放棄電動車業務。

另外,奔馳在前陣子又鬧出了個大新聞,計劃暫停為S級和E級等大型車型開發MB.EA純電動平台。此消息一出,在國內又被炒得沸沸揚揚,部分媒體把它當成奔馳放棄電動化的證據。官方還專門出來解釋:梅賽德斯-奔馳不會停止開發新的純電汽車架構平台,並堅持電動化轉型的決心不變,將繼續推出新的純電車型。

至於大眾汽車,就更是一場鬧劇。人家只是表示會增加對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的投資,也被大家傳成「大眾不玩了不玩了」。實際情況則是,大眾壓根沒有放棄電動化。某種程度上,大眾汽車與奔馳的策略如出一轍,那就是對所有技術保持開發,並儘可能兼顧更多的用戶需求。其實無論從技術進步、研發投入和市場競爭等角度考慮,大眾汽車都不可能放棄電動化。

歐美車企猶豫,利好中國車企?

現在網上盛行起一股輿論風潮,那就是純電不是未來,歐美車企集體拋棄電動汽車,只剩中國車企在堅持。從目前的局勢來看,奔馳確實不是唯一一家重新評估電動化計劃的品牌,從去年開始,奧迪、福特、凱迪拉克等車企都放緩電動汽車推出的速度。

歐美車企調整策略,放緩電動化的腳步,主要是基於經濟利益的考量。

2024年以來,雖然全球電動汽車銷量總體仍在增長,但增速明顯放慢。由於海外消費者對電動汽車接受速度慢於預期,市場供過於求的狀況已經出現,歐美車企的電動化計劃自然會更謹慎。更關鍵的是,雖然新能源汽車市場火爆,但放眼全球,車企賺錢的卻很少。歐美車企現在態度上的搖擺,正是出於對電動車利潤不及預期的擔憂。

另外,政策層面的寬鬆給了傳統車企們喘氣的機會。比如英國宣布將燃油車禁令從2030年實施推遲至2035年。美國政府計劃放寬去年4月由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提出的尾氣排放限制規定。同時德國、法國、荷蘭等國家也改變了電動汽車補貼計劃。

對於傳統巨頭來說,當下喘氣機會是難得的,他們可以「邊看邊干」,蓄能捕捉後發優勢,但對於他們來說時間又是緊迫的,如果遲遲拿不出破局招式也是危機重重。因為中國品牌在新能源、電動化方面持續加碼,不斷拉大與海外車企的差距。

目前,業內已達成了一個共識:電動化發展趨勢已經不可逆轉,車企一旦放慢或者踏錯節奏,市場份額會被迅速瓜分。所以,如果歐美車企此時「半途而廢」,中國車企卻不斷向電動化賽道邁進,未來的局面將會更加被動。

總結

我們發現歐美車企所謂的「放棄」並非真正放棄,而是策略性的調整與對市場變化的靈活應對。細究之下,歐美車企的表態所傳遞出的信息更多是糾偏早先激進的轉型目標。所以大家大可不必產生恐慌情緒,電動化已是不可逆,中國車企未來有著廣闊的市場空間可以發揮,汽車產業的國際格局也已走到十字路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10863b7e43b1d473ff54a4ab3603cfb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