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中部,为俄罗斯、朝鲜两国相邻,省会为长春市。吉林历史悠久,自古就有肃慎、濊貊、东胡、山戎、夫余等民族在此繁衍生息,西汉汉武帝时开始纳入华夏版图,今吉林建制则始自清朝,满清入关后施行封禁政策,将今吉林设为将军辖区,设有宁古塔将军,后改为吉林将军,清末1907年正式建省。
吉林将军辖区原面积广大,与今吉林省域有很大的差异,随着清末割让地及民国、建国初行政区划调整行程今省境。现在,吉林省共有八个地级市、一个自治州,此行政区划也是建国后经过复杂政区沿革而来,进入新世纪吉林行政区划变迁不大,仅两个县撤县为区,此外还有一个县改为了县级市,那就是今吉林省县级扶余市。
扶余市,位于吉林省西北部,其旧称新城,民国初改用现名,建国后曾两次设市、一次为区,现为吉林省县级市,由松原市代管。扶余,古代又称夫余,夫余人是古秽貊族的一支,西汉初期濊貊建立了中国东北地区第一个地方政权夫余国,夫余国大致为今吉林及辽宁北部、黑龙江南部等地区。夫余国存在数百年,三国以后逐渐衰弱,北魏时被同出一源的高句丽及勿吉所灭。
夫余国灭后,今扶余县地为勿吉部落地,此后隶属多变,唐朝时为渤海国夫余府,辽属宁江州,金时属上京路,元朝为辽阳行省开元路所辖,明朝时也曾于此设置卫所。后金建立后称伯都讷,清康熙时移吉林副都统于此称伯都讷都统,此为今扶余建制的开端。
嘉靖十五年(1810年),清政府于此设伯都讷厅,清末1906年升为新城府,新城府未设附郭且并不辖县,1907年吉林建省后新城府为吉林省所辖。1913年北洋政府废府存县,新城府废后设新城县,1914年全国厘定县名,新城县因与河北、山东、浙江等省新城县同名而改称扶余,隶属于吉林省滨江道,后由吉林省直辖。
建国初,扶余县由吉林省直辖,1955年改属吉林省怀德专区,1956年怀德专区改称公主岭专区,1958年扶余县由公主岭专区划归白城专区。1987年,扶余县第一次改为县级市,仍隶属于白城地区。
扶余可以说是松原市的“母县”。1992年,县级扶余市撤销设地级松原市,县级扶余市改为松原市扶余区,1995年又以扶余区部分区域重设扶余县,仍由松原市管辖,直到2013年2月又改为县级扶余市。县级扶余市成立后,由吉林省直辖,由松原市代管。今县级扶余市仅为松原成立前原县级扶余市的一部分。
此外,民国初北洋政府厘定全国县名,扶余之名就为此时由新城改称,当时全国有六个县以“新城”为县名,分属直隶(今河北)、山东、浙江、贵州、吉林、江西等六省,除了吉林新城改为扶余县外,山东新城县改为了耏水县(不仅又改称桓台县,今淄博桓台县),浙江新城县改称新登县(现已撤销),贵州新城县改为了兴仁县,江西新城县改称黎川县,而直隶新城县因存在较为久远而得以保留“新城”之名。可惜的是,河北新城也已经改了名,现为河北省县级市高碑店市,民国初六个新城县一个也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