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17年全国掀起环保整治运动,纺织产业转移成为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寻求突破发展的理性选择。在环保高压下,成本低廉、资源丰富的中西部地区涌进了大量的织机,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前两年疯狂扩产的老板,如今过得如何了呢?
面临史上最为惨烈的市场竞争,连价格战都打不起来了!
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伴随着环保整治和供给侧改革的推进,纺织产业经历了一场“腾笼换鸟”的产业转型。江浙地区大量喷水织机被淘汰,仅秀洲和吴江两个地区,2017年便淘汰喷水织机总数超过73000余台,而在2018年及2019年,每年还将淘汰超过30000台织机。
而与此同时,中西部地区承接了江浙淘汰的织造产能,并且由于地方政府的政策红利以及生产成本降低的影响,转移到中西部的织造企业实现成倍数的产能扩增。有纺织老板笑言:“江浙地区淘汰十万台织机,中西部上马四十万台,竞争压力能不大吗?”
除了向中西部转移扩增的产能,还有部分企业将工厂开到了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同样大幅扩增产能。
这些外部扩增的产能从2018年开始陆续得到释放,到了今年,外部扩增产能的影响变得尤为明显。可以说,织造企业正面临史上最为惨烈的市场竞争,陡然剧增的产能使得肉少狼多的市场变得异常艰难。
雪崩的原料,堆积如山的库存
随着国外疫情的不断蔓延,不仅仅是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的订单都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外贸企业频频收到退单通知。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外贸订单一时半会是指望不上了,唯一能指望的只有内贸回暖。
去年因为织造企业库存过高占有了太多现金流,使得市场上抛货、甩货现象频发,打压了布价。
但如果我们把时间倒转到上半年,除了一部分在外围地区投资的纺织企业,在经历了2018年的“爆炸”行情后,大部分企业的现金流都是比较健康的。
而今年却恰恰相反,复工以后,去年积累的订单只让市场火热了一周左右的时间,坯布库存也仅仅去掉了一小部分。 在库存依然处于高位的情况下,织造企业的现金流情况远差于去年同期。
从过去来看,2019年年末2020年年初,在产能过剩及国内疫情影响下,纺织企业坯布库存高企,订单数量下滑明显,纺织人们纷纷把希望寄托在国内疫情受控制之后带来的订单反弹;
但事与愿违,未来的纺织行情同样不容乐观,近期已经有不少布老板的外贸订单遭遇了退单的情况,随着国外疫情逐渐爆发,订单延期、退单等情况变得愈发频繁起来。
在这样的情况下, 市场信心遭受了极大的打击,贸易商会逐渐失去采购、囤货的动力。
往年这个时候,织造企业正好到了备货的高峰期,织机几乎全都是满开,一些开机率没有满的企业一般也是因为受招工难问题的困扰;
而今年受疫情影响,目前织造开机率回升得更加缓慢,但因为近期外贸退单情况频发, 已经有不少布老板表示,一旦这样的情况持续下去,在高库存的影响下,未来将会下降织机的开机率。
一旦开机率调低,无论是上游的聚酯原料还是下游的染整乃至服装产业都会受到非常严重的影响。
外围红利开始消退,成本其实并没有多低
这两年,将织机转移出去的老板开始有了一个共识:其实转移出去,成本并没有低多少!下面是一些转移到苏北、安徽、河南等地的布老板对成本方面的看法。
“ 房租便宜点,其他其实和本地差不多,但是算上运费,也没有多便宜。”——转移到江苏盐城地区
“ 和本地办厂的成本差不多了,房租是便宜点,人工也要8000以上了,环保也很严格。”——转移到南通地区
“ 跟本地比,其实贵在人工,其他房租、水电、都还好,环保今年由于疫情所以比之前好一点了。”——转移到安徽郎溪
“ 房租便宜,在120元/平,人工跟本地差不多,甚至更贵,因为我们是安排本地的管理工人过去指导生产的,水电费、税收现在基本全国统一了。”——转移到河南
如此看来,特别是人工方面,外围有些地区甚至已经超过了本地,虽然房租相对来说更便宜, 但总体而言,成本优势并不明显,而转移出去的老板也是因为本地的指标严格,而中西部地区基本没有指标要求,因此,前两年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都是成百上千的上机器,这就为接下来几年坯布产能的井喷埋下了一颗雷。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化塑行业的资讯和行情,请私信回复“PC PA PP ABS PVC POM PMMA PE PS 塑料”获取帮助!或直接关注公众号今日塑价,了解更多行业内行情!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zl8P2HIBd4Bm1__Y2NV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