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往事:建国初期石门市的烟馆、白面儿馆是如何被取缔的

2020-03-28     声宏紫阁

日寇侵华期间,石门市(今石家庄市)的烟馆、白面儿馆受到日伪政府扶植。烟馆由地方警察署批准,发给执照合法经营。白面儿馆由日本驻石领事馆批准,经营者为朝鲜人。当时,大烟馆有五六户,设在现在的中山路路南大众剧场两侧,烟民在烟馆吸或买烟回家吸均可。售白面儿之地不挂招牌,多在小街小巷。在馆内吸毒合法,受保护,中国警察无权进屋搜查,出了料子馆后警察才能搜身,携带毒品被搜出后,可抓捕处理。但朝鲜人身带毒品给买主送去,警察无权搜身,他们受日本领事馆保护。



平振山公开身份是复兴路(今新华路)中药房经理,实际是专营“白面”的毒贩。此人有硬后台,以卖毒品称霸石门市,有头有脸的人凡是逢年过节前往拜访平振山都能得到一份酬金。石家庄解放初期,人民政府采取措施,明令禁止吸毒、贩毒。


1949年6月,石家庄市公安局将过去有过贩毒、吸毒行为的人,列入社会性特种户口进行管理。同年7月28日市政府发出布告,历行禁烟。公安机关一面明令取缔,一面广泛发动群众。1951年后仍有活动的大小毒犯162人,其中较大的毒犯计18人。据不完全统计,仅此18个毒品犯共贩料面儿2458两、大烟439两、白洋8860块、黄金7两。贩毒方式大都雇用妇女儿童代运,并勾结铁路乘务员及邮电职工作掩护。



1952年8月7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发布“立即开展禁毒运动”的密令。对于毒犯的处理,采取严加惩办与改造教育相结合的方针,实行打击惩办少数,教育改造多数的政策,打击的重点是制贩、运毒团伙的主犯、惯犯和现行犯。



石家庄市成立了禁毒委员会,统一行动逮捕贩毒分子。各区于捕后次日召开群众大会,宣布政策,限期登记,登记办法手续由市公安局统一拟制表格。登记地点:一二三四区各公安分局,管制批准权限归市禁毒委员会。为简化手续迅速处理起见,法院与公安局合署办公,共同抽调干部审判和执行。



1952年9月14日,石家庄市各界人民处理毒犯的群众大会召开,参加人数达6万余人。会后将毒犯游行示众。这次肃毒运动从准备到结束,历时5个多月时间,先后逮捕毒犯分子68人,占毒犯总数的27%。对罪大恶极的平振岭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对马肇基、周长太判处死刑缓期执行;同时判处无期徒刑3名、有期徒刑30名,缓刑5名,判处管制的42名、宽大释放3名。至此,石家庄根绝烟毒取得了彻底胜利。



我国在历史上是深受烟毒危害的国家。毒品的泛滥是我国长期陷于贫穷落后的原因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仅仅用了3年左右的时间,就取缔了绵延百余年的种植、贩运、吸食毒品的活动,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奇迹。想了解新中国禁毒的更多资讯,直接用今日头条app上方的搜索框输入建国初期禁毒。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zW1JI3EBrZ4kL1Vizdd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