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战时期,邻国缅甸也遭受到了日军的入侵,为了保证国内作战大后方的安全,中国派遣了一批远征军赴缅作战。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将军入缅作战时,李颖是师野战医院中校院长兼师军医处主任。戴将军殉国时,李颖正在其身边。他回忆了戴安澜将军殉国的整个过程。
1941年年底,日军由泰国进攻缅甸,以切断中国唯一的国际交通线一一滇缅公路。为确保滇缅公路运输,1942年3月12日,中国远征军正式成立。戴安澜将军率200师奉命入缅作战。此时,日军以优势兵力分两路向中国军队进攻,一部从仰光迎面扑来,占领了东瓜城;另一部从仰光往西,经普罗姆油田,迂回攻中国军队侧面。200师奉命向东瓜城的日军进攻,经过两天激战,将日军的1个精锐师团打得稀烂,日军丢弃了200具尸体溃逃。这是远征军入缅抗战的第一个胜利。
日军遭此惨败,不敢冒然进犯。战事平静半月余。随后,戴将军请求率200师赴西线,联合英国盟军攻击日军,得到批准。200师遂经乔克巴当城,到达荷尔温江的北岸,与日军隔江对峙。一日,师部忽接军部急电,告知英国盟军已投降日军,命200师迅速撤回东线,3天后,又奉命撤回国内,向北开拔。在途中,200师在裳古城与日军遭遇,激战3个小时,甩掉了日军的追击。而后,为轻装前进,便于山区行军,将汽车摩托车、大炮全部扔掉。未行多久,忽又遭日军截击,激战一天,オ冲开了一条血路。
缅甸的四五月,已经进入了淫雨季节。远征军冒着高温和雨淋,在崇山峻岭和深沟险壑中跋涉。约四五天光景,粮食吃完,官兵们只好以菌类野菜芭蕉根充饥,情形极其艰苦。白天行军,也要避开公路、铁路、城镇;晚上夜宿,则是依山傍树席地而卧。10天以后,军队来到靠近公路的一个小镇一一茅邦。日军已预料到200师要通过此镇,调遣了1个师的兵力在此堵截。
5月26日,夜幕降临了。200师在远离公路10多里处停下待命。晚10点多钟,第599团与日军接火,战斗十分激烈。戴将军带上参谋长、两名副官和李颖,亲自到前沿指挥战斗。他们来到离公路二里多远的一条山路上,在夜色中可见日军机枪吐着火舌,交叉封锁了几道山口。突然间,一排机枪子弹从他们几人身边扫过。只听戴将军轻声道:“不行。”随即用手捂住了胸口,步履也有些踉跄。副官急忙用手扶住他,李颖也下意识地用手摸了摸他的胸口,触到了又粘又热的液体。他立刻感觉到了不祥。大家忙把戴将军抬到山凹处,李颖给他进行了检查。将军的伤势极为严重,子弹从后背第七肋骨射进,穿过右肺下叶,从前胸第八肋骨穿出。上衣被子弹炸开鸭蛋大小的两个窟窿,鲜血汩汩流淌。给戴将军包扎敷药后,副师长高吉人等长官闻讯赶来,即指示通讯连给重庆,昆明行营,入缅远征军军部联系,意欲派飞机抢救戴将军。但不知为什么,始终没有得到回音。
后半夜,从前线传来第599团团长柳树人阵亡的消息。200师遂决定改变撤退路线。戴将军躺在担架上,面色苍白,神志始终清醒。他每天将师部指挥人员叫到身边,缓声询问行军路线、军纪、生活等情况,却从未提及过孩子和家庭。李颖把师部仅存的一点点大米熬成稀粥,喂给他吃,有的时候仅仅是喝几口白开水。3天以后,戴将军在沉入睡乡后静静地逝去了,时年37岁。
大家抬着戴将军的遗体继续行军,两天后,遗体发出异味。师部研究决定,秘密火化,带骨灰回国。在一个不知名的小山村中,李颖和几名医护人员给戴将军换上干净的军衣,血衣交师部保存。大家将砍伐的树木堆积起四五尺高,将戴将军的遗体放置其上,在呼呼燃烧的火焰声中,官兵们禁不住悲泪如雨雷。火化之后,将戴将军的遗骨装入药箱,交由1个连队护送回国。
200师终于回到祖国,驻防云南保山。师部派人很快打好棺本,重新装殓了将军的遗骨。副师长高吉人、辎重营长朱群和李颖,由1个排护送,将戴将军的灵柩运回昆明。在进昆明市时,灵车上赫然竖起一根高高的竹竿,高桃着戴将军的血衣,十分悲壮地驶进了市区。云南省主席龙云等军政要人,以及几万学生民众,默立道路两旁,向灵柩致哀,接着,昆明各届人土召开了追悼大会,国民政府追授戴安澜陆军中将,解放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戴安澜,安徽省无为县仁泉乡(今洪巷乡)练溪社区风和自然村人,陆军中将,革命烈士,黄埔系骨干将领之一,是二战中第一位获得美国勋章的中国军人。想了解戴将军的更多事迹,直接用今日头条app上方的搜索框输入戴安澜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