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给予的安全感,是贯穿一生最大的能量

2019-10-30   木棉说

兰海 央视《超级育儿师》;特邀专家慕尼黑大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硕士

家庭教育的核心,不仅仅是教父母应该怎么做父母,更重要的是,我们也需要教给孩子他应该怎么做孩子。

《别让家成为孩子最没安全感的地方》

大家好,我是兰海!

今天,咱们讨论一个最基础的问题,就是安全感和家庭的关系。

家,到底是什么地方?

一个孩子来自于家庭时,他要从家庭走到外部时,安全感又意味着什么?

如果我问,一个人每一天当中最喜欢的词是什么?

我认为回家是每个人一天中一定会说的词。

回家是我们每一个人每天都会说的词,但是有很多人害怕说“我要回家”,因为他并不知道家对于他来说意味着什么。

最近这几年,很多孩子和我讨论家的问题。

有一次,一位16岁的女孩,她走进我的办公室。

兰海老师,我今天一定要跟你聊一聊。我就想知道,家到底是什么地方? 我在学校的时候,我被分数评价;我回到家,我爸爸妈妈也在用分数评价我,他们不在意我的感受,他们不在意我的梦想,他们不在意我所有的一切,那么我就想知道家到底是什么地方。 如果家和学校是一样的地方的话,那么我还不如就在学校呢。

我非常清楚,每一个家长都渴望给孩子创造家庭的温暖,但是我们在学校和家的评价体系里面,我们做了什么?

有很多父母说,我们认为孩子的心理健康是第一位的,孩子的幸福感是第一位的。

但是问题来了,当父母们做选择时,父母们就会说“这次考试特别重要,这个分数特别重要,下一次吧。”

孩子们的渴望就被每一个下一次延误了,家到底是什么呢?

在过去这几年,我们知道有很多很多的悲剧发生,孩子在学校遇到的问题,在家庭中没有得到缓解,于是孩子们选择了离开。

他们离开的是什么?

他离开的不是学校,他离开的是那个单一的评价体系。

父母是什么?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父母就是单纯与孩子有血缘关系的爸爸妈妈。

我们到底要给孩子提供的是分数?还是我们给孩子一个幸福,一个可以被接纳的怀抱?

在2017年,河南省对14个县市进行了调查,调查了14167个初中生,其中31.4%的孩子说过我们想过要离家出走,他走的是什么,走的就是家。

家本应该是为孩子提供安全感的地方,为什么变成了这样?

而在这31.4%的孩子中,以成绩差的孩子占多,所以家到底是什么?

刚才那位16岁女孩,她说“我就希望我回家能够放肆一下,我就能够毫无顾及地说话,但是我没有可以说话的对象,我没有找到可以和我说话的人和空间。”

家到底是什么地方?

家是一个可以说真话的地方吗?

第二个问题,家是一个可以说真话的地方吗?或者说家是孩子们可以听到真话的地方吗?

这个问题是一个10岁的小男孩来问我的。

兰海老师,我陷入了迷茫,我不知道我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作文比赛拿了二等奖,我妈妈说我是最棒的,游泳比赛拿了第八名,我妈妈说我是最棒的,我数学考试下降了非常多,我妈妈说我是最棒的。 我慌了,我真的是最棒的吗?如果我是最棒的,那么是评价有问题吗,那我要去找老师问问,我妈妈都说我是最棒的,为什么我的作文只是二等奖,为什么我游泳成绩那么糟糕? 到底真话是什么?

我认为,过去几十年我们是有进步的,我们开始鼓励去表扬孩子,去认可他们,但是问题来了,孩子们是否也应该听到真话?

有很多父母不敢表达自己的态度,因为怕伤害孩子,但是我特别想告诉大家的是,比真话更可怕的是我们的虚伪。

这位孩子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他又问我:

兰海老师,难道是我不足够好吗?难道我的爸爸妈妈一定要认为我是最棒的那个,我才是最好的吗?


在很多情况下,我们给孩子的赞扬表扬,看上去是很好的,但是我们缺乏客观的态度,孩子会在整个体系当中迷失:

我到底是谁?我到底站在哪里?

作为家长,难道我们比孩子更不愿意接受,自己的孩子真的在某些地方做得不够好吗?

面对安全感的问题,我们需要回答他的是“我足够好吗?”

这个足够好,并不是说你是第一,你是第二,你是最棒的,而是父母是否愿意接纳你!

所以,当大家去充分表扬孩子的时候,我认为客观是一件特别重要的事情。

因为我们的不客观会让孩子迷茫,孩子需要在家里听到真话。当然真话的表达方式,我们需要提高,但是真话是一件特别重要的事情。

在“我足够好吗”的背后,我们提到了评价体系,安全感是什么?

其实就是两句话。

  • 第一句,前后一致的爱。

父母不会因为孩子棒还是不棒,就减少对他的爱。

  • 第二句,是不求回报的爱。

我们有时候是否很虚伪,孩子拿了第一,就成为我们一个炫耀的工具,跟所有人说“你看我孩子多棒”。

错了,真正的爱就是你真心付出,你渴望给到孩子的是安全

前后一致的爱和不求回报的爱,是我们每个家长都在表达的,但是我们是否真正做到了呢?

家给予的安全感,

是贯穿一生最大的能量

第三个故事,来自一位小女孩,小学时,她比同龄人孩子都小很多,她从一年级到四年级体育没有及格过。

不巧的是,她的爸爸妈妈都是专业的体育教练,她的爸爸妈妈并没有批评她,而是陪着这个小女孩,从一年级到四年级不断进步,终于到四年级,她的体育能及格了。

这个过程中,父母并没有回避说你的体育不如别人。

他们正视这个问题,然后和孩子一起提高。

到四年级时,这个小女孩做了一件事,她在学校门口看到一个小偷,她就当众指出来,你偷钱了,把钱还给别人,结果就是被那个小偷狠狠打了一顿。

回到家后,小女孩跟爸爸说,今天我为了抓小偷被打了,爸爸非常生气,带着这个小姑娘找到了偷钱的那个小偷家里,但是进去一看,那也是个孩子,他家庭条件非常的窘迫。

于是,在当时1986年,这个女孩的爸爸从身上拿出50块钱给那个小偷说,以后不要再干这种事了,然后就带着小姑娘回家了。

这个小姑娘觉得我被我的爸爸保护了,非常有安全感,但是她同样看到了爸爸树立了一个态度。

后来,这个小姑娘去了德国读书,她在德国读书时,遇到非常非常多的困难,但她一直知道有家,有家人在背后支持她。

你可能已经知道了,这个小姑娘就是我。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的父母一直特别正视我所有的问题,他们会告诉我,你什么地方不够好,我们要一起努力去加油,但是我觉得比真实更重要的是,他们给了我信任。

当我出国时,当我要从国外回到中国时,他们问我:

你确认要回国吗?你确认要放弃你教授给你的博士学位的机会吗?

我说,我确认!

他们说,好,你回来。

当我在2003年准备创业时,我爸爸说,你确认你要干这件事吗?你要做的是成长教育,你要做的是心理,你做的这件事在中国没有人做过,在2003年没有人听说过,你确认要做吗?

我说,我确认,因为这件事我想做。

我爸爸说,好,你去做吧。

直到今天,我能带着我的团队能够面对所有问题时,我的心理是非常安全的。

因为我知道无论我走到哪里,有一个家是能够接纳我的,我的父母从来不会说这件事情你做不到,他们只会帮助我分析,这件事行不行

我的朋友或学生,最近十年一直在操心我的事,因为我单身,还没有结婚。

我爸爸说,不要回避任何问题,你幸福吗?

我说,我幸福。

我爸爸说,好,过你自己的日子,你幸福我幸福。

所以我的勇气,并不是来源我的专业能力,我勇气来源于我的家庭。因为他们让我知道无论什么情况,都有人爱你。

我所教的学生在全世界各地,每当他们遇到问题时,都会给我打电话,我现在的角色是倾听他们的声音,他们讲完了我说“好,我爱你们。”

我觉得爱不止于爱,每一个父母都知道要给孩子爱,但是到底什么是爱?

对于家长来说,给他们一个充分能接纳所有的环境,给他们一个多元评价的体系,赞扬他们的勇敢,赞扬他们的努力,并且信任他们,他们想做的事一定能做到,无非就是时间的问题。

每一个父母都不是完美的,我们有犯错的时候,遇到过很多的困难。

我觉得家庭教育的核心,不仅仅是教父母应该怎么做父母,更重要的是,我们也需要教给孩子他应该怎么做孩子。

因为爱一定不是父母单方面的付出,还有孩子的回应,只有这样家才是充满爱的。

爱不止于爱,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爱的能力,给到孩子一个即使他犯错了仍可以回来哭诉一番,给到孩子一个他在外面受委屈了,回来仍可以痛骂一顿的家,他知道他做得再差,家有一盏灯在等着他。

希望每一个家长都能给孩子一个安全的家,那也是给我们自己一个可期待的家。

谢谢!


福利环节之粉丝问答

Q:当自己能量低时,碰到孩子叛逆应该怎么办?

兰 海:如果父母已经感受到自己能量比较低了,这时候你可以给自己一些独处的时间,然后去找到一些让自己兴奋或者是积极的事情。先把自己处理好了,把自己的状态调整好了,再去解决孩子的事儿,所以每一个人首先解决好自己的问题,然后才能更好的去帮助别人。

Q:在家庭中为孩子建立安全感的同时,作为家长可以通过哪些方面,给孩子树立好规则,让她在大规则下感受到父母的爱,又避免孩子因为觉得父母爱我我便可以肆无忌惮的风险,谢谢。

兰 海:怎么样在家庭当中建立孩子的安全感,如同我在演讲当中说的。第一个,就是真诚。给孩子说真话,给孩子表达你真实的感受。第二,同时要尊重孩子,尊重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感受。

只有在一个真诚的环境,并且是尊重孩子的环境当中,孩子才能够安全的释放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需要,而这个时候呢,父母要减少一些评价,减少对于对错的评价,让孩子能够真实的做自己,这个是家庭能够带给孩子安全感非常重要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