摧毁的,是孩子珍贵的自尊
近日,一个话题被推上了知乎的热榜:摧毁一个孩子有多简单?
有一个小学老师说,摧毁一个孩子特别简单,只要三次打招呼不理就够了,这孩子便再也抬不起头来。
这让我想起了高中时学习很差的同桌,他曾说:
“我特别喜欢钢琴,从5岁就开始学,我对钢琴的喜爱几乎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三年级时一个周末,我顶着30度的高温,从钢琴班回到家,有点中暑。
一进门看到了爸爸和一群生意上的伙伴在家喝酒,打过招呼后,爸爸让我给大家弹奏一首曲子。
头晕恶心的我告诉他我不舒服不想弹,爸爸狠狠瞪了我一眼。
我不得已坐在钢琴前,四肢无力、浑身酸软、大脑一片空白,眼泪不争气地流。
爸爸骂了我:
“你这没用的东西,滚回房间去,花那么多的钱,让你学钢琴有什么用,一首曲子都弹不出来还有脸哭。”
房内七八个人,有人轰笑、有人附和我爸。
自那以后,我成绩一落千丈,更可怕的是曾经视琴如命的我,坐到钢琴前就想起了爸爸的话、他们的笑,开始手抖。
从此再也没碰过钢琴。”
为什么摧毁一个孩子这么简单?因为成人看似随口而出的一句话、一个行为,摧毁的是孩子的自尊心。
心理学上讲自尊心是孩子对自我价值的积极认知。
被肯定拥有高自尊的孩子往往积极、乐观、豁达;被否定拥有低自尊的孩子自卑、懦弱、甚至极端。
摧毁一个孩子有多简单?可能你的一句话就够了。
自尊,是孩子前进的勇气和动力
被挫败了自尊的孩子人生会有什么不一样?
导演谢勇做了一期公益短片《语言暴力》,主角是沈阳看守所里的六个16岁的少年犯,在被问到为什么走上犯罪道路时,他们说:
“我妈每天骂我,经常让我去死。”
“爸妈经常说我没用,说我是废物。”
“爸妈从来没夸过我,对我说过最多的话是骂猪脑子、猪脑子、猪脑子。”
父母对他们说的最多的几个词是:猪脑子、废物、就知道吃、丢人、是人都比你强、怎么不去死。
这些语言像一把无形的刀扎在孩子的心中,将他们的自尊伤的体无完肤。
自卑而又极端,于是他们走上了杀人、抢劫的道路,最终将最美好的青春“献”在了牢狱里。
相反地,那些被尊重、被认同、被接纳的孩子自信、包容、豁达。
《少年说》中有一个唇腭裂女孩卢嘉锡让人印象深刻。
经历过大大小小数十次手术的她起初因为容貌有点自卑。
卢嘉锡说:
“虽然我总是对着自己的偶像犯花痴,但其实自己就连和陌生人近距离交流都会很怂,我会刻意抿嘴、会戴上口罩。”
但是她的家人和朋友一直都在鼓励着她:
“你是全世界最棒的小孩。”
因为这句话,卢嘉锡慢慢变得自信起来,不断地扩大自己的交友圈,开始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性格变得越来越开朗、活泼。
站在台上的她大声地说道:
“妈妈,谢谢你一直支持我、鼓励我,在我伤心的时候安慰我,让我变得自信,我想争取成为让你最骄傲的孩子。”
心理学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
长期的消极和不良的心理暗示,就会使孩子的情绪受到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其心理健康。
相反,如果父母对孩子寄予厚望、积极肯定,通过期待的眼神、赞许的笑容、激励的语言来滋润孩子的心田,使孩子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
拥有高自尊,是孩子前进的动力和勇气。
你要做的,很简单
作为初为人父母的我们,也只是摸着石头过河,这位泰国妈妈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进入学校足球队的孩子踢球时看起来笨拙、吃力,基本动作都不得要领。
面对失落的孩子,妈妈鼓励到:
“我和教练聊过了,他说你一直很努力,在这之前你都不会用头去顶球呢,但是你现在时不时都能做到了呢,再努力一点点,轻触一点点就够了噢。”
听到鼓励的话,孩子立刻开始练习顶球技术。
操场上踢球时,孩子不断摔倒,妈妈问:“疼吗?”
孩子说:“我追不上其他人。”
妈妈说:“没关系,努力超过你前面的那个人就可以了,再努力一点点。”
再努力一点点,在这句话的激励下,他一点点超越过去自己。
院子里草坪上因为练习顶球,草秃了一块;几个易拉罐成了他练球最好的道具;看电视时也在练习运球。
一次次失败,在妈妈的鼓励下,又一次次重来。
再一次的球赛,因为过去每天的努力,曾经顶球技术为0的男孩为自己的球队扳回了决胜的一球。
心理治疗大师林文采说:
孩子的成长,如同一颗种子的成长,需要阳光、水等营养一样,既需要物质营养保障基本的生命力,更需要被无条件接纳、被重视、被肯定赞美和认同。
父母这些简单的行为,却让孩子觉得自身价值得到了肯定,自尊受到保护的孩子面对这个纷扰复杂的世界也更自信。
聪明的父母都知道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怎么做?很简单:
不与别人攀比。
只让孩子超越过去的自己,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就像接纳自己一样接纳孩子的不完美。
不贴标签。
改掉“你真笨、你不行、你真蠢、你真傻”等伤害自尊的口头禅。孩子会将父母的评价内化为对自己的认知,你骂的越狠,孩子倒退的越惨。
不当众责备。
人前教子的教育效果是负面的,带给孩子的耻辱感一生都难以磨灭。
作家麦道卫说:
生活在容忍和友善中的孩子,心胸豁达;
生活在鼓励和推动中的孩子,自强自信;
生活在赞赏和肯定中的孩子,知足感恩;
生活在支持和认同中的孩子,自爱自尊。
深以为然。
作为父母,我们要做的是给他一方花园,给他充足的养料和空间。
无论自由开放、枝繁叶茂、一枝独秀还是孤芳自赏,我们都为他们喝彩鼓掌。
这才是教育最美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