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2019年森林城市建设座谈会在河南省信阳市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关注森林活动组委会主任李斌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上宣读了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批准决定,并举行授牌仪式,会议授予北京市延庆区等28个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河北省的唐山市、廊坊市和保定市被正式批准为“国家森林城市”。至此国家森林城市达194个,其中我省森林城市已达到7个,分别是张家口、石家庄、承德、秦皇岛、唐山、廊坊和保定,其他各市正在创建中。
唐山绿化
“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听上去是一个多么文艺的主题,这个主题承载着正是“国家森林城市”的荣誉称号,这是一个城市生态建设水平的最高荣誉,也是综合体现一个城市科学发展水平与和谐发展成就的重要标志。
15年来,我国森林城市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如今更是进入了快速发展、科学推进的新阶段。目前,全国已有387个城市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19个省份开展了省级森林城市创建活动,11个省份开展了森林城市群建设,形成了跨区域、覆盖城乡的建设体系,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森林城市建设之路。
廊坊主城区
正如新一任的关注森林活动组委会主任李斌讲到:森林城市建设的着力点就是增加森林资源总量,扩大城市生态空间,丰富生态产品供给,弘扬优秀生态文化,高质量推进森林城市建设。要扎实推进关注森林活动,加强制度和组织建设,积极为生态文明建设凝智力、添助力、增合力,为推动城乡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从15年的建设实践,特别是各个城市争相创办森林城市的热潮来看:森林城市不仅仅是一个称号,一个标牌,而是增强了全民生态意识,成为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全面展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和树立良好国家形象的重要平台和窗口。
唐山市区
盘点森林城市生辰15年,让我们梳理森林城市的四个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是“宣传”:森林城市建设增强了全民生态意识,成为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全面展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和树立良好国家形象的重要平台和窗口
15年来,从第一个森林城市贵阳到今天的安阳、信阳,唐山、廊坊,194个城市有就有了194张靓美的名片。
森林城市建设始终坚持“绿化为民、绿化惠民”的理念,积极推进森林进单位、进社区、进乡村,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休闲康养等生态产业,促进了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致富,创森城市居民支持率和满意度始终保持在95%以上。
今年刚刚“晋级”森林城市的唐山把创森作为由“资源型工矿城市”向“创新型生态城市”转变的重要抓手,把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
地处京津之间的廊坊,承担着建设首都环境护城河的特殊使命。廊坊举全市之力强力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市委书记冯韶慧说。“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廊坊拱卫首都生态安全的重大责任,也是提升城市发展绿色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固安温泉园区
此次授牌中的保定市虽然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城市生态环境承载力不强、城市绿化不平衡。但该市从2009年开始,在全省率先提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组建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专家顾问团,召开了百万人参加的创森动员大会,拉开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序幕。
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要求、新挑战,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针对全市状况,保定市委、市政府围绕做强京津冀生态支撑和服务保障雄安新区建设,始终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作为推进国土增绿和人民增福的重要抓手,作为提高城市生态环境承载力、打赢蓝天保卫战、助力脱贫攻坚的有效途径。
他们确立了“以人为本、生态优先、低碳发展”的城市建设理念,十年创森征程,保定市把大力发展城市森林作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内容和造福人民群众的惠民工程抓好抓实。
河北省的11个设区市中,唐山、廊坊和保定市之外,张家口、石家庄、承德、秦皇岛四市已分别于2014年、2015年和2017年、2018年成功创建成为国家森林城市。
唐山市场区绿化
回想起石家庄当年的创森口号,今天依然响亮。
作为河北省会的石家庄市是一个没有多少历史的城市,城市的林木作为人文景观的元素之一更是没有大的底蕴支撑。有人说,在石家庄,要找到六十年以上的大树很难,要找到更多的古树难上加难。
这样一个没有树木存量,没有天时、地利条件的新兴城市,要想创森,凭的是什么。时任市林业局局长杨建秋说“我们凭的是一任接着一任干的干劲,凭的是坚持不懈的闯劲,凭着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社区的激情,就是要把这个‘庄’变成最好的绿城。”
在河北,每一个创森的城市都加入了两个自选动作指标就是“知晓度”和“参与度”,靠的是宣传、让公众参与到美丽家园的建设中来。
创森工作开展以来,唐山市把创森作为保卫京津冀碧水蓝天的关键行动,作为增强人民绿色生态福祉的创新载体,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可以说是举全市之力,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强力推进。
保定市更是用了十年的扎实努力工作,把环境支撑作为京津保率先联动发展的重中之重和全市三大发展战略之一,列为优先发展的地位。让古城保定人居环境全面改善,城市形象大幅提升。
石家庄市把每年的3月份定为植树月,把“植树节”“拉长”了30倍。目标是要补一补欠账,以优秀的绿化成绩着力创建国家级森林城市。
滨海城市森林
在石家庄的大街小巷中 “生态省会、绿色石家庄”已成为最响亮的标语口号。
河北始终把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作为建设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重大任务来抓。
制定了《河北省国土绿化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关于加快推进全省交通干线廊道绿化和环城林建设的意见》、《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的意见》、《河北省城郊森林公园发展规划(2018-2025年)》、《河北省国土绿化规划(2018-2035年)》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将国土绿化列入设区市党政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干部综合考评体系,层层落实责任。《河北省绿化条例》将森林城市建设纳入基本要求。各市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全民参与,将创森工作纳入任期目标和年度考核,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压实责任,狠抓落实。
石家庄栾城
从2009年开始,河北省绿委组织了百名省直厅(局)长集体参加的义务植树活动,并对领导们所植树木,进行挂牌明示,既增强了领导们参加义务植树的责任心,更在社会上带来了良好的舆论效果,这项举措如今已形成了制度。
各创城城市都成立了创森工作领导小组,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全民参与,将创森工作纳入年度考核,签订了考核责任书,并结合实际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明确了责任分工。
大力度的宣传让市民自发参加义务植树的热情显著高涨。
固安村庄绿化
每年的植树节前,省、市绿化办,省、市林业局和市园林局的办公电话几近被打爆,各种社会组织和普通市民要求自发组织、参加义务植树活动。
有的扶老携幼,有的自备树苗,有的驾私家车前往,有的把入党、入团仪式和集体婚礼仪式举行在义务植树现场。生日林、新婚林、战友林、同学林等各种不同形式的冠名林、纪念林不断涌现。
有的不具备参加义务植树活动的单位和组织自愿交纳义务植树绿化费,实行以资代劳方式尽责。义务植树这一造林形式已经深入人心,全社会的义务植树尽责率正在逐年提高。
-----从生态知识普及入手,让更多的市民参与到创森中来。河北省加强生态科普基地建设。在全省101处森林公园、52处湿地公园、30处林业自然保护区开展科普体验活动。
----加强林业重要节日宣传。以植树节、森林日、湿地日、爱鸟周等为依托,积极举办各类展览,据不完全统计,省、市、县年均举办900多场次,受众达上千万人次。
----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出台了《河北省古树名木保护办法》,省财政划拨专项经费对重点古树名木实行挂牌保护,编辑出版《河北古树志》、《河北省古树名木》等书籍,组织开展了“寻找河北最美古树和树王”活动,共评出最美古树100株,树王15株,提高了全社会对林木的保护意识。
全社会植绿、爱绿、护绿意识明显增强。
香河大运河绿化
国家森林城市,是指在城市管辖范围内形成以森林和树木为主体、山水林田湖草相融共生的生态系统,且各项指标达到标准要求的城市。
国家林业局在2007年3月15日公布了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硬性的指标中“提升森林覆盖率”成为必须通过“增林扩绿”才能完成的任务。
这就要求每一个申请创森的城市必须建设以植被为主体,城市生态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各项建设指标达到要求,并经国家林业主管部门批准才能授牌。
创森成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主要措施;城市森林建设成为增加城市绿色GDP的有效途径;城市森林成为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建设。
唐山市道路绿化
许多专家献言:
建设国家森林城市,是适应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推进城乡生态建设和国土绿化的一种实践创新。
创森已成为全面推进我国城市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
从15年的实践看出:森林城市建设积极推进森林进单位进社区进乡村,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休闲康养等生态产业,促进了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致富,创森城市居民支持率和满意度始终保持在95%以上。
建设国家森林城市15年来,每个创森城市平均每年完成新造林面积占市域面积0.5%以上,有力推进了森林资源增长和国土绿化进程。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张建龙说:我国森林城市的建设加快了城乡生态建设步伐。城市生态空间不断扩大,城市群自然生态功能、区域发展生态承载力不断提升,为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推动区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生态支撑。
唐山农田林网
让我们把视角关注2019森林城市的新秀唐山、廊坊和保定。
2017年8月,《唐山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通过专家组评审,唐山市创森工作全面展开。
为时两年多的对标攻坚,唐山开展了国土绿化三年行动,实施了通道绿化、荒山绿化、沿海绿化、森林村镇创建、环企绿化、矿山修复绿化、城区绿色空间拓展等10大造林工程,全市新造林120多万亩,有林地面积达到了765万亩,森林覆盖率37.9%。高标准实施了“一环四线”“一环八线”重要通道绿化,绿化长度833公里;完成山区综合开发16.8万亩、露天矿山迹地修复绿化343家。
截止到2019年9月,唐山市森林生态、森林产业和生态文化3大体系12项重点工程全部高标准完成,创森40项指标全部达标,其中森林覆盖率、年新造林面积、群众对创森的满意度等17项指标超过国家标准。
唐山创森工程
廊坊市以廊道绿化、环城镇绿化、环京津边界绿化、名优特新林果苗基地建设、城区绿化、村屯绿化、公园建设等为重点,连续开展了“两年攻坚战,造林一百万”“两年大提升,创建森林城”和“营造百万林,决胜森林城”系列造林绿化活动,不断扩大森林资源,持续提高绿化水平。
廊坊市森林城市建设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森林城市标准,森林覆盖率由2015年底的26.68%提高到2018年底的32.22%。
廊坊京哈高速绿化
目前,廊坊市林地面积已达326.4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3.86%,林木覆盖率达到37.98%,比2018年提升了1.64和1.98个百分点,全市基本形成了以河渠路堤绿化为框架,以农田林网为脉络,以林果苗基地为主体,以城镇、村庄绿化为节点的多林种、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的多功能综合防护林体系。
保定市从2014年以来,全市以年均营造林面积不低于70万亩、森林覆盖率不低于1.5个百分点的速度持续推进国土绿化,城市森林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18年底,保定全市有林地面积达到977万亩,森林覆盖率33.66%。
石家庄市借助国家退耕还林、太行山绿化等工程和市里自主启动的绿色通道、万树进村、‘双百万亩’封山育林等生态项目的实施,林业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全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河北省紧紧围绕森林城市建设,依托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太行山绿化、沿海防护林等国家重点工程,加快国土绿化进程。2013—2018年全省完成营造林3503万亩,其中2018年完成营造林987.6万亩。按照《河北省国土绿化规划(2018-2035年)》,以“2234”(两山、两翼、三环、四沿)重点区域为主攻方向,安排营造林518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0%,着力打造一批规模大、标准高、地域特色突出的造林绿化亮点工程,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全省国土绿化。2019年全省安排营造林1000万亩,截止目前,已完成营造林889万亩,占全年计划的88.9%,是近年来完成任务最多、进展最快、效果最好的一年。
承德主城区
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林业建设的意见》,围绕“非禁即许、非禁即准”和“多予、少取、放活”总体要求,在给予用地指标、放宽林木采伐、支持林权流转、推进“三权分置”、支持森林保险、坚持能补尽补、拓宽补贴范围、加强财税扶持、出台奖励政策、优化发展环境等10个方面实现了创新,营造了社会力量参与林业建设的浓厚氛围,为林业生态建设增添了生机和活力。省委、省政府将造林绿化完成情况纳入对各设区市党政领导班子、主要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目标,2019年春季全省100多家企业筹资30多亿元用于造林绿化,建设高标准林业。我省各地将创建森林城市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各级政府公共财政预算,并安排创森经费,为创森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唐山林间绿化
一是用好国家政策。张家口、保定、邢台、秦皇岛等市,利用政策性贷款争取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837万亩,与中国农发行达成贷款意向191亿元。
二是出台政策文件。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林业建设的意见》,在用地指标、森林保险、财税扶持、奖励政策、发展环境等10个方面实现了创新,为林业建设增添生机和活力。
三是增加财政投入。各地将创森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各级政府公共财政预算,并安排创森经费,为创森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石家庄市5年创森活动中累计投资130亿元,承德市3年投入创森资金70.57亿元。
四是建立融资平台。省政府批准成立了林业生态建设投资公司,通过财政注资吸引政策性贷款和社会资本。省财政先期注资6亿元资本金,撬动政策性贷款20亿元,用于太行山绿化。
承德市区绿化
各地将创建森林城市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各级政府公共财政预算,并安排创森经费,为创森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张家口市严格按照创森总体规划,对每年的建设任务分解,明确任务分工和推动措施。
石家庄市将森林城市建设规划布局分为核心区和扩展区两个层次,确定了“一轴两翼,三环九射,七核百点”和“一带、一屏、三网、十块、多点”为框架的格局。
承德市明确了构建城乡一体的生态民生布局框架体系,保障创森工作的有效开展。
森林城市建设改变了理念,拓宽了视角,从单纯的植树造林向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转变;扩大生态空间,提升生态服务功能,弘扬生态文化,全面推动森林城市高质量发展。
“建设美丽中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是森林城市永恒的任务目标。
承德燕山绿化
第三个关键词是“富民”
森林城市建设让更多城市加入全国的创森行列,积极开展国家级森林城市群建设,实现城市内、城市周边和城市之间全覆盖;特别是在国家森林城市的基础上开展省级森林城市创建,使森林城市建设不断向深度、广度延伸。
特别在广大的农村,创森实现的绿与利的有机结合让更多更好的林农、果农也成为了创森的主体和参与者。
唐山市在创森过程中,重点建设了唐山南湖、唐山花海、迁西花乡果巷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国家板栗公园、长河生态修复治理项目、路南实小南湖分校森林学校、遵化碧桂园恋乡小镇森林村镇、沙石峪生态修复科普基地等一批创森亮点。
廊坊市大力创新造林机制,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群众受益,实行市场运作。他们规模化流转土地,以政府统一规模流转土地为主,通过招标、转租等方式成方连片交给造林公司、植树大户,推动规模化高效化造林,政府主导规模化流转土地占新造林用地已达70%以上。
通过创森大力发展森林旅游,建成了永清林栖谷、第什里风筝小镇、香河万亩荷塘等一大批优秀森林旅游景点,森林旅游日渐成为林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廊坊公园
作为平原市的廊坊在创森中更加注重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高度统一。
该市将发展生态林与经济林相结合,大幅提升果树、苗木、花卉等经济类林种比例,经济类林木占比由25%提高到38%,经济效益大幅提高。2018年,全市林业总产值达到279.09亿元,初步形成了以大城金丝小枣,文安、霸州人造板,安次、广阳、永清热杂果,三河、大厂、固安花木为特色的产业格局。全市经济林面积达124万亩,占全市林地总面积的38%,打造了三河万亩现代果园、大厂万亩银杏林、永清万亩葡萄等一批名优林果苗基地。林下经济方兴未艾,林下经济企业达104家,林下经济面积15万亩,年总产值5亿元以上。
唐山森林围城
保定市大力发展富民产业,果树栽植面积达到310.95万亩;花卉种植面积达到12.66万亩;种苗产业育苗面积达到28.8万亩。2018年,该市林业总产值突破183亿元。
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河北省积极探索一条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河北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木本粮油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经济林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山区生态经济型木本粮油产业带与平原区高效节水型现代林果产业带精准发力,林下经济和森林旅游、康养等产业初具规模。
廊坊创森活动
全省经济林种植面积达到2170万亩。506万亩干果硕果累累,133万吨果品香飘海内外。全省有2000万农民从事经济林生产经营,集中产区人均经济林收入已超过万元。黄河故道、永定河下游总面积为1500万亩的六大速生丰产林基地供需两旺,生态林变身财富林。野生动物繁育利用稳步发展,花卉、苗木、蚕桑种植等特色新兴产业崭露头角,全省花卉种植面积62万亩,优质苗木面积141.5万亩。助力脱贫攻坚,林业生态扶贫成效明显,全省已有3.8万贫困人口通过担任生态护林员实现稳定脱贫。
唐山河渠绿化
创森,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国家森林城市建设重点突出在生态宜居。各地通过规划建绿、拆违增绿、见缝插绿、破硬建绿、垂直挂绿等手段,重点抓了城市道路绿化、单位小区绿化、公园绿地和城郊防护林带、风景林带建设,构建了景观优美、环境良好的城市生态系统。
国家森林城市的标准中,要求城市建成区内要有多处以各类公园、公共绿地为主的休闲绿地,多数市民出门平均500米有休闲绿地;
津保高铁绿化
要求城市郊区建有森林公园等各类生态旅游休闲场所,基本满足本市居民日常休闲游憩需求。
要求各地要建有2处以上森林或湿地等生态科普知识教育基地或场所等等。
唐山市建成森林小镇15个,森林村庄300个;新建城市公园游园34个,创建森林居住区87个,森林单位51个,实现了“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5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54平方米;建设了森林学校19所、生态科普教育基地4个、特色果树文化园6个。
廊坊市新建15个千亩以上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郊野公园和120多个百亩以上规模公园、游园,打造了廊坊自然公园、丹凤公园等多处精品亮点工程。大力建设森林乡镇、绿美村庄,形成以村庄、乡镇所在地为中心的星罗棋布的团状森林2500多个,村庄林木覆盖率达到34%。全市新建千亩以上连片秀林157块、23.6万亩,形成万亩以上连片秀林67块,成为全市森林网络的主体。在城区绿化中,通过增绿量、添色彩、提品位,不断提升城区绿化水平,截至2018年底,廊坊城区平均绿化覆盖率达43.77%,其中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47.25%,人均公园绿地14.56平方米。
香河第一城绿化
石家庄市在滹沱河故道上建设省会的城市森林公园。集自然风光、阳光水岸风情、迤逦田园美景并存,面积达万亩以上,与滹沱河综合整治工程形成的水面遥相呼应、相辅相成、互为借景,是一处以绿为体、林水相依、水绿交融的北方最大的城市森林公园。
这一批批创森工程既可有效改善生态和景观环境,又能有力支撑城市规划、凸显未来城市新格局,还可以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高城市品位。
目前,河北已建成的七个森林城市正在充分发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生态文化传播功能,依托林业生态资源,建立科普教育基地,设立参与式、体验式生态课堂。
廊坊艺术大道
石家庄市建设“全国生态科普基地”4处,建设“省会生态科普教育基地”16处,“省会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基地”22处,建立“生态科普馆”3处,生态文明教育长廊3处。承德市成立了山楂博物馆。
全省各地以植树节、森林日、湿地日、荒漠化与干旱防治日、爱鸟周等为依托,积极举办生态科普展、书画摄影展、文艺演出等多种活动。在中小学校开展了“森林城市·绿色校园”创建主题活动等。营造了浓厚的关心生态、重视绿化的社会氛围,为建设森林城市奠定了基础。
秦皇岛市37处公园内建立森林文化标识系统,在13处公园内建立森林文化智慧科普系统。完善提升北戴河鸟类博物馆、北戴河湿地公园、野生动物园、昌黎葡萄小镇、金士葡萄酒庄等科普场馆,增加森林文化宣教功能。开展青少年森林生态科普学校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居民生态文明.
石家庄仙客来基地
河北提出在推进森林城市提档升级方面更加注重森林城市建设质量,坚持科学绿化,注重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坚持把以乡土树种为主、植物配置多样化等科学理念落到实处,使森林城市建设指标体系更加完整,建设考评机制更加科学,创森效果更加持久有效。
河北正在努力推进省级森林城市建设,重点推进京津冀森林城市群建设,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作为全面推进生态建设的重要抓手,努力实现森林走进城市、城市拥抱森林。与京津地区形成跨区域、覆盖城乡的建设体系,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森林城市建设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