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女儿,妈妈要适当偷懒,爸爸要勤快一点

2019-05-27   91读好书

心理学家格尔迪说:“父亲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对培养孩子有一种特别的力量。”

尤其是对女孩来说,她们需要更多的父爱,来认识世界、认识异性,让自己变得更勇敢、独立和自信。

马伊琍曾在《朗读者2》中,对董卿说过这样一番话:

对女孩子来说,如果有一个非常非常爱她的父亲,这个女孩活在世界上会很有底气。


高一的时候,爸爸带马伊琍到老师的办公室领取学生手册,看到上面思想品德写的是差,于是问老师怎么回事。

老师说:“你女儿跟多个男生早恋。”

爸爸淡定地跟老师说:“那你把男生的名字写下来吧。”

老师写了一个,爸爸问:“还有呢?不是说多个吗?”

老师很生气,爸爸说:“我的女儿我最了解,我不跟你说了,还是去找校长吧。”

为了马伊琍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爸爸不辞辛苦、四处奔波;而为了保护女儿敏感的内心和自尊,他选择了大声质问,即使对方是班主任。前者有些谦卑、后者却很勇敢,而这一切都是因为爱自己的孩子、也信任自己对她的教养。

对马伊琍而言,爸爸的信任是一种莫大的支持,这种支持让她心里充满了安全感。

她知道,无论什么时候,爸爸都会相信她,而她,唯有做得更好,才能对得起爸爸的信任。

正是有了父亲无条件的信任和爱,马伊琍才活成了那个内心充满底气,浑身散发着自信光芒的样子。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父亲和女儿的关系,决定着女儿一生的幸福。”

父亲是女孩最先看到的男性形象。她从父亲身上,看到一个男性怎样做男人,怎样做父亲,是慈爱温和还是粗暴冷酷,这便是她以后寻找伴侣的一面镜子。

女孩需要更多的父爱,来认识世界、认识异性,让自己变得更加勇敢、独立和自信。

养女儿,爸爸要勤快一点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研究成果表明:

平均每天能与父亲共处2个小时以上的孩子智商更高,男孩更像小男子汉,女孩长大后更懂得如何与异性交往。

综艺节目《少年说》中,一个7岁的小女孩鼓起勇气对父亲说:“爸爸,你能不能把你上班的东西搬过来,和妈妈一起,天天陪着我?”

她说不喜欢一个月才见爸爸一次的生活。

可爸爸的回答却是:“妈妈特别会陪伴你的童年时期,我们是分工协作的,我就不在这添乱了,等你以后考到北京去,我再好好陪你。”

女孩听了爸爸的话,强忍着泪水。虽然爸爸说他有不得已的苦衷,可陪伴孩子是有有效期的,等孩子考到北京,已过了18岁,那时候的女儿,需要的陪伴跟7岁的时候怎么能相比呢?

养育孩子,妈妈需要适当地偷懒,而爸爸,需要更加勤快一点。

爸爸要学会和女儿做朋友

美国学者斯蒂芬·波尔特在《父亲的因素》一书中,将父亲分为四种类型:

苛求成就型父亲定时炸弹型父亲消极沉默型父亲良师益友型父亲

他说,世界上的父亲,前三种大约占了90%,只有10%可称得上是第四种。

作家刘墉便是良师益友型的父亲。他告诉女儿什么是真正的爱,如何适应不同的环境,怎样才能展现自己的美好,他用自己的人生经验指导女儿穿过风雨,追寻梦想,成为一个有情怀的人。

童话大王郑渊洁同样如此。他用三十多年笔耕不辍的经历给女儿树立了一个父亲最好的榜样,女儿受其影响,从小学成绩倒数,到高考同时被美国六所大学录取。

这些良师益友型的父亲,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好的教育,就是要“拼爹”。

爸爸的爱,是女儿一生的底气

电影《不一样的爸爸》中,山姆的智力只相当于7岁的孩子,可在他突然成为父亲后,把全部的爱都给了女儿露西。

他跟女儿一起做游戏,一起读书,一起玩耍,虽然生活充满了艰辛,可他对女儿的爱,隔着屏幕都能溢出来。女儿跟他在一起时的幸福和快乐,都写在了脸上。

对山姆来说,爱女儿是他唯一能做的事。

如果你是父亲的女儿,愿父亲能爱你、疼你、宠你,给你最大的自信和底气,让你光芒万丈;如果你是女儿的父亲,愿你能竭尽全力,关爱她、呵护她,陪她看遍这世间最美的风景,奔向幸福的未来。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人询问牧师,女儿胆小自卑,该怎么培养她的自信?

牧师说:“每周五的晚上都是我和五岁女儿的单独约会,我们把那天取名为'公主日',我穿上正式的礼服,我女儿换上最喜欢的公主服,从楼梯上款款而下,扬起小下巴傲娇地接受我的虔诚邀请。我打心眼里觉得我女儿是个美丽高贵的公主,她就是个美丽高贵的公主。”

我们总说“女儿要富养”,其实这里的“富”并不是指权力、金钱,而是父母的观念,以及对女儿的呵护与陪伴。

对女孩而言,如果爸爸能够在女儿的成长过程中,做到足够的尊重和陪伴,那她的人生一定会格外顺遂,因为她人生的幸福底色,早就在爸爸给足的爱里,熠熠发光。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91读好书(ID:jiuyaoduhao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