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卢小钱(未经本人授权,禁止在其他平台转载)
最近几年ETF的规模正在变得越来越大,产品数量和资产规模都在快速增长。这里面有既有大V的宣传,也有基金公司的推广。
指数基金崛起已经成为趋势,去年A股基本全年处在下跌趋势,有一段时间基本跌到了历史最低点,指数基金新增规模依然超过900亿。
说到指数基金很多人还是陌生的,指数基金在A股市场一直发展的很慢,基本上从去年开始这类产品规模出现了喷井式增长。
指数基金是真正得到普通投资者信赖的产品,以往一说到股票基金一般是指的主动型股票基金,主动型股票基金的仓位和选股上并不那么公开透明,有不少基金联合起来,用广大基民的资金买入高价股,让基民成为接盘侠。
这种行为影响非常恶劣,至今说到基金依然有部分投资者会说,买基金就是把钱交给别人替自己炒股,赔了都不知道咋赔的。千万不要买基金,要炒股就自己买,不管亏钱还是赚钱,至少自己亏的明白。
是的,就是现在我们买基金的时候也不会去买主动型基金,我们估值表里列出的也都是指数基金。
指数基金的选股规则是透明的,基金经理可操作的空间非常有限,买指数基金就相当于自己一次性买入一篮子股票,这就避免了基金坑害基民。
不光指数基金管理透明费用低廉,而且指数基金的收益也不差,巴菲特关于指数基金的那句话,说的就是指数基金的收益: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业余投资者通过长期定投指数基金可以战胜华尔街大多数专业投资者。
投资者对指数基金的认可程度正在暴涨,你愿意选择指数基金的原因是什么呢?
我有时候会觉得热爱指数基金的投资者对指数基金的热情太高了,特别是对一些新发行的指数,表现出了极强的购买欲。
指数基金火爆,基金公司也不是吃素的,他们发现指数基金更好卖,就会在指数基金上多做文章。
基金公司发行基金的目的一定是为了赚钱的,发行的基金必须要好卖,把规模做大才赚钱,什么样的基金好卖?当然还是历史收益率高的基金好卖,特别是那种各类时期都可以跑赢平均水平的基金。
满足业绩好这个标准,开发一个指数基金可比主动型基金容易的多,主动型基金的业绩可是实实在在跑出来的,基金公司只能多发基金,最后选出业绩跑的好的出来。指数基金就不同了,根据历史数据编个指数,就可以回测历史收益了,历史是已知的,根据已知的条件编制出业绩好的指数,这事不就简单多了吗。
目前指数基金主要是基金公司联合指数公司共同开发的,我们看到新的类型的指数基金越来越多,行业的、主题的并且他们的历史回测都非常不错。投资者就会觉得这个选股规则有效,未来收益也会不错。
不过,一个选股策略现在有效,未来不一定有效。如果我们自己设计一个指数,不断的给它添加条件,最后总有一个组合方式可以选出历史上各个时期收益最好的公司。
基金公司其实也是这样设计,根据历史数据,设计出来的是在历史上有效的策略。未来是无法预测的,这个策略能不能适用于未来,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打个比方吧,如果大家都觉得某一个指标可以选到大牛股,那企业就会为了让自己达到牛股的标准粉饰自己的财务指标,来迎合投资者。这样选到的就不是好公司,而是坏公司。
上面这种属于公司主动层面的影响,还有被动层面的,过去的核心资产,在未来不一定还是核心资产,想想10年前赚钱的公司和现在赚钱的公司还是同一批公司吗?
钢铁煤炭曾被认为是最赚钱的行业,后来被金融地产取代,再后来又被科技互联网取代,往往被大家看好的行业,已经是进入到了行业顶峰的阶段,再往后就要走下坡路了。
现在发行了这么多新指数,到底哪些是真正为了战胜市场开发出来的,哪些纯粹是为了吸引投资者开发出来的,这个需要投资者擦亮眼睛。
如果自己无法判断,还是选择宽基指数比较靠谱,至少公司的市值是实打实的,能够做大市值,多少说明有些真本事,这个数据不是粉饰下就可以做到的。
宽基指数,应该是我们需要主力配置的,再优选一些行业和策略指数就好了。切记不要太贪,这也是为什么我的估值表中没有加入新指数的原因之一。
有一点不要忽略,指数基金也可以变成机构收割散户的工具,新指数基金还是要多观察一下。
宁要错过,不要过错,在金融市场上活得久的才是最后的赢家。
都看到这了,还不关注一下吗
感谢阅读,如果觉得有用,帮作者分享一下吧,您的朋友一定会感谢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