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号,是第32个世界艾滋病日。
艾滋病是近年来被讨论很多的话题,因其极大的破坏性以及传染性,大家往往谈艾色变。
谈论很多,但大众对艾滋病误区依然不少,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 艾滋病离我很远,不用担心;
2、 艾滋病是绝症,跟癌症一样,一旦患上,很难治好。
这是对待艾滋的两个极端认识。真相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艾滋病离我们有多远?
艾滋病这个词,我们一点不陌生。但在大多数人的心里,这仍然是一个遥远的、与自己毫不相关的疾病。
但艾滋病离我们真的远吗?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评估,截至2018年底,我国估计存活艾滋病感染者约125万;估计新发感染者每年8万例左右,数据庞大让人瞠目!(数据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数据)
日前,杰士邦与今日头条将联合推出的头条指数《2019艾滋病资讯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展现了在当下,关于艾滋大家都在关注什么?
关于艾滋病,大家最关心的几个问题
人们会谈"艾"色变,是因为偏见和不理解。一谈及艾滋病便唯恐避之不及,根本就没心思去仔细了解它。而实际上,艾滋病并不等于绝症,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
下面,小编来科普一下关于艾滋病的小知识。
1、 艾滋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虽然卫生部门科普多年,但大多数人对艾滋病的传播依然存在误解:
一种是粗心大意,以为艾滋病都是通过性传播,只要自己洁身自好就没问题;
一种是过于谨慎,以为跟艾滋病人一起吃饭,或通过呼吸道等都能被感染。
这两种认识误区,使得社会上出现了极为高涨的"恐艾"情绪,从而导致大众对艾滋病人普遍抱有歧视。事实上,艾滋病只有三种传播途径:性传播、母婴传播、血液传播。
相应地,艾滋病的预防也应该围绕这三方面展开:
- 针对性传播:
1) 正确使用安全套,是最有效的预防性病和艾滋病的措施之一。不要为了一是刺激,而给健康埋下隐患。
2) 树立健康的两性观。安全套确实能大幅降低感染率,但并不是百分之百安全,所以最重要的,还是树立健康的两性观念,洁身自好,保持固定伴侣。这里所说的固定伴侣,不止是男女之间,男男、女女也一样。
- 针对母婴传播:
孕妇会传给婴儿的的几率为 30%-40%,积极接受正规医院的治疗和干预,也有机会生下健康宝宝。
- 针对血液传播:
关于血液传播,大家最先想到的是抽血输血,在这方面,经过我国卫生部门的多年整顿,艾滋病通过输血传播基本被阻断。
但是,也有一些容易被人忽视的场景需要引起大家注意哦!
2、 哪些人群与艾滋病关联度最高?
根据头条指数显示,当下年轻人对艾滋病的关注度不是很高,校园更容易成为艾滋传播的温床,防艾知识的普及也急需从校园展开。
为了增强学生党们的艾滋预防意识,杰士邦走进校园,举办了一系列的线下科普活动,如红丝带万人签名、知识竞赛、消除歧视、共进午餐等,助力加强大学生的预防意识。
3、艾滋病是绝症吗?
在很多人的观念里,艾滋病就是绝症,患上就只能等死。其实不然,只需要按时接受治疗,艾滋病也可以正常工作和生活。特别是在某些发达地区,艾滋病的死亡率只有1%。
总之,面对艾滋病,我们不要过度恐慌,只需科学预防。艾滋不可怕。杰士邦呼吁,面对艾滋病患者不要歧视,请给予更多理解和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