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给孩子做数学启蒙又不知从何入手,不如试试这3个小方法

2019-09-18   苏青梵专治熊家长

之前总觉得学习数学没什么用,毕竟去市场买菜只需要会加减乘除就够用了嘛,后来才慢慢了解,学好数学能够提升人的思维和逻辑能力。

于是我就想啊,我数学不太好,但是如果我的孩子喜欢数学,我一定要好好培养他。假如他数学好了,再学好英语和作文,那基本高考进入重点大学是没有太大问题了。

还好娃也确实争气,对数字也很敏感。刚会说话的时候就开始念数字,不知道其他孩子怎样。两岁就能数到10,两岁半可以数到正数倒数100我是满意的。

于是在平时也会刻意给他进行一些数学启蒙,最近买了《逻辑狗》给他,差几天3岁的年纪能答对大多数的题目,但是还是停留在只会数的阶段,加减和数的分解有点迷糊。觉得在平时看的绘本上下点功夫。

之前看过《好饿的毛毛虫》孩子很喜欢,这本算是初步增加敏感度的绘本了。里面的毛毛虫很贪吃,一天吃掉几个李子,第二天又吃掉几个草莓。数字从1到6逐渐增加。这次读到的这本《斯蒂文,去帮妈妈买东西》也把基础数学藏在了故事里。不仅如此还加上了意外的情节,让每个小朋友爱不释手。


小时候看凯蒂猫的探险动画片,就会幻想自己也去冒险的样子,《斯蒂文,去帮妈妈买东西》能把孩子引入离奇的故事情节里,又给了他们完全不一样的解决方式。

难怪亚马逊的读者会评价这本书,是他三十年来听过他读这本书书的孩子,没有一个不喜欢的。这可以算得上是很高的评价了。

而这本绘本的作者正是英国图画书最高荣誉——凯特·格林纳威大奖获得者,作品曾获得“交织着现实与幻想之趣”的最高评价的绘本大师约翰·伯宁罕。他被誉为最懂孩子的人,为什么这么说呢?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看看这个绘本,你就明白了,故事从斯蒂文在帮妈妈去买东西时候开始,这一路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斯蒂文在买东西回来的路上依次遇到了熊、猴子、袋鼠、山羊、猪和大象,而他们都想拿走斯蒂文购物篮里的东西。

所以斯蒂文损失了一个鸡蛋、一根香蕉、一个苹果、一个橘子......

斯蒂文买东西的路线是从家里出发,然后经过了25号、有缺口的栏杆、装得满满的垃圾筐、修人行道的地方、狗屋以及商店。


画面重复更符合儿童阅读习惯

有孩子的家长们还记得孩子小时候么?他们几乎每天晚上都会要求我们给他们读同一本书,或者讲同一个故事,即使这本故事书翻的都快散架了。

他们每天重复也不厌烦,直到不认字的他们都能把整本书的内容背下来。这就是2-5岁孩子的阅读方式,他们好像在吃书一样,把内容一点一点的吃进自己的脑子里。《父母的语言》作者研究发现,这是这个阶段孩子们特有的读书方式。

在这个阶段他们得到的语言越多,对他们的智力提升更大。而孩子小时候的阅读,是靠爸爸妈妈们读给他们听。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喜欢重复,《斯蒂文,去帮妈妈买东西》里,斯蒂文每遇到一个想抢他东西的动物,画面看上去都很相似,但是又不是完全的照搬,因为动物的神情和动作是完全不同的。

在相同中又带着不同,孩子们看的时候会情不自禁的玩起找不同的游戏。

熟悉的生活场景里带着简单的数学

斯蒂文用一根香蕉骗走猴子的时候,右侧画面里的香蕉会相应的减少,这个时候学霸家长们可以登场了,可以和孩子们一起数一数,原来有多少个香蕉,丢给猴子一支后还有多少支香蕉呢?

接着还可以让孩子数数篮子里总共有多少食物,最后斯蒂文回家时给妈妈带了多少食物呢?

最后还可以发展个终极玩法,就是开始玩家庭小卖部的游戏,孩子当小卖部老板,父母做买家,去小卖部购买东西。

这些游戏都能给孩子做数学启蒙,最后一个游戏还能提升孩子的金钱意识。


天马行空的想象带来一场奇妙冒险

回过头来想一想,短短一段买东西之路,对斯蒂文来说怎么这么崎岖,为什么就会有这个的冒险经历呢?

这其实是这本书里最吸引孩子的地方,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在这一刻得到了释放。读完之后一定也在自己心里酝酿着一场小小的冒险之旅。

又或者其实这一切都是斯蒂文幻想出来的,根本就没有这些动物出来抢他的东西,不过真相是什么其实一点都不重要,妈妈也不会因为斯蒂文买回来的东西少了,而过度责备他。

因为家从来就不是个该讲理的地方,爱才是最重要的。


《斯蒂文,去帮妈妈买东西》里的小心机可不止有我提到的这些,在碰见一个个为难他的小动物时,斯蒂文可没有扔掉东西抱头逃窜,而是用自己的小脑筋大智慧突破一个个困难。这些小秘密就留给大家到书里细细品读吧,总之这是一本很可爱,很适合孩子读的绘本。作者是真正懂孩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