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黄金地段的安福路,老房子的原主人是宋蔼龄的长子,名门贵族

2019-08-02   荷小衣的分享

在上海,从不缺乏文艺有腔调的马路,但是又文艺,又散发着浓浓历史味道和浓郁古典艺术气息的马路不多,安福路就是其中的一条。

安福路,这条文艺马路在解放之前叫做“巨拨莱斯路”,安福路东起常熟路,西至武康路,全长不过1000米,却处处散发着浓浓的百年历史味道。在幽静的安福路上,有着各式的小资店铺、网红咖啡店、特色餐厅、创意家居店、面包房……还有上海的话剧艺术中心。

在安福路不仅有浓浓的文化艺术气息,还有数不尽的历史人物故事,曾经的名门贵族,花园老宅。我们来一起看看那些老房子,透过昔日的那一砖一瓦,来了解曾经的那些如烟往事。

孔令侃旧宅

安福路322号,目前此处房产是在上海唯一能找到的孔令侃其私产,很可能就是扬子公司所在地。孔令侃是孔祥熙与宋蔼龄的长子,1936年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任财务部特务秘书,随后又进入新成立的中央信托局,任常务理事,主持日常业务。1937年日军占领上海后,中央信托局撤往香港,孔令侃任常务理事,主持业务。

这栋建于1932年(又说建于1928年),具有西班牙式建筑特征的三层花园住宅,过去则是“孔家大少爷”、孔令侃的私产。这幢西班牙式的花园住宅,占地面积630平方米,三层砖木结构,红色素筒瓦坡顶屋面,檐下有券齿线脚。外墙材料简单朴素,米黄色鱼鳞状水泥抹灰墙面,无装饰线条,南向园券门廊、窗楣与檐口下有曲线与券齿装饰,红色筒瓦坡顶屋面与洗练的烟囱咬合,室内简洁的空间点缀着楼梯踏步等绚丽的马赛克。

建筑东北部建有八角形塔楼,南部有宽大的室外楼梯通往二层,在半层处设有露天大平台,硬陶红缸砖铺地、铸铁花饰围栏,阶梯表面镶饰马赛克图案。南立面中部凸出构筑为上下两层外廊,底层正面开有三联拱券门洞,二层廊道外墙则设置五个长方形的窗洞。建筑内部主体保存尚好,部分原始装饰仍得以继续保留。

王宠惠故居

位于上海安福路284号红楼,是原民国外长王宠惠故居,属于花园住宅,建于1937年,是一座占地8000平米的英国式风格花园住宅。红瓦坡屋顶采用折形屋面,错落丰富,带有老虎窗,二层墙面部分露明木构架。底层面向草坪绿地部分为大面积落地窗,上面是二层的大露台,对室外的景观空间有良好的视野。建筑立面简洁,外墙平整,材质统一,整体风格轻松活泼。

菲律宾驻沪领事馆曾在此办公。1949年后,长期以来这儿是上海人民艺术剧院的日常工作场所,该院建于1950年,1954年并入华东话剧团,文革期间与上海青年话剧团合并后称上海话剧团,1978年恢复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原建制,后改称上海话剧艺术中心。

2004年这里曾发生过一场火灾,大火烧毁了2、3楼。现在的安福路284号现存的建筑是后来复建的。虽然原建筑已被大火烧毁,但复建后的洋房但依旧美丽。

安德罗夫住宅

安福路255号,建造于1930年。每个路过安福路的人,应该都被安福路255号它哥特式城堡的北立面吸引过。我也不例外,还曾经进入楼的内部去看过,只是可能是年代久远的关系,又因住入了72户人家的缘故,显得特别的拥挤和杂乱,如果是雨天进去还会散发着一股浓浓的味道,不好闻。

说真的,这里的洋房外观虽然非常有艺术性,也曾经代表当时的贵族身份。但是,如果以现在的眼光来看,不是一个理想的住所,适合观赏,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