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信托大楼,紧邻外滩,曾做过复旦大学校舍,太传奇

2020-03-28   荷小衣的分享

如果说靠近外滩那一段的北京东路是给观光者看的,那么往深处再走一走,你会发现这条既华丽又市井的马路,汇集了上海的许多优秀历史建筑,细看足以惊艳你的视线。


更让你意外的是,这里还曾经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资银行集中地,如果你喜欢挖掘景点背后的人文历史,那么上海的北京东路可以让一直走下去。

北京东路是上海开埠之初英租界开辟黄浦江的干道之一,最初名为领事馆路,因其东端英国领事馆而得名。1865年正式定名北京路。


当年,北京东路从外滩中山东一路至河南中路段是中资银行林立的金融地块,机构聚集,享有“中资金融街”的美誉。难能可贵的是每一幢都承载着自身的历史,半部中国银行史留存在这条路上。如今,它们静静地站在路边,默默地阐述着上海滩的传奇。如果想去看看记载中国银行业的变迁建筑,不妨去北京东路逛逛。


今天我们主要分享的是,位于河南中路和江西中路之间的北京东路270号坐落着中一大楼,创办于1921年,是上海市第四批优秀历史保护建筑之一,由通和洋行设计。

大楼钢筋混凝土结构,外观平整,立面简洁,有三段式构图划分,纵向窗间墙上有简化规整的浮雕装饰,并保持与窗洞的划分一致,而在上部横向的窗间墙上则有简化的柱头,窗间墙上下贯通,隐有壁柱之感,整个立面稳重而有韵味。


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信托业公司,自建5层大楼为总公司营业所,经营房产经租处、保管箱及仓库等业务。1929年在信托部附设证券股,1930年和1935年分别在上海虹口和上海西区增设办事处,并于次年1月1日起改称中一信托公司。这幢大楼同时也是上海市信托商业公会所在地。


中央信托公司营业范围为信托、银行、储蓄、保险四部分。公司在1924年购上海北京东路270号基地,为绍帮田祁原等人发起,分信托、银行、储蓄、保险四种业务。资本初定为1200万元,先收1/4。董事会成立,选举田时霖为董事长,延聘严成德为总经理,营业分信托、银行、储蓄、保险四部。


民国14年田时霖去世,改选田祈原为董事长;民国17年添设分公司于汉口;民国18年添设第二号经纪人于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而于信托部附设证券股;民国19年添设办事处于上海虹口;民国22年购汉口湖北街基地,自建六层楼大厦为分公司营业所;民国23年添设办事处于上海西门。


民国24年以证券业务委托日繁,将证券股扩展,专设一部。同年添设办事处于上海西区。是年国营中央信托局成立,奉财政部令,并经股东会议决于次年1月1日起改称中一信托公司,以资辨别。民国26年董事长田祈原因年老告退,改选李济生为董事长。


敌伪时期民国33年10月增资为中储券900万元,改称中一信托银行。胜利后民国35年4月1日复业,仍用中一信托公司原名,7月增资为法币6000万元,改选王晓籁为董事长,并按当时法令,撤销保险业务。


中一信托大楼在抗战期间还曾作为复旦大学临时校舍。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复旦大学一部分学生随校西迁重庆,但大部分学生因经济及交通问题未能入渝。1938年2月,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复旦大学名誉校长李登辉出面租赁北京东路中一信托大楼的四、五两层作为临时校舍,校名暂称“复旦大学沪校”,经费以学费充用。1938年6月初,改校名为“复旦大学上海补习部”,只是在招生时仍用“复旦大学”名义。如今,中一大楼进驻了好几家公司,一、二层是深圳证券信息(上海)有限公司,算是承袭了这幢大楼原有的功能。

​当然除了中一大楼外,其他的建筑也很有意思,比如说这条路上的沙美大楼、四明大楼、中肯大楼都非常有观赏价值,只是你需要慢慢的看,慢慢的细品。如果你觉得北京东路逛起来太长,不妨扫一辆共享单车,一路骑过去,沿路开设的商店、及东段有多处外滩延伸过来的历史上银行高楼大厦,会让你感受到真实的上海,繁华与市井的真实烟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