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马荃老街

2019-10-23     鹰潭优生活

仲秋时节 天空高远

秋云飘逸,秋水如镜,

阳光透亮,温婉平和

正是走进郊外

迎秋看景的好时节

我们走进马荃吧

马荃镇,原名洪崖乡,

1949年为纪念马荃烈士而改名。

马荃有深厚的红色记忆,

革命烈士欧保太的故居在这里,

马鞍峰下的上天寺,

曾是红军锦南革命根据地的办公地点,

邵式平同志在这里战斗和生活过。

一路晴方好,陌上正青黄

隐约秋声里,听人说稻香

一眼望去沃野平畦,

房屋错落有致分散在道旁。

稍稍驻足,发现了更大的惊喜:

几只白鹭自远方结伴而来,

连同优美的弧线,

一起落入村口的香樟树上,

我轻易获得了天籁之音

路旁有一土地庙,

土地神源于远古人们对土地权属的崇拜。

土地能生五谷,

是人类的'衣食父母',

因而人们祭祀土地。

土地庙作为人们集中祭祀土地神的地方,

自然随之兴盛起来,

余江也不例外。

土地庙因神格不高,

且为基层信仰,

多半造型简单,

简陋着立于树下或路旁

我上前仔细看了贴着的楹联

上联:社对青山千古秀 ;

下联:庙朝绿水万年长 。

很写实,很应景,很傲娇

也不知出自哪位才子之手

七八点钟的马荃街道,

还比较宁静

一排木质老屋,

上下两层,

典型的江南商户风格,

已被岁月的风霜刮得斑驳陆离。

屋后的几处老宅,

屋脊飞檐,陈砖旧瓦,

默默诉说当年的繁华过往。

行人暂时还少,

守住老屋,

守住岁月的大多数是老人

阅尽千帆后择一隅终老,

细数时光

街上多是地道的本地人,

在此生活了几十年,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门口椅子上用早点的奶奶,

也爱和你唠唠家常,

岁月静好的模样。

来料加工,定做衣服

现在已经少了很多客源

这位姐姐卖衣服做衣服多项经营,

店里收入细水长流

一对鲜肉摊前的夫妻,

让我投去祝福的一瞥

不再惊天动地的表白,

只有相濡以沫的感动。

珍爱眼前人,

真心爱护着彼此的情意,

相濡以沫,暮暮朝朝。

街边一栋平房,院落整洁。

一棵古樟苍翠挺拔。

女主人在树下摇着井水,

洗几件衣服,

阳光透过枝叶泄在她脸上,

一派樟树人家的风采,

更添了几分寂静

一抹明黄与灰色交替,

不变的是顶上不染纤尘的蓝天

偶然抬头,

对上那一眼绿叶,

为行人送去一分生机和欣慰

生存是一种形式

生活是一种态度。

大爷的春华秋实:东南西白瓜;齐了

侧门进去,就是一个小菜市场

菜市场是城镇最接地气的地方,

这里充满了浓浓的烟火气息,

嘈杂的叫卖声,

你来我往的讨价还价,

还有当地人才听得懂的方言……

都说“唯有爱与美食不可辜负”,

可食物在成为美食之前,

是在菜市场躺着啊。

菜市场那种熙熙攘攘的市井气息,

我们能体会其中的美妙。

小巷深处的菜市场

满足了镇上居民的生活所需,

一副小镇慢生活的模样

马荃街已经从清晨中醒来,

一座乡镇的包罗万象在这条小街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这人情味三个字,可以分开来用,变成人、情、味!

是人的世界,情的天地,和有味道的人生!”

这里没有邓埠城的繁华与新潮,

也不很破旧与沧桑

这是众多余江乡镇的一处缩影,

每天数万人呼吸着同一片天空

来源:今视余江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yujk_G0BMH2_cNUgCl3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