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江这些“成绩单”很抢眼

2020-01-10     鹰潭优生活

教育是人类进步发展之源。蔡元培先生说过: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余江自古以来就有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余江区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对教育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扎实实施教育惠民举措。2017、2018年连续两年在全省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考核评价中被评为优秀等次,2018年高分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均衡县督导评估,并获得“江西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积极贡献集体”。在余江这块土地上,教育已然成为一张靓丽的名片,发出熠熠光彩。

领导重视,教育优先

近年来,余江区委、区政府坚定不移实施“科教兴区”“教育强区”战略,创新教育发展方式,拓宽教育投资渠道,扩充优质教育资源,加快课改步伐,努力实现全区城乡教育大改革、大提高、大发展,全区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余江区现有各级各类学校249所,在校生65725人(公办49261人),在职教师4721人(公办3237人)。

近年来,余江区累计筹措23亿元,新建余江一中实验部、余江四小、余江四中、余江六小、余江七小、余江一园城东分园、锦江中心小学、潢溪中心小学、余江城北学校、画桥中心幼儿园、平定第一幼儿园、马荃中心幼儿园、中童中心幼儿园、杨溪中心幼儿园、洪湖幼儿园等15所学校(幼儿园);改、扩建实验初中、余江二中、余江三中、中童中学、坞桥中学、潢溪中学、黄庄中学、春涛中心小学等103所学校。新增教育用地820余亩,新增校舍30余万平方米,改造维修校舍40余万平方米,新增运动场地20余万平方米,多功能实验室600余间,教学设备值2.1亿元;投入1.2亿元新建教育城域网和教育信息中心,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全省领先,新增学位2万余个,各校面貌焕然一新,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教育再怎么重视都不为过,教育再怎么投入都不为多”,这是余江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的共识。

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

如何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余江区历届区委、区政府紧紧围绕人民的期盼、百姓的期待,始终坚持把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将教育摆到全区经济社会优先发展的位置。坚持“要建就建一流”的原则,高起点规划、高规格设计、高起点建设学校。用最大的决心办教育,最大的投入在教育,最好的地块建学校,最美的环境在校园,最幸福快乐的是学生。

为此,余江区积极实施教育设施配备工程,投入2.1亿元配置数以万计的体卫艺器材、实验仪器等教学设备,使城乡学校硬件设施全部达到省定标准。实施教育信息化配备工程,投入1.2亿元新建教育城域网和教育信息中心。配置计算机、多媒体教室、网络中心、录播室等现代化设施配备和数字化校园的升级改造。所有学校裸光纤接入城域网,校内信息点100M接入云桌面或1024M光纤接入数据中心,基本实现全区数字化校园建设全覆盖,全部实现了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人人通”多媒体。所有学校教室全部装上了多媒体,装备了录播教室14间,配备云计算机3000多台。推进智慧教育、数字校园建设,建成“余江数字化教育云平台”、网络教研平台、电子图书馆,城域网、“校校通”覆盖率及“班班通”配备数均达100%,有效促进教育事业加速迈向现代化。

全力打造教师队伍,积极探索教育联盟

为打造一个稳定的教师队伍,余江区积极建立新教师补充长效机制,做到有编即补,近三年来多渠道补充新任教师700余人,是余江历史上空前的补充力度。同时,着重引进高素质、高学历人才51名,壮大教育师资力量。通过采取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制度,加强了各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学习。近三年来共有58名校长和498名教师进行交流轮岗,常态化的交流轮岗实现了优质师资共建共享。为打造专业队伍,余江区切实保障每年500余万元培训经费,常年培训达3万余人次;创办“名师大讲堂”,成立42个“名师工作室”,整体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深入开展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治理。已移交小区配套园2所(城东小区幼儿园、白塔小区幼儿园);已回收小区配套园2所(磨仂洲小区幼儿园、帝豪国际小区幼儿园);正在新建的小区配套园1所(金怡御墅小区幼儿园);办成普惠民办小区配套园1所(世纪茗苑小区幼儿园)。通过专项治理,小区配套幼儿园学位总数达1620个,其中公办学位数共1380个,公办学位占比85.18%。

根据余江区学校“城区挤、农村弱”的实际情况,开始探讨实施联盟捆绑办学模式,即以优质学校为龙头,捆绑区域内薄弱学校。2017年秋季,余江区开始实行城乡教育联盟试点工作,先后将实验初中和潢溪中学、余江二中和黄庄中学、余江四中和平定中学结为教育联盟试点学校,薄弱学校生源迅速回流,教学质量明显提高,社会办学效应越来越好。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广泛开展师生大阅读

在抓实抓好教学常规工作的同时,推进区域课堂教学改革是余江教育的一大特色。即教学方式由教师单向的灌输转变为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为主。近年来,广大教师立足于自身工作实际,不断加深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和领会,努力探索有利于挖掘学生自身潜能的教学方法,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本教研活动,教研室的教研员也经常深入学校,帮助指导教师更好地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课堂逐渐成为趣味的、动感的、智慧的、魅力的课堂,学生的厌学情绪大大减少,控辍保学有了保障,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得到强化。

以打造书香校园为核心,余江区各校园广泛大展师生“大阅读”,构筑“悦读理念”,让孩子喜欢阅读。为了更全面地建设“书香校园”,余江区加大图书装备采购,先后投入近1000万元为全区学校配备图书,各学校在教学楼设立了电子图书馆和读书展示栏,在教室、走廊、楼道拐角处设置图书角,每一面墙壁都展示师生的阅读笔记,校园广播每天都会播出名家经典和学校师生的优秀作品。全区每年召开一次“大阅读”研究现场会,让学校之间交流经验。还以阅读课程开设、校园文化建设和阅读活动为载体,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征文主题活动。据统计,仅今年上半年,全区教师在国家级读书征文比赛中就获得了一个特等奖、四个一等奖;在《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教师博览》等权威报刊上发表几十篇文章。

拓宽专业深度,落实全面发展

余江教研工作一直都躬身践行,针对这几年城镇化建设快速发展,城区学校生源比较集中而农村学校生源减少的现状,为促进各学校开展的校本教研活动的主观能动性,加强校际间教研活动的互动交流,建立了“片区教研联合体”的“大教研”体系,统筹全区教研力量,组建了区、片区、校本三级教研员队伍。在课题研究、学科建设、教学交流等方面实现了一体化。各片区教研联合体对城乡学校进行了合理搭配,城乡学校之间结为“手拉手”帮扶学校。城区学校从教育理念、学校管理、师资力量、教学资源、办学条件等方面对农村学校进行指导与帮扶,推动了校际间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充分调动了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教研的积极性,形成了“全区教研、全面教研、全员教研”新格局,从而推动了全区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艺体工作,开足开齐音、体、美课程,并纳入学校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坚持 “一课两操一活动”,丰富学生校外活动内容;每学年举办一次校级运动会;加大青少年校园足球推进力度;积极推广阳光体育和大课间体育活动;加强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加强体校训练工作,向上输送优秀体育人才,全面提高竞技体育水平。目前余江一中、二中、四小、六小、双语学校已经成为全国特色足球学校。

迈进优质均衡,提升教学质量结硕果

走进余江杨溪中心学校,只见校园内绿树成荫,学生在塑胶跑道上上体育课,园林式的校园文化墙上是精美的图画,站在新建的教学楼上可以看到远处的青山绿水。每一个来学校参观的人无不惊叹校园的美丽。要知道,四年前这里条件非常简陋,2016年以来,区政府加大了建设力度,累计投入近10亿元,新增教育用地700亩,新建校舍18万平方米,改建维修校舍31万平方米,新塑胶运动场80000平方米,修建学校周转房400多套,积极稳妥地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推进区域内学校资源整合。新建了余江四中等13所学校(6个幼儿园)。现在每所学校校园环境焕然一新,成为当地最美丽的风景。

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达标后,又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投入2亿余元,启动城北学校(余江七中)、余江六中建设;新建偏远地区学生宿舍和教师周转房等工程;继续实施全面改薄工程、中小学校舍维修长效机制工程等。

近年来,通过深化综合改革、实施名校战略、加强队伍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加大保障力度等举措,提升余江教育竞争力,打响余江教育质量品牌,让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中增强获得感、提升满意度。高考录取比例逐年提升,清华、北大、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均有突破;除了高考,中学、小学教学质量这几年在省市相关质量检测中均受到好评。

巍巍马鞍岭,滔滔白塔河,见证了余江教育的蓬勃发展历程。回眸过去,从一路拼搏中走来的余江教育人,用非凡的智慧和辛勤的汗水谱写了一首首高昂的奋进之歌!展望未来,余江教育任重道远,开启新征程。下一步余江区将继续牢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遵循教育发展规律,以敢为人先的睿智和持之以恒的韧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区域教育品质。在省、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树立信心,顽强拼搏,真抓实干,团结协作,加速教育现代化进程,办好公平优质教育,发展人民满意教育。

来源:幸福余江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bacelG8BxtCz63RLUA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