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世界上最爱吃、最会吃的人,那肯定非中国人莫属,不仅吃出了八大菜系、满汉全席,连一碗面条都能给你吃出花样来。
简简单单的面条因做法、吃法和配料的不同所呈现出来的色、香、味也大有不同,作为一个地道的北方人,那绝对的食以“面”为天,不隔三差五来上一碗就浑身不自在,尤其是拌面,配料极为简单,却将面的美味衬托到了极致。
四川的担担面,宜宾的燃面武汉的热干面和北京的炸酱面,每一个单拎出来都是绝顶美味,可你试过将它们融合在一起的吗?这个大胆的尝试应该只有盛超敢这么做了。
盛超主题餐厅,名字乍一听觉得特别奇怪,这是吃什么的?
首先用自己的全名来当作店名的少之又少,但也有“杨铭宇黄焖鸡米饭”和“重庆鸡公煲”的先河,其实这里归根结底还是个吃面条的地儿呗!
进门就扫到墙上挂满了摇滚歌星及乐队的照片,有披头士、猫王、迈克尔杰克逊、老鹰乐队等等,看的出老板是个摇滚发烧友,天花板上吊着虎牌啤酒的雨伞,吧台的墙壁上做了个小型酒架,上面摆放着数十种洋酒,在这样的环境里吃面感觉真是不一般。
招牌面的名字叫“迷踪面”,据说它是南、北方经典面的结合体,不知道是不是四种口味合为一体口感很迷幻所以起了这么个名字。
总之来这里吃面你别无选择,只有这一种,唯一可以纠结一下的就是要面还是要粉。米粉相对于面条更有嚼劲,所以我选择了粉,当然,面还是要点的。
一端上桌就被盛面的容器逗笑了,不规则的大碗像半瓢葫芦,里面是一坨素白的米粉,撒着一把芽菜末儿,没什么稀奇,甚至寡淡得有些可怜,这就完了?说好的四味合一呢?
不甘心地将筷子伸向碗底,往上一挑发现别有洞天,肉碎、酱油、糖、醋和辣椒油都藏在了碗底,用筷子一搅和香味儿立马钻出来,充分搅拌均匀,每一根米粉上都挂着料,深深的酱色儿,油亮亮,让人特别有食欲。
酱料的浓稠程度介于汤和酱之间,油的比例不小却恰到好处,挑一筷送进嘴,先是一股子炸酱掺杂着麻酱的香味儿,咸中带鲜,像是在吃炸酱面和热干面的结合体,伴随着咀嚼,麻味儿出来了,混着芽菜,有点儿担担面的意思。
酱汁儿的辣味虽不突出,但这种绵延的香辣会慢慢充斥口腔,吃到最后脑门上竟然冒出一层薄汗,甜味,咸味,麻味,辣味,各种滋味相互叠加,层次丰富,不油不干,酱汁挂在嘴边也顾不上舔一下,只想把嘴里的咽下去再赶紧续上一口。
一边吸溜吸溜,一边还在纳闷这个“葫芦碗”的设计,等到点的卤味端上桌,一口酱肉进嘴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因为卤味太好吃所以碗才要多出来一块来盛放它们!真的是太合适了!
卤味都是店里亲自制作,不是在外面的熟食店买现成,大块的酱肉被贴心地切成了四小块,方便食用。
走了油的五花肉逼出了多余的油脂,吃起来绵糯扎实一点儿都不腻,瘦的部分又烂又香,肥的部分一抿即化,不要分开吃,一定要一口闷,嚼起来真的口感绝佳,超香!!!
丸子也是店里的招牌,卤汁的充分浸润使丸子十分入味,大大的一颗饱满有弹性。
咬开看,瘦肉粒粒分明,吃起来劲道弹牙,不是淀粉丸着实让人欣慰,两块钱一颗也是良心,搭配滑溜溜的米粉一起吃可以说是非常满足了,来上三颗绝对不多。
吃着如此接地气的食物却听着爵士乐,在这样的环境里吸溜面条,还真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小小的一家面馆六年来只卖一种面,却是回头客最多的地方。
面好吃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店里的氛围,顶棚的小吊伞,墙壁上的老照片,还有柜台上一列列的洋酒,无一不是花心思的体现。
老板盛超年轻的时候爱玩儿,天南地北到处跑,因为喜欢吃面条,走累了就去当地好吃的小面馆里“偷艺”,担担面和重庆小面过于麻辣,不太适合气候干燥的北方,且北方人吃面其实讲究的就是个香。不断地尝试改良后,融合南北方口味的特点创制出了现在的“迷踪面”。
店名:盛超主题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