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岭迷窟》中的硬核考古知识

2020-04-23     岱岱岱安

潘粤明扛起了《鬼吹灯》系列中“最受欢迎摸金校尉”的大旗,从《怒晴湘西》到《龙岭迷窟》,从卸岭陈到摸金胡,古墓流水的换,潘粤明铁打的钻。

《龙岭迷窟》确实是上半年最扛收视的网剧,原著剧情硬核,新的“铁三角”演技经得起咂摸,唯一辣眼睛的是各种低配特效,

不过。。。。。。盗墓剧集里,特效做的太逼真,容易让观众两股战战、夜不能寐,所以。。。。。。原谅它啦~~

常看我文的伙伴都知道,任何剧集,咱们从来不吹无理由的彩虹屁,如果有,那必须得挑点小毛病对冲一下。


1、雪莉杨手电一晃就能看出唐代五品官服?历史学家的棺材板要压不住了啊喂!

不严谨的说,摸金校尉,就是无证上岗的考古工作者,优秀的摸金校尉,进入墓室,环顾碑文、壁画、陪葬品规制等,就能初步判断出墓主人生活的年代和社会地位。

不过像雪莉杨这样,靠一束手电光,就判断出唐代五品官服,怕不是掌握了伽马射线技能点?

如果“铁三角”下的是明清墓,一打眼就判断出墓主人官位品阶,那没的说,基本功扎实,点赞打赏,鼓掌示意。

但在这座迷雾重重的疑似李淳风墓穴中,如果不是提前拿着标准答案,是很难凭一块人物浮雕判断出墓主人官位品阶的。

因为现代人非常熟悉的服色补服制度,是直到明代才被明确界定下来的,唐代官服有颜色差异,鱼符材质差异和腰带材质差异,但这些,都是浮雕展现不出来的。

明代二品锦鸡补服

如果雪莉杨看到的是一幅色彩艳丽、未被过度氧化的壁画,那她倒是可以面对画中的绯色官服,加银鱼袋,粗略判断墓主人生前官至四、五品,

仅此而已了,这还刨除了墓主人被皇帝赐服、或死后获得了升官待遇等种种特殊情况,

如果剧中墓主人是生活在中晚唐时期,那雪莉杨倒可以凭借优秀的抽象画鉴定艺术,根据壁画服饰上也许会出现的织纹图案,判断出墓主人的确定官阶,以及文武类别。

唐墓出土的鹿纹织物

比如五品文官,她会看到一个:穿着绯色官服,系着金腰带,挂着银鱼符,衣服上有着“雁衔绶带纹”图样的人物,

雁衔绶带纹

但剧中的设定是,胡八一等人下到的墓穴,疑似李淳风墓,李淳风生于隋代,在唐高宗统治时,就驾鹤西游、荣登极乐了。

而唐代不同品级官服织纹不同图案的初始化程序,是女皇武则天的手笔,李淳风去世时,武则天只是个手握大权,看老公眼色行事的厉害皇后而已,

除非李淳风真的靠推背图,预测出了几十年后,唐朝官场推行起了不太严格的品级图案制度,于是留下遗嘱,让后人在自己墓里提前做了穿越式壁画。


2、对着宽袍大袖大呼唐装,你让魏晋style服装的脸往哪搁?

还是剧中墓穴浮雕和壁画,各种镜头下,能清晰的看到,人物衣袖宽大,仙风道骨的。

李淳风是个道士不假,但他是唐朝初年的道士,还当了官,所以衣袖飘飘、裙摆曳地的日常着装风格,基本没可能。

对历史稍微有点认知的人,都会赞颂唐代开明包容的民族和外交政策,最明显的体现是:从皇室大平民,都崇尚胡服!

唐墓中壁画上的女性服饰

啥是胡服,啥又是中原服?胡服就是方便骑马狂奔的衣着,中原服就是讲究礼节风度的衣着。

骑马肯定不能穿的长袖飘飘,就好像骑自行车不能穿曳地晚礼服一样,所以唐朝初年,无论是官场还是民间,都流行窄袖服饰,

李淳风也许在道观里闭门修仙的时候,会穿的仙气飘飘应个景儿,但出门办事或上朝,窄袖才是标配。

唐代阎立本《步辇图》

《龙岭迷窟》里的浮雕人物,从冠帽到衣服,透着浓浓的魏晋风格,我猜道具美术老师是参考魏晋资料,搭的布景。

肯定会有懂行的小伙伴问,为什么他看到的唐朝的画作里,人们都甩着长长的袖子,拖着长长的裙摆呢?

因为你看到的是中晚唐之后的唐朝画作呀!

或者你再仔细看看,这些宽袍大袖的官员们,是不是在祭祀、或是接待外邦使者?唐初,只有在非常严肃的场合,官员们才会穿上飘逸的“法服”,以示庄重。

武则天次子章怀太子墓壁画中穿着法服的官员

唐人崇尚胡风,集中在初唐时代,更确切一点,是在安史之乱以前。

胡人安禄山,受唐玄宗赏识,骏马得骑、高官得坐,居然还不识好歹,起兵叛乱,给唐玄宗的盛世天下画上了休止符。

安史之乱被平定后,人们对这个恩将仇报的胡人非常不满意,进而牵连了大批奉公守法的良好胡人,大唐人民对胡人产生了不友好的感情。

宫城皇城里,各处牌匾上,凡是有“安”字的,都被替换掉,皇室与民间,都不再流行窄袖胡衣了,大家开始崇尚古风,袖子越宽越好。

晚唐的《簪花仕女图》

这个趋势发展到唐文宗太和六年,民众袖子的宽度已经达到了皇帝也看不下去的程度,于是下令衣袖限宽,“襦袖等不得广一尺五寸以上”。

没错,虽然都是唐代,但服饰差异是很大的,这也很好理解,比如二十年前,潮流单品宽筒大喇叭裤,是每个臭美小青年的标配,但现在,谁还会穿着扫地大喇叭裤出街呢?

所以抛开具体年代和社会背景,仅凭单一指标,就为唐代壁画文物盖棺定论,是不现实的,主角光环明晃晃的胡八一也不行!


一部良心剧集,光挑毛病也不是我的风格,所以接下来圈圈点点,聊几个优秀的影片细节,怒赞一波。


3、佛像也有人种差异?

第九集中,雪莉杨回忆外公鹧鸪哨深入李元昊墓寻找雮尘珠,见到墓中卧佛的长相跟中原风格迥异,

了尘大师解释,西夏党项人崇尚藏传佛教,所以佛像沿袭了印度风格,

事实上,我们今天去看莫高窟、云冈石窟等,根据石窟开凿年代不同,每尊佛像的面容衣饰都能看出很大差异。

剧中的睡佛,就是典型的犍陀罗风格,翻译下就是:眉毛细长弯曲,凹陷的双目低垂,鼻梁高挺,嘴唇很薄,作沉思状,基本看不见眼珠,

而后来逐渐走中土风格的佛像,都变得脸盘圆润,目光炯炯,佛的眼睛都瞪得大大的,眼珠部分会镶上璀璨的石块,让佛像瞪视着世间。

感兴趣可以去各种石窟现场感受,如果掌握了要领,不同朝代的窟像,一眼就能看出区别,有时候到历史景观游览,就得具备这种能力,才能玩出别样乐趣。

4、西周特有的云雷纹是什么?


胡八一们在这部《鬼吹灯》中探索的疑似李淳风墓里,看到了西周特有的云雷纹,雪莉杨表示,这个图案就能判定墓穴为周代的,

这个说法稍微有点瑕疵,但问题不大。

云雷纹,是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的一种图案,考古推测有可能是旋涡纹的一种进化发展,

商周时代出土的青铜器上,能看见大量的云雷纹,但往往不是主角,而是作为底纹出现,汉代以后,陶瓷器上的云雷纹图案就基本消失了,所以说,云雷纹的人生巅峰,出现在商周时代。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上古时代,人们崇拜伏羲和女娲,这两位上古之神,大多数时候都以人面蛇身的形体的存在,

所以商周时代,人们普遍认为蛇代表着生命与繁衍,蛇纹发展到后来,跟旋涡纹一起,演化为云雷纹,也被赋予了生命的含义,因此商周时代,云雷纹非常流行。

为什么说雪莉杨的说法略有瑕疵呢?是因为到了清代,九五之尊皇帝大人的龙袍上,是存在云雷纹的,跟祖先们一样,也是作为底纹出现,代表着吉祥。

但我想,雪莉杨所说的周代特有的云雷纹,单指一种花色,这种花色,在后来的文化演变中,慢慢变成了别的样式,原始样子再不复见了。

可能会有小伙伴质疑,看剧就是为了追求放松和爽,为什么要抠的那么详细,不累么?


其实不累,祖先留给我们大量的文化财富,但随着快餐文化的兴盛,很多值得推敲和品味的古典文化,慢慢丧失了光彩,


这也导致了大批的影视剧制作方,抛弃历史,胡编乱造,如果作为普通观众的我们,在追爽剧之余,能稍微细心点、较真点,以此推动影视剧制作方更加用心的制作影片,


这样我们的下一代,才不会对着满屏幕的牛鬼蛇神学习错误的历史知识,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是根、是土壤、也是养料,记得来时的路,我们才能更好的走向未来。


也有朋友跟我说过,现在的孩子们,真的不在意古装剧的服饰、家具和礼节是不是合乎考古事实,因为现代人追求多元化的美,美是自由的,只要服饰美了,我们的孩子就是接受了优质的美学教育,那就没什么问题了。


这样的观点,恕我不敢苟同,我总是在各种古装剧的弹幕中看到有人质疑,为什么中国的古人穿着日本和韩国的服饰,


这些美好的服饰,曾经都是中国人一针一线设计出来的,在漫长的文化交流中,日本和韩国学走了这些服饰文化,并扩容发展,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特色,


而现代的中国年轻人,却反过来质疑为什么我们的古人穿着日本的和服?


也有很多对中国古风服饰心向往之的人,希望复兴古典服饰,想法值得称赞,但你看他们穿着的汉服,连左衽、右衽都分不清楚,真是让人唏嘘。


希望未来的影视剧制作,能多考量下古典文化的重要性,不要在一部宋代背景的影片中,让演员们都穿着唐朝服饰,


希望很多年以后,我们下一代们,看到古典服饰,都能轻易说出其中的奥妙,让快餐文化,快点过去吧!

(这历朝历代的官服,各位都能一眼判断朝代吗?)


好了,关于《龙岭迷窟》的历史知识点,就聊到这啦,下期见咯~~~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yYwZq3EBfGB4SiUwRky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