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孩子放学回来,哭着告诉你,自己在学校被人欺负了,你会怎么处理呢?
是拉着孩子去找人家理论,还是教孩子息事宁人,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呢?或者是直接找老师,让老师帮着处理这件事情?
当然也有些家长会说,人家打你,你也打他啊,你的手又没有端豆腐。持有这种态度的家长,其实和李玫瑾的态度一样,那就是告诉孩子“打回去”,而不是教孩子无限度地去忍。
李玫瑾曾在一期节目当中提到,面对欺凌,孩子应该拿出自己的态度才能不被别人欺负。
因为多数的孩子之所以会选择欺凌同学,那是因为他们认为这个同学好欺负,就如同人们意识当中所认为的,吃柿子赶软的捏。
在孩子的眼中,他们认为欺负你一次,你忍,两次,你也忍了,那么就可以一直欺负你。反正你又不会反抗,欺负了又怎么了?
正是基于这种心理,欺凌别人的孩子,就更加的肆无忌惮,而那个被欺负的人,由于一直处于被动之中,也就不懂得该如何反抗了。
特别是碰上有些胆小怕事的家长,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家长的这种做法,更是让孩子陷入到了无助当中,从而惧怕去学校上学。
此时家长更应该教孩子,要有自己的行为底线,人家欺负你,你要主动地回击。或是告诉老师,或是反抗,总之一定不要怕。
对于那些喜欢欺负人的孩子,家长更要告诉他们不要以大欺小,总有一天,你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朋友刘敏就曾对我说过,以往在对待孩子被欺负的问题上时,总是一味地让孩子退让。直到有一回,当她的孩子被同学打伤了的时候,她才意识到自己以往的教育方式出现了问题。
那一次她非常生气,找到了孩子的班主任,反映了此事。并且要求班主任,一定要让打人的孩子,受到惩罚,否则这事没完。
老师起初对这事也是和稀泥,后来见刘敏的态度坚决,也就只好积极处理此事。刘敏说在那之后,孩子再也没有被人欺负过,她事后告诉孩子,以后遇到这事的时候,一定要反抗,千万不要像以前那样,自认为躲起来就没事了。
刘敏说如果不是因为孩子伤得很重,她根本都不会和一个孩子计较。可是正因为自己孩子受到了这么重的伤,才让她认为,绝不能够姑息这种行为。
事情上她的作法是对的,以往让孩子退让,只会让别人进一步去欺负他。现如今你不退让了,对方也就不敢去欺负你了。
当然家长还要教育孩子做到,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不要让孩子去惹事,更不能主动去欺负别人。
然而一旦有人欺负自己,那么就要告诉别人,自己也不是那么好欺负的,你会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今日话题:
你的孩子有这种情况吗?
欢迎留言讨论!
作者:朱凌 笔名 香如故 报纸杂志写手
作品散见国内各大报刊
累计发表文字五百万
著有图书《自律的孩子更成功》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