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常听人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孩子更懂事,更能够体贴父母。
确实以前那些家庭条件不好的孩子,真的是懂事的早一些。他们懂得家里所处的经济条件不好,懂得父母的艰辛,所以更加的能够体谅父母。
那个年代的穷孩子最终都成长为,个人能力强,能够吃苦耐劳的孩子。甚至于有些穷孩子,通过知识改变了命运,让父母过上了好日子。
于是人们才会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话,当成了真理,认为家庭条件差的孩子,一定会比那些条件好的孩子更懂事。
然而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早已经成为了历史。相反现在多数经济条件不算好的家长,对于孩子在物质上的追求,竟然比那些条件好的家庭里的孩子,给的更加的充裕。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家长这样呢?那就是攀比心。确实现在的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其它孩子差,于是便会拼命地给孩子最好的。
我有一位邻居就是这样的妈妈,原本她的经济条件不算太好,家里只有老公一人上班。可是她给孩子买的衣服,以及上的学校,都是挑最好的。
她曾对我说过再穷也不能穷孩子,可是再看她,自己什么都舍不得买。家里大部分的钱,都用在了孩子身上。
原以为孩子这样就会懂事听话,可是孩子却变本加厉地找她要最好的衣服和文具。甚至于孩子还时常和班上的同学攀比,让她原本就负担得很吃力,变得更加难以承受。
其实这一切又怪得了谁?是她从小就没让孩子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她总是不想亏待孩子。可是家里的经济条件摆在那里,你一味地追求所谓的高消费,以自己的能力又能支撑多久呢?
这些习惯了高消费的孩子,一旦你再也难以负担的时候,她们就会想其它的心思。特别是有些女孩子大了,就会想着找个男人养自己,这样的想法真的是会害了孩子。
相反那些家庭条件好的父母,对于孩子的消费还真的是非常的理性。我的一位朋友家里条件非常的好,可是她给孩子买衣服或者是文具,都只是挑选质量过关,价格不贵的那种。
她说给孩子买的衣服和文具不要太贵,只要质量合理就行了。她的孩子在她的教育下,不仅不盲目地攀比,还非常体谅父母挣钱的不易,有时即使是给孩子买较贵的东西,孩子都会拒绝。
朋友不仅教会孩子不盲目攀比,同时她还教孩子自食其力。孩子在读高一的时候,她就利用寒暑假的时间,让孩子去自己经营的餐饮店去帮忙。
通过在实践中动手,孩子更加能够体谅父母。同时也表示今后也要像父母那样,通过自己的能力去获取自己想要的幸福。
这样的孩子相比起前面那个只懂得攀比,只想要好的物质生活的孩子真是强百倍啊。人家的家庭条件原本就很好,可是却不过多地追求物质需求,而原本家庭条件不好的孩子,却还时时将物质条件摆在第一位。
通过这两个事例也告诉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千万不要怕委屈了孩子,就不顾自己实际能力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质要求。
你这样做不是爱孩子,而是让孩子养成物质虚荣的毛病,真正等孩子长大了,只能是害了他们。
至于那些从小就教孩子理性消费的家长,从小就让他们体会挣钱艰辛的家长,给予孩子的才是最真的爱!
作者:朱凌 笔名 香如故 报纸杂志写手
作品散见国内各大报刊
累计发表文字五百万
著有图书《自律的孩子更成功》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 删除